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這幾天,漢文帝霸陵的考古發掘,牽動著網友們的心。
而讓網友們感到驚豔的,除了漢文帝母親薄太后陪葬坑出土的金器外,就是各種珍禽異獸了:
丹頂鶴、鷹、雕、金絲猴、狍子、陸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都有。有網友說,神奇動物在這裡!
△薄太后南陵“地下動物園”
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曉陸介紹說,珍禽異獸陪葬,在商周時期就有了。此前,一般認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園就出土過早已滅絕的帝國君子長臂猿,而薄太后的南陵陪葬坑中在上世紀70年代曾出土過犀牛和大熊貓。
那麼,神奇動物和皇家之間,有什麼樣的故事?
薄太后南陵:開啟一個個“神奇動物”盲盒
△薄太后南陵“地下動物園”
漢文帝霸陵西南方向約2000米是薄太后的南陵。南陵西側的外藏坑的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們好像打開了一個個“神奇動物”盲盒:金絲猴,獼猴,狍子,陸龜,雕,鷹,野鴨,環頸雉都有。
△獼猴
每一隻動物都有自己的墓穴,遺骸擺放規整,“睡”得安詳。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據此推測,這些動物都是殺了以後被埋葬,而不是活埋,因為沒有掙扎的痕跡。
陪葬坑中的狍子,牙齒磨蝕的厲害,推測是一隻老年雌性狍子。因為磚圈比較小,所以它的身體呈扭曲狀態,骨骼比較集中。
△雌性狍子
一隻非常完整的金絲猴,面朝西,側臥躺在坑裡。還有一隻獼猴,體型比它要小一些頭向著東邊,和金絲猴相向而臥,遙遙“對視”。“金絲猴和獼猴,從外型上看非常好鑑定,因為金絲猴的毛髮會發出金子一樣的光澤。它們都是成年個體,所以體型看起來大一些。”胡松梅介紹,金絲猴是仰鼻金絲猴,鼻子向上仰著,鼻骨非常寬,額骨這塊非常陡直,它站立起來,高度大約六七十公分。
△金絲猴
從金絲猴藏坑再往前走,是成片的飛禽藏坑。最重要的是發現了丹頂鶴、環頸雉。
編號37-6坑裡是一隻巨大的烏龜,龜甲長52釐米、寬48釐米。“它應該是大型的陸龜,比較圓,背甲鼓起比較高。一般分佈在廣西、雲南一帶的南方地區,陝西是沒有的。”胡松梅認為,這個龜應該是小的國家納貢過來的。
△烏龜
烏龜與仙鶴,有著“龜鶴延年”的吉祥寓意。在與烏龜相隔不遠的墓穴中,也有仙鶴在這裡被發現。
△仙鶴
和骨骼擺放整齊的坑不一樣的是,有一個坑中骨骼堆放得比較亂,可能是進過水,還能看到掩埋的泥土。考古工作人員一點一點清理,動物遺骸才露出真容。“根據已經清理出來的趾骨判斷,應該是猛禽類,應該是老鷹,還能看到鋒利的爪尖。”
△鷹爪
胡松梅說,在接著發掘的過程中,還會有大雁、鴻雁、天鵝等象徵著一定寓意的珍禽異獸被發現。
不奇怪,秦始皇陵就曾出土各種“神奇動物”
△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銅鳧雁
“用珍禽異獸來陪葬,薄太后並非首創。”周曉陸說。
早在夏商時期,宮廷苑囿內就飼養了各種神奇動物。這些動物,都是供皇帝、皇子們遊玩打獵用的。不僅如此,專門的飼養人員。比如:在秦代的宮廷苑囿裡,飼養著麋鹿、天鵝、鶴等珍禽走獸。
△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銅鶴
考古人員曾經在一般認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園的陪葬坑裡,發現了早已滅絕的“帝國君子長臂猿”。“那個陵園陪葬坑裡的陪葬動物,南邊是異獸,北邊是珍禽,珍禽有鶴、鴻雁、大天鵝、綠孔雀等,而綠孔雀肯定不是本地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動物考古專家胡松梅介紹。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中也曾出土過大量的“神奇動物”。
據初步統計,秦始皇陵出土的各類動物以馬的數量最多,包括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出土的陶馬、銅車馬出土的銅馬以及馬廄坑出土的馬骨三大類。其次數量較多的是珍禽異獸及水禽,以及出土後大量尚待鑑定的動物骨骼。
△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銅天鵝
“曾經發現過珍禽異獸坑和水禽坑。其中,珍禽異獸坑曾出土鹿、麂類食草動物,及一些雜食動物;而水禽坑中共計出土青銅禽46件。其中,鶴6件、天鵝20件,其餘為鴻雁等禽類。”讓周曉陸印象最深刻的是青銅鶴,它俯著身體,嘴裡叼著一條魚,生動逼真。
大熊貓、汗血寶馬……它們見證了帝王威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漢陵考古隊副隊長曹龍認為,神奇動物出現在陪葬坑中,這體現了古代“事死如生”的喪禮制度。帝王將相們不僅在建造陵寢時全面模仿生前的宮室殿堂,更將生前使用的物品,享受的服務以實物的方式帶入地下寢宮大量隨葬。
“陪葬的都是皇家苑囿裡的動物,這些珍禽異獸,只有皇帝、皇后和太后這樣級別的人才能享用這樣的規格。”曹龍說,這象徵了皇家威儀。
胡松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上世紀70年代,薄太后南陵陪葬坑就曾出土過神奇動物:大熊貓和犀牛。胡松梅說,“漢代,大熊貓應該是本地的動物,但也不常見!犀牛和陸龜應該是南方的動物,是納貢過來的。”
用珍禽異獸來陪葬的制度,漢文帝的兒子、孫子都有繼承。
漢景帝劉啟的陽陵,陪葬坑中曾出土有成隊供給皇帝食用的動物:牛、羊、狗……其中狗被養得肥肥胖胖的,應該是用來食用的。
曹龍介紹,漢武帝茂陵陪葬坑中,曾出土馬、駱駝等骨骼。經勘探,漢武帝的茂陵內外有各類陪葬坑400餘座。2009年9月,考古專家對其中的兩個陪葬坑進行了發掘,在陪葬坑中,一共出土了80具成年馬骨。由於漢武帝曾以重金尋找汗血寶馬,再加上陪葬坑內的陪葬馬都出自皇家苑囿,當時,大家紛紛猜測,會不會這80匹陪葬的,就是汗血寶馬?
後來,動物考古學家對馬骨進行了鑑定,為成年公馬,但是否是汗血寶馬,結果難以確定。
有變化,神奇動物用“俑”替代
△鎏金銅犀牛 資料圖
“皇家苑囿裡之所以飼養那麼多珍禽異獸,和君主們的多種需求有關。比如:觀賞、狩獵等。陪葬的珍禽異獸,也可以體現皇帝皇后們的喜好。”周曉陸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出土各類動物的骨骼,對於動物飼養歷史的研究以及動物分類學、珍稀動物保護等,都有積極的意義。
不過,用活牲來陪葬終究太殘忍。漸漸地,活的珍禽異獸陪葬退出了舞臺。
不過,活牲陪葬具體是什麼時候淡出歷史舞臺?周曉陸說,具體時間不得而知。不過,西漢後期的帝陵、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陵墓,也曾發現殉狗、殉雞等現象,但大型珍禽異獸“動物園”性質的越來越少。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活牲陪葬悄然發生了變化,開始以俑代替。因此,俑也因此成了明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相對於活殉,俑的出現,無疑是社會的進步。江蘇盱眙發現的江都王劉非的帝陵中,出土的珍禽異獸都是“俑”:有犀牛、鎏金銀銅象等等。而南京發現的東吳名將丁奉墓中,也出土了動物造型的陶俑,如:豬、狗、牛、羊……
現代快報+記者 劉靜妍 馬壯壯 胡玉梅 蔡夢瑩
(圖片來源:中新網直播截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