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 綜合報道 12月15日,英國《自然》雜誌公佈了2021年度的“全球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計劃”總設計師張榮橋入選,成為唯一一位“工作在地球以外”的人選。
該刊在“頒獎詞”中表示,從追蹤危險的新冠變異株到證明氣候變化在極端天氣中的作用,再到將探測器送上火星,本年度《自然》十大人物聚焦身處重要科學事件中心的個人,這些科學事件對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外,《自然》雜誌還公佈了一份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人物名單,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赫然在列。
新冠最火,AI其次,他是唯一的“太空工作者”
張榮橋是今年“十大人物”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其中唯一的航天工作者。2021年中國火星登陸任務取得突破,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首次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張榮橋正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總設計師。
▲張榮橋。(中新社資料圖)
《自然》雜誌指出,中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將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天問一號”推動了中國新興的行星科學領域,同時也培養了肩負這一使命的新一代科學家。未來,中國的小行星探測任務,以及火星取樣返回任務也都已提上日程。
今年的十大人物共有4人來自“新冠版塊”,是人數最多的一部分。但相比去年7人與新冠相關的“人聲鼎沸”,這也側面體現了世界正從疫情中逐漸恢復。
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研究創新與測序平臺主任圖裡奧·德·奧利維拉和他的團隊因為發現了奧密克戎變種病毒而入選。奧利維拉對他的團隊發現新變種病毒後,歐美多國爭相對南非發出旅行禁令表示不滿:“不能因為我們率先發現了一種病毒,就把我們當成敵人。”
聯合國艾滋病聯合規劃署主任溫妮·拜恩伊瑪為在國際社會上呼籲“疫苗公平”的努力而入選。拜恩伊瑪早年間曾作為游擊隊成員參與推翻烏干達阿明政權。被任命為聯合國官員後,致力於減少國際間的不平等。疫情中,她帶頭批評富裕國家和藥企對公平分配新冠疫苗的呼聲充耳不聞,這讓許多中低收入國家無力保護他們的公民。
英國衛生安全域性的流行病學家米漢·卡爾因為將該機構的科學報告拆解,改寫成通俗易懂的內容釋出在社交媒體上,幫助傳播關於新冠肺炎的關鍵資訊而入選。她在疫情中成為了英國政府的“非正式發言人”,為普通民眾心中許多緊迫的問題提供了及時的解答。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代理局長珍妮特·伍德考克因為一系列充滿爭議的決策入選。被拜登點將上任後,她帶領美國食藥監局度過了風波不斷的一年,包括應對在新冠疫苗加強針和一種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上做出的爭議性決定。
人工智慧技術則是今年的另一大熱點。
計算機科學家古伊拉姆·卡巴納用AI技術發現了一個問題:學術界存在數千篇濫竽充數的“假論文”。這些文章使用一些生造出的,看似是新學術概念的奇怪概念,湊成了一些表面與眾不同,實際毫無意義的文章。卡巴納懷疑,這些文章是用AI生成的。卡巴納團隊正在使用AI技術找出這些“假論文”,同時也在防備造假者升級自己的技術,生成更難被識別出的“假論文”。
▲計算機科學家古伊拉姆·卡巴納。(圖片來自《自然》官網)
美國科技巨頭谷歌旗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深思”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預測蛋白質結構取得驚人成果,《自然》雜誌將其稱為“一種正在改變生物學的工具”,該專案負責人約翰·詹珀因此入選十大人物。
另一位入選者則與他針鋒相對:前谷歌員工蒂姆尼特·格布魯因為一項研究而與谷歌產生分歧。她認為科技公司的AI系統就像“一張沒有大腦的嘴”,可能產生難以預計的社會風險。谷歌則單方面宣稱“接受了格布魯的辭職申請”。
此事最終演變成一宗包括2000餘名谷歌員工在內,數千名科研工作者參與的大型抗議。一位人工智慧研究者表示,人們突然發現,谷歌對道德的承諾只是紙上談兵。目前,格布魯已經成立了一家獨立研究所,研究技術倫理問題。
中國特使入選“關注名單”,科學界期待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過去一年,極端天氣現象頻繁出現。眼下,美國中部多州遭遇了罕見的龍捲風襲擊,近百人遇難,目前仍有上百人失蹤;菲律賓以東洋麵則生成了颱風“雷伊”,未來幾天可能達到超強颱風級,這在12月份較為罕見。
今年的十大人物之一,倫敦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弗列德里克·奧托就是一位調查極端天氣個案是否與宏觀氣候變化有關的“天氣偵探”。她領導團隊快速分析氣候變化是否在極端高溫、寒冷、傾盆大雨、乾旱和野火活動中起作用。
專家組表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已經使一些極端天氣——尤其是極端高溫——變得更加頻繁和更加強烈,這已經是“既定事實” 。
十大人物中的另一位,前聯合國職員、目前在菲律賓工作的維多利亞·託利—科爾普斯的工作也與氣候變化相關。《自然》指出,原住民群體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預防全球變暖具有重要作用。科爾普斯帶領原住民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努力獲得了國際認可。
此外,《自然》雜誌還公佈了一份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人物名單,名單共5人,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是其中之一。
▲解振華2018年12月出席聯合國卡托維茲氣候大會的資料圖片。(圖片來自中新網)
《自然》指出,氣候變化已經上升為重大科學問題,各國紛紛探討如何透過加強一個國際協議來對抗全球變暖及其影響。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需要更多政治家發揮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