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爆冷,讓人大吃一驚。
美國科學家威廉·卡埃林、格雷格·西門薩和英國科學家小皮特·拉特克里夫三人因“在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供氧環境變化”方面的決定性研究成果和巨大貢獻,獲得了2019年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享了總計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他們的研究揭示了氧對人類健康的重大意義,氧是基因科學和生命服務的關鍵因素,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讓“氧對生命的重要性”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氧氣佔地球大氣的五分之一,是人類生命所必須的成分,也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關鍵物質。氧氣能被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所利用,以便能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的能量。據估算,一個成年人每天平均消耗氧氣0.75kg,排出二氧化碳0.9kg。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只要停止呼吸幾分鐘,生命就會停止。
如果長期處於低氧狀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頭暈頭痛、睏乏、睡眠質量差、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如果人體組織細胞發生“缺氧”,免疫力將會隨之降低,造成身體不適,而血氧不足會造成食慾差、胃脹、便秘等不良反應。在輕度“缺氧”時,身體會為了獲得充足的氧氣,只能透過增加呼吸次數來代償,但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會導致胸悶不適或呼吸困難。
無獨有偶,中樞神經系統對低氧也很敏感,當身體發生“缺氧”就會經常頭暈頭痛、無精打采、丟三落四。因此,一旦身體陷入缺氧就要及時改變這種狀態,若身體長期“缺氧”不加干預,就會漸漸侵蝕健康,出現全身性損傷,同時也會增加患上包括癌症、心臟病、中風等許多疾病的機率。
目前,人們普遍處於缺氧狀態而不自知,而產生缺氧的原因數不勝數。正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講過的,人年齡的增大、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精神壓力過大、缺乏運動、老化疾病或一些外部因素等都有可能造成人的攝氧能力下降,導致攝入的氧氣量不足以維持身體器官正常工作,進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
對於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已經有所準備。高壓氧療法一直以來更多的見於醫院中治療某些特定的疾病或情況,但自17世紀高壓氧療法誕生到現在的這幾百年的研究和探索中,科學家們發現高壓氧艙不僅能對病患人群起作用,還對健康人群或亞健康人群有好處。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從最初傳統醫用高壓氧艙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另一種高壓氧艙,即民用高壓氧艙,也叫家用高壓氧艙。
與醫用高壓氧艙不同,家用高壓氧艙雖然艙內氣壓和濃度比正常大氣高,但兩個指標比醫用醫用氧艙更低,因此人體的耐受性更好,適合長期使用,可以使人體內的血氧含量達到較高飽和狀態,可抑制厭氧菌生長,緩解缺氧導致的各種機體損害,並改善缺氧引發的各種病症,有益於亞健康態調整回健康態。
民用高壓氧艙並不屬於醫療範疇,而是保健範疇,適用範圍更廣。目前民用高壓氧艙裝置還沒有適用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等相關標準,一般推薦的適用人群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女士、上班族。從各民用氧艙品牌的宣傳來看,民用高壓氧艙幾乎是全民適用、用則受益,其治療效果涉及抗氧化抗衰老、美容養顏、提高抵抗力、消疲解乏、助眠、提升腦力和體力等等。
最近幾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民用高壓氧艙也取得了比較快速的發展,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國內民用高壓氧艙生產技術條件的限制,民用高壓氧艙在某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如艙體過重對地面承載能力的限制、氧艙裝置分散增加使用者操作難度等等。
值得慶幸的是,O2 ARK氧艙之家受到先進高鐵部件生產工藝啟發,對氧艙進行了全面升級,輕量化高鐵複合材料解決了地面承重能力的限制,氧艙裝置智慧化降低了操作難度,提升了安全性,三重空氣過濾、人體工學座椅等設計讓消費者獲得更加舒適的吸氧體驗,讓人們在享受的過程中保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