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曉 攝
■新聞名詞
康西
歷史上,延慶地處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會處,康莊以西,就是北京唯一且最大的一片草原。因為水草豐美,自明代起,這裡就是屯兵養馬之地。
沿百康路往西,進入康西森林溼地生態公園大門,白樺樹整齊挺拔,油松、五角楓、欒樹、丁香等也挺直了腰桿,引來各種飛鳥嘰嘰喳喳。棄車沿小徑攀行,登上緩坡高點的觀景木平臺,北望海陀、林田輝映,鳥兒齊飛,“山水林田湖草”,一園盡覽。
“這可比幾年前美太多了。”今年48歲的康金水,家就在康莊。興建森林溼地之前,他出門都得小心瞅著路,“村裡,家家都養馬,路上走不了幾步,就能見到馬糞。”康金水說著,皺了皺鼻子,“那味道,簡直了……”
■追憶過往
“走馬觀花”到康西
康金水小時候,家門口也是風景如畫。
“上世紀90年代,這裡有‘走馬觀花’到康西的說法。‘走馬’說的是騎馬、賽馬,‘觀花’說的就是康西的美景。”康金水說,那時每到春夏,康西草原綠草如茵、野花盛放,苜蓿、野菊花等萬物生長,牛、馬、羊、野兔、野鴨、灰鶴自由棲息,縱馬飛馳,十分愜意。
也正是從那時起,“馬經濟”逐漸興盛,曾以養玉米為生的康金水,應聘到景區周邊的馬術俱樂部,想增加點兒收入。“最開始,只有五六匹馬,都是老闆從外地拉來的中國蒙古馬,我早上四點多起床鍘草料,一天至少要喂四五頓,白天還要牽馬活動,得活動四個多小時。”
長時間戶外勞作,使康金水膚色黝黑,粗糙,但他和馬兒相處融洽,“平時我伺候馬,客人一來我就陪他們騎馬,馬性格溫順、跑起來又充滿激情,和它們在一起我很開心。”
像康金水一樣端起“馬經濟”飯碗的農民不少,有的農戶乾脆當養殖戶,養起了進口的純血馬,還有蒙古馬、繁育的溫血馬等,康莊的馬匹甚至遠銷到新疆、青海等地。
上世紀90年代,康西草原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八方遊客紛至沓來。“白天,草原上盡是騎馬的遊客,晚上就圍著篝火跳舞、唱歌。春夏時候,草原上還舉辦‘那達慕大會’,數不清的人、馬,還有不少外國人呢,特別熱鬧。”康金水望著草原,回憶著“走馬觀花”的快樂。
■喧囂漸起
馬蹄飛踏花草枯
“走馬觀花”也不全是美好的回憶。
馬蹄飛踏,綠地碧波的草原漸失顏色。“那時候家家戶戶後院裡都是馬棚,臭味熏天,村子裡、馬路上,走幾步就是馬糞,甭說遊人不樂意,瞅著咱自己家門口的美景一天天變樣,心裡也不是滋味兒。”康莊鎮火燒營村村民趙滿回憶著。
進入新世紀,旅遊業、養殖業的興旺雖然讓康莊經濟發展,但也破壞著草原的生態。
不僅是養馬,在康西地區,雞、鵝、魚等各類養殖業都頗為興盛。這裡還曾有條“養鵝池河”,環境更是髒亂。
2005年到2014年,康西草原景區投入不足、經營不善、管理鬆懈,旅遊接待大幅下滑,投訴增多,康西草原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直至景區停業關閉。
景區關閉,周邊的馬術俱樂部也關停了,康金水養馬生涯就此終止。
不養馬了,環境也沒有立即好起來。
“這裡曾是個廢棄的大土堆。”趙滿說著,伸出手指,指著溼地公園的大門,圈了一個很大的圈,“一到大風天,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
新版北京城市總規的公佈,為康西地區的環境帶來轉機。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確定的城市空間結構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這“一區”指的是生態涵養區,延慶區就是生態涵養區之一。
康西地區走起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騰退部分旅遊業、養殖業,喧囂暫歇,涵養生態。
■生態修復
登高望遠皆美景
2018年開始,趙滿口中的“大土堆”變樣了。
康西森林溼地環繞著康西草原周邊,是一塊南北狹長的溼地。伴隨整個康西地區生態保護的深入,2018年至2020年,康莊鎮在溼地內綠化造林一萬餘畝,讓溼地綠起來;2020年11月,康莊鎮啟動溼地修復建設,讓環境美起來、生態好起來。“由於歷史遺留原因,康西地區存在不少養馬場、魚塘等養殖業以及私搭亂建等,工程遵循生態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對其進行生態修復。”康莊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李達說,修復工程包括森林質量提升、溼地生態修復、退耕還草生態修復、基本農田改造、健康綠道提升、智慧森林系統建設等。
溼地建設以自然為本,宜林則林、宜溼則溼、宜草則草、宜荒則荒。遍佈溼地有9處生態景觀:海陀秀林、古堡煙柳、鵝池懷古、蘆花雁影、百鳥草甸、馬場舊驛、林田輝映、古槐溪語、草原風光,由一條20公里的生態園路串聯起來。
2020年初至2021年底,康莊鎮騰退養殖鴕鳥、馬、牛、羊、魚等與生態保護不相符的產業業態,拆除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用於生態還草、還林、還溼。
透過平原造林,近180畝的“大土堆”變成了錯落有致、隨坡就勢的造林地。去年溼地公園開建後,這裡又設立了公園大門,補植了白樺樹,添了觀景木平臺,成了公園9處生態景觀之一——“海陀秀林”。
沿小徑攀行,趙滿登上緩坡高點觀景木平臺,北望萬畝林海映襯海陀山、官帽山,南眺水天相接、林田交織、大批飛鳥在野鴨湖畔棲息嬉戲,遠山與近水相望。趙滿舉著手機,頻頻按動拍攝鍵記錄眼前美景,“大土堆變成大美景,登高望遠,心情大好!”
美景,遠不止此。
如今,佔地2.3萬畝的康西森林溼地生態修復建設已完工並開放,山水林田湖草,和諧共生。
■保留印記
古堡草甸飛鳥歸
不養馬了,但歷史無法抹去,古時屯兵飼馬的印記被保留在了康西。
騎上單車,趙滿和家人們一起沿著生態園路騎行。他驚喜地發現,兒時的那座古堡修繕了。
在康西森林溼地中部,有一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馬營城堡。據《隆慶志》記載,馬營城堡始建於明代,為屯兵養馬之地。馬營土城總體呈長方形,南北長165米,東西長106米,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城設東西二門,均有城樓,東城樓曾建有龍王廟,西城樓建有真武廟,均已毀,城牆為夯土牆。
“我小時候,這城牆還挺高呢,都是夯土的,城牆外一排柳樹,一到春天可美了,那時候我們就在城牆上追著跑呢!”望著城牆,趙滿回憶著兒時,臉上帶著笑。
此次溼地修復中,工作人員拆除騰退了歷史殘留的灶臺、金屬廊架、堆物、水泥硬化等破壞文物風貌的設施,對現有夯土牆進行加固保護,同時保護和恢復土城堡內外生長了70多年、約150多畝的崖頭柳柳林,再現“古堡煙柳”的原生風貌。
“古堡煙柳”西側不遠處,原有一處養馬大院。在生態修復中,拆除養馬大院原有圍牆、馬圈、草料棚等,恢復自然林地。不過,養馬場原有的石槽、拴馬樁等物件都保留下來,利用場景再現和記憶延續,讓遊人們能夠看到康西地區養馬的悠久歷史以及康西地區保護生態的產業升級之路。
以前的那條“養鵝池河”也變了樣。工作人員重新鋪砌了河坡護岸,增加了雨水彙集和下滲,恢復了自然河流。繞過“鵝池懷古”的石碑,站在棕色的小橋向兩側望去,河面舒展、波光粼粼,兩岸楊樹高大挺拔,林中小路蜿蜒向遠方,靜謐詩意。
嘰嘰喳喳,飛鳥掠過,康西溼地又迎來了新的夥伴。
華北最大、北京唯一的溼地鳥類自然保護區——野鴨湖自然保護區就在康西地區。環境好了,鳥兒也願意來了。
溼地修復還為野生動物建起了食堂。在溼地公園西北角、野鴨湖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原有的農田退耕還草,種植了鳥兒喜歡的蕎麥、黃豆、紫花苜蓿、苔草等糧食和草本植物,形成“百鳥草甸”。距離“百鳥草甸”500米,騰退了養殖魚塘等兩塊地,拆除硬質護坡,恢復生態溼地功能,並在周邊耕地種植160畝莜麥等作物,讓鳥兒們自由覓食。
上週,觀鳥愛好者陳先生欣喜地發現,三隻灰鶴降落在“百鳥草甸”。“有森林、草原、古堡、農田,還有小動物,記憶中的康西又回來了!”趙滿發在朋友圈中的美圖,收穫著一個又一個點贊!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李瑤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