漢朝建立以來,邊疆的匈奴問題,一直纏繞著歷代的君王,英明神武智慧超群的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單于圍困於平城,曾經他雄心壯志想要一舉徹底解決匈奴,但是最終沒有完成。
他的兒子漢惠帝劉盈,以及他的老婆呂后後來也只能與匈奴單于虛與委蛇。即使匈奴不斷地侵襲騷擾,甚至一度侮辱咒罵呂后,呂后忍無可忍,暴怒之心,準備開戰,但是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只得與匈奴強作歡顏。
之後漢文帝,漢景帝當政,在處理匈奴問題時,依然採用的是先輩的策略,能消停就消停,能忍就絕不開戰,即使開戰,也只是小規模的把來犯之敵趕走,不做深入的進攻。接著又是送金銀珠寶,又是把公主送給匈奴單于做老婆,寄希望於這種懷柔政策,以換得邊關的和平!
在漢武帝劉徹之前五代君王,幾乎沒有巨大的戰役,除了他父親漢景帝劉啟期間的七王之亂,動靜稍微大一點之外,而且很快就被平息,之後沒有其他巨大的消耗費用。五代君王幾乎全部是採用與民休息,道家老子的無為而治,使得漢朝百姓的民力物力財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期,前輩已經給他積攢了十分豐厚的物質,太倉的糧食經常性的外溢,發黴了都吃不完,使得他有條件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用兵。但是除了祖宗給他留下的鉅額遺產之外,還有一個聚斂財富的能人,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這個人叫做桑弘羊,他之前是治粟都尉,主管農業,還兼管鹽和鐵。這個桑弘羊是一個財技高手,這樣的一個人擔任大農令,也實在是漢天子劉徹的慧眼識英才,太恰當了!
稍微有一點歷史愛好的朋友,都知道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有一個極有智慧的謀士叫做范蠡。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但是功成名就之際,范蠡突然隱退,離開了越王勾踐,他去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商人,當然他並沒有利用越王的王權幫忙,而是白手起家,並且迅速致富。
他的財富實在是太多了,沒有辦法,他想隱姓埋名,他想默默無聞,他想安安靜靜也不行啊!人怕出名豬怕壯,他沒有辦法,他不想跟那些慕名而來的投機之人市儈之人打交道,最後不得已他把錢財全部捐了,又帶著家人隱姓埋名,又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改名換姓,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又從新開始,從頭再來。
但是他的智慧太高超,想窮都窮不了,財富不召而來,實在是令人豔羨。因為他早已經窺透了財富的密碼,只要按照人性的規則行事,財富迅速聚斂到他的麾下。最後他厭倦了賺錢,太無趣了,又把財產都捐給了當地的百姓,又消失得無影無蹤,范蠡就是這麼一個神奇的人。
在《史記》中司馬遷對范蠡的商業手腕有過記載,比如:水則資車,旱則資舟;冬則資衣,夏則資裘!這種待乏原則。他根據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在一種物質將要產生劇烈的旺盛的需求之前,他大肆的收購囤積。因為一般人只看眼前,眼前無用,必然價格低廉,這樣導致范蠡的收購囤積成本十分低廉,一直等到時機來臨,社會人群產生巨大的需求之後,范蠡高價賣出去,而且很快銷售一空!
范蠡由此賺取鉅額的財富,而且屢試不爽,每次都成功,每次都如願以償,實現他賺大錢的目的。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范蠡此時是以個體的存在者攫取財富,此時他不隸屬於官府,他賺取的錢財只歸他個人和家庭享用。
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如果像范蠡這樣民間聰明的人多了,財富都流到了這樣的個體手中,而官府的財富必然減少。扶危濟難,賑濟孤寡,這樣的社會調節功能,歷來是官府來完成的,不是依靠某一個個體富豪來完成,因為個體富豪他可以有這個良心,但他沒有這個義務。比如鄭州水災,富人明星紛紛捐款,但是這是人家的善良,不是人家的義務,他完全是可以不捐款的,而且人家還不會觸犯法律,因為人家的財富再多,那都是人家自己的。
但是有一點就非常重要了,那就是官府,官府必須拿出行動去救助貧困,救助危難,因為這是他的義務,這是他的責任!但是假若官府拿不出物資錢財來,怎麼辦?那百姓就會餓死,就會出現混亂,歷代的動亂莫過於此!元朝的覆滅,大家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父親母親哥哥姐姐都是餓死的,元朝官府失去了他應有的調節功能,導致走投無路的貧苦之人紛紛揭竿而起,反抗元朝。
後來明朝滅亡之際,也是如此,大規模的天災人禍,崇禎官府失去了它應有的調節功能,百姓對這個不能幫助自己的官府失去希望,給了清軍入關的機會。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真正輸的原因,就是輸在金錢物質匱乏之上,他沒錢,才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回到本文的宗旨上去,假如范蠡代表的是官府,那就非常好了,他聚斂的財富,可以有限的合理的分配給各處最需要的百姓,而不是他腦子一熱,為了自己多活幾年,多快活幾年,匆忙之下,把財產呼啦一下,全部都給捐獻了,他捐獻的不是官府,而是就近原則,就是捐給他身邊的鄰居,這公平嗎?
在漢武帝劉徹時期,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玩財經的高手,他就是桑弘羊,他依託於官府,依託於職責,但是做的工作,卻是那些大智慧的商人們乾的事情。糧食豐收的時候,價格便宜,他代表官府,大肆的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等到災年的時候,他又稍微高價賣出去,百姓也能夠接受。
針對糧食是如此,針對鹽業,鐵器,等等重要的其他物質,他都是如此。趁著便宜收購,趁著需求旺盛,又賣出去,財富匯聚在漢朝官府手中,漢天子劉徹從來不差錢。劉徹就從來沒有因為金錢的事情發過愁!
而當局部百姓出現三災八難的時候,劉徹可以迅速調動足夠的物資財物,去救助。比如有一個黃河決口,老是被沖垮,洪水淹沒百姓的良田,很多的百姓遭殃,劉徹派出去的官員,治理了很多次,都沒有徹底解決,後來劉徹親自上陣,動用天量的物質人力去幹這件事,之後終於徹底解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有錢。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大規模長時間的對匈奴的征伐,耗費鉅額的物資,另外他率領十八萬騎兵巡遊,還有對南越東甌的征伐,還有對立下戰功的將軍官員們的賞賜,這些鉅額的開銷,都來源於他有一個財務能手桑弘羊。
而更重要的是,雖然財富集中在劉徹官府,但是百姓的稅賦並沒有增加,百姓也安居樂業,過的很好,這就是桑弘羊的高明之處了!
最近司馬南老師對聯想的質問,毫無疑問應該支援司馬南老師,一個國度像柳傳志,楊元慶這樣的富人多了,好不好?我認為不好,因為這樣的聰明人,財富都聚斂到他的手裡,他代表的是他個人,不是整個社會,當社會出現危難的時候,他是完全可以置身度外的!而且不觸犯法律。但是官府就不同了,他必須要出來擔當,他不擔當就會遭到百姓的唾棄,就會遭到百姓的拋棄。從這一點來講,財富應該而且必須掌控在官府手中,所以像柳傳志楊元慶這樣範蠡式的聰明人,不能太多了!
如果確實是玩財技的高手,那應該為官府效力,把財富聚集在官府,由官府代表百姓均勻分配!因為只有在百姓遇到危難的時候,他們最希望得到救助的,就是官府,而不會是寄希望於某幾個富人能夠發善心!再說萬一人家不發善心,怎麼辦?所以最能夠依靠的力量,只有官府,官府才是大家最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