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李玲(化名)因為肢體無力查出腦瘤,手術後平穩度過8年。今年李玲腦瘤再度復發,並長大到約10cm,導致其偏癱。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九科勇闖難關,為她切除巨大腦膜瘤。
01.“死裡逃生”
家住珠海的李玲今年54歲。8年前,李玲因頭暈頭痛、右側肢體乏力、說話結巴及吐字不清在當地醫院被診斷腦膜瘤,並於當年5月接受了腫瘤切除手術。
在手術過程中,因為出血過多,出現止血困難。術後又因為瘤腔出血,李玲的左側瞳孔散大,只得再次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手術後,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了——雙側瞳孔散大,生命垂危,無法再接受手術。醫生甚至告知家屬要做好心理準備。但李玲“吉人自有天相”,經過半個月的積極治療後,她的情況逐漸穩定,並恢復了清醒,又接受了1個多月的康復治療,她終於順利出院,而且沒有留下併發症。
死裡逃生的李玲,在術後每年都堅持複查。除了偶爾的頭暈頭痛外,李玲並沒有其他不適。連續複查了5年都沒發現問題後,她以為徹底擺脫了腫瘤的“魔爪”,就沒有再繼續複查。
02.術後8年復發,腫瘤約10cm!
到今年夏天,已經是李玲腦膜瘤手術後的第8年,她再次出現了右側肢體乏力,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當地醫院複查磁共振結果提示:左額頂大腦鐮旁佔位!醫生判斷是腦膜瘤復發,而且腫瘤直徑約有10cm。
想起8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手術,家屬不敢再在當地醫院做手術,在朋友的介紹下,最終找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九科主任穆林森。
穆林森接診時,患者已經無法正常走路,腫瘤的壓迫導致她只能坐在輪椅上被推著來到我院。穆林森分析,患者的左側額頂部顱骨內板下及大腦鐮旁存在佔位性病變,其血供極其豐富,考慮是腫瘤復發,伴左側大腦鐮下疝,腫瘤大小約有10cm。
手術前磁共振:左側額頂部顱骨內板下及大腦鐮旁存在一範圍約9.7cm×5.1cm×4.7cm的分葉狀等、稍長T1等、稍長T2為主異常訊號影,FLAIR序列呈高訊號影並間雜多發細小流空血管影,增強掃描後呈明顯強化,部分包繞鄰近上矢狀竇。
手術前CTA:左側額頂部巨大佔性性病變,血供豐富,區域性跨大腦鐮生長,雙側大腦前、左側大腦中動脈受壓、移位;病變區域性與上矢狀竇關係密切,相應上矢狀竇輕度受壓、變窄。
03.手術全切,走著出院了
患者復發的腫瘤長得遠比第一次的要大,而且部分腫瘤已經侵犯相應大血管了,手術風險也要比之前更高,很有可能會危及到生命。但是如果不及時實施手術切除,腫瘤會進一步長大,頭痛、肢體無力加劇,直至腦疝。“腫瘤越大包繞血管越嚴重,手術難度越大。”患者和家屬聽完穆林森的分析後,下定決心再次挑戰病魔,接受手術治療。
完善相關檢查後,穆林森主刀為患者實施左側大腦鐮旁-額顳頂部腦膜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不僅全切了腫瘤,對患者的神經血管保護得也非常好。
術後複查
手術後1小時,李玲就清醒了,並沒有像第一次手術那樣出現生命危險,也沒有任何併發症。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李玲擺脫了輪椅,平穩地走著出院了。
目前腦膜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通常來說,多數腦膜瘤患者手術後可以獲得較好預後,但臨床上有些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後會出現復發。有的患者在腦膜瘤復發以後,會認為是手術沒有成功,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穆林森解析,如果腦膜瘤臨近神經、血管以及侵襲顱骨等,臨床上也只能是在保留血管、神經功能的同時儘可能切除,難免殘留腫瘤。殘留的部分可能導致腦膜瘤復發。所以對於殘留的腫瘤,我們建議放療及複查,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