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個空軍34師,是專門負責中央領導人飛行任務的一支部隊,相當於開“空軍一號”的。西方情報部門把34師“盯”得很緊,因為它的每一次飛行,都可能意味著中國政府又有新的外交舉措,堪稱中國外交的晴雨表。
當然,我國領導人並不像美國總統那樣有“空軍一號”專機,34師的飛行也並不一定都是有重大外交活動。這支部隊之所以讓人覺得神秘,大概就是因為它承擔的任務更為重要而已。
34師的前身是空軍獨立第3團,成立於1952年5月2日,最初由華北軍區空軍所屬的空運大隊、空軍北京西郊機場和空軍13師的女航空人員合編而成,隸屬華北軍區空軍,1953年2月,劃歸空軍總部直接領導。
該團主要負責國家領導的專機任務,同時也擔負著戰備空運、科研試飛、大軍區值班、搶險救災等任務。
獨立3團最早使用的專機是“裡-2”(Li-2)型飛機,這種飛機還有一個代號叫“14號機”。後來又有“伊爾-14”“伊爾-18”以及直升機。隨著飛行任務的加重,飛機和人員的增多,一個團的編制就不行了,於是組建了專機師——34師。
34師下轄3個團——100團、101團和102團,國家領導乘坐的飛機主要在100團。
最初的專機能坐十多個人,效能比較落後,速度也慢,時速只有220公里左右。更先進的飛機,是在後來才慢慢增加的。不過當時無論是毛主席還是其他國家領導,對速度並不是很在意,畢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3團第一次執飛,是1952年7月送鄧小平到成都,毛主席第一次坐專機是在1956年5月2日。此後10年內,主席共25次乘坐專機出行。
1960年5月周總理出訪南亞5國,是建國後我國領導人第一次乘坐自己國家的專機出國訪問,也是3團首次執飛國家領導人出國任務。
時任專機飛行員的任世信說,雖然說是專機,但我國領導人並不像美國總統那樣有專屬個人的坐機,當時供中央領導使用的飛機其實只有2架,誰需要就是誰的專機。
不過,蘇聯曾在1956年送給毛主席一架伊爾-14型4202號飛機作為禮物,主席於1957-1958一年多的時間內,乘坐這架飛機出行23次。
1992年3月,4202號飛機退役,成為中國航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任世信回憶,那時沒經驗,34師使用的《專機工作條例》雖然對飛機狀況、機械保障、機組人員配備等各方面都有極詳細的規定,卻忽略了一條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沒有規定同一架飛機可以乘坐幾名大首長。
1946年博古、葉挺、鄧發、王若飛等人飛機失事,就是同機乘坐了多名重要領導人,給我黨帶來巨大損失。可《條例》在制訂時卻忘記了這個慘痛的教訓。
有一次董必武、林彪、賀龍、陳毅4人乘坐同一架飛機到廣州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4人均是政治局委員!而且隨機的還有林彪的夫人葉群,陳老總的夫人張茜。
大家後來越想越害怕,當時一旦出現意外,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為此,師部專門開會講了這件事,對《條例》作了修改,避免了此類錯誤的再次發生。
說起領導人乘專機的往事時,大概出於保密的習慣,任世信諱莫如深,不過他倒談到了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人的一些趣事。
1958年以前,主席多次乘坐飛機,後來考慮到安全,中央政治局才決定讓毛主席改乘專列。
主席每次上機,衛士長李銀橋都會帶著主席的“鋪蓋卷”,到飛機上一一取出鋪好。主席戀舊,用別的寢具不習慣,雖然那些枕頭、床單、毛巾被都已經舊得不成樣子,卻都是主席的寶貝,每次來用的都是這些,沒變過。
有時遇到強氣流飛機出現顛簸,機組人員擔心驚擾到主席,很緊張。主席卻輕鬆地和她們開玩笑說:“你們覺得這像不像小時候坐的搖籃啊?”
坐飛機最多是周總理。
專機飛行員張瑞靄曾在採訪中說,總理無論長途短途,只要有可能就坐飛機去。張瑞靄問總理為何那麼愛飛機,總理笑著說,飛機快嘛,節省時間,辦事效率高。那時飛機效能不太好,飛行員的飛行經驗也不夠豐富,總理卻對大家充滿信心,從不擔心安全問題。
任世信說,總理是謙謙君子,風度優雅,和藹可親,不管多忙,上飛機後都要到機艙問候機組人員,和大家握握手,對同志們的工作表示感謝。到達目的地以後,除非有重大外事活動,總理一般都會先到前艙和大家告別,“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好好休息吧!”
“每次都是這樣。”任世信深情地回憶說,“總理讓人見一面就忘不掉。他在飛機上一直在忙,批閱檔案,與人談話,很少有長時間的休息。”
總理有個好習慣,就是不管多忙,每次下機前都去洗漱一番,以乾淨、儒雅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記者們都說,如果那些外國的總統、總理先生們都能像周總理這樣,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朱老總坐飛機不多,不過他是個有趣的人,愛熱鬧,嫌客艙太安靜,喜歡擠進駕駛艙和飛行員聊天,看他們駕駛。經常是飛機剛一起飛,老總就抱著一個大靠枕過來了,和大家拉拉家常,說說趣事。因此朱老總每次坐飛機,都能讓枯燥的旅程充滿了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