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的間戰期內,德國雖然被凡爾賽條約束縛卻也在暗地裡進行武器研發和人員培訓,其中就包括重新組建德國空軍(包含製造新式戰鬥機和飛行員培訓),說起二戰德國戰鬥機在後世影視劇裡出場率最高的莫過於BF-109戰鬥機,個人認為BF-109戰鬥機的巔峰是BF-109F4戰鬥機,往後的BF-109系列開始側重火力,當盟軍轟炸機群逐漸頻繁轟炸德國時BF-109戰鬥機徹底化身高空殲擊機;當然德國不僅僅只有BF-109戰鬥機,也有“屠夫之鳥”之稱的FW-190戰鬥機,雙發重型戰鬥機等等,隨著德國飛機進步的還有機載武器的改進,今天來介紹一些二戰德國那些機載機關炮。
MG FF型20毫米機關炮
MG FF型20毫米機關炮是德國根據厄利孔FF20毫米機關炮改過來的航空機炮,德國人對其進行了不少改進,包括縮短炮管以及改進了炮彈,尺寸縮短重量也更輕更,改進後反衝方式減少了後坐力使其適合裝在飛機上;不過MG FF畢竟是厄利孔FF改過來的,連前者的缺點一併繼承了過來,比如炮口初速低(600米每秒),射速低(理論射速520發每分鐘),不過德國人應該是把MG FF打算在近距離使用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其60發的彈鼓也經常作為飛機的外部掛艙使用,60發的備彈量也限制了MG FF的戰鬥時間,雖然MG FF並不是很優秀但是起碼比起對岸英國人的7.7毫米“滋水槍”好得多。
MG FF還有一個改進型號是MG FF/M型20毫米機關炮,機炮利用炮彈產生的衝擊波和爆炸破片對飛機造成傷害,而MG FF畢竟只是一門20毫米的機炮,其使用的高爆彈裝藥量只有可憐巴巴的16克,想要對新式飛機造成更大的傷害就需要提高戰鬥部的裝藥量,這一想法的產物就是德國薄殼彈(Minengeschoß)的誕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就著手研究薄殼彈的研究,早期機炮高爆彈彈頭是鑄造工藝製造,內壁厚度很難被減少,直到德國工程師用高強度鋼捲曲製成彈頭外殼,輕盈的彈頭擁有更薄的內壁同時可以容納更多裝藥(炸藥提高到30克),而彈頭重了由原來的134克降低到92克,在重新設計了MG FF機炮的反衝機構後MG FF/M機炮誕生。
MG FF和MG FF/M主要裝備BF-109早期型號,BF-110C型和F型,FW-190的A-1到A-5上都有裝備,轟炸機上也有該炮的存在,直到1941年被更先進的MG151/20機炮取代,不過該炮並沒有因此退役,為了應對英軍蘭開斯特轟炸機的夜間轟炸傾斜式機炮“斜樂曲”系統誕生,夜間戰鬥機(比如BF-110雙發重型戰鬥機夜間戰鬥型)的機體中前部為,以垂直方向呈70度炮口朝上安裝兩門MG FF或MG FF/M機炮用於攻擊蘭開斯特轟炸機脆弱腹部,由於距離很近而且在下方很難被發現,往往蘭開斯特轟炸機飛行員聽到開炮聲音時已經為時已晚。
MG151/20型20毫米機關炮
MG151/20機炮的前身是德國MG151型15毫米機槍,因其效能不佳隨即進行改造成20毫米機炮,毛瑟公司的辦法有些“偷懶”,只是將MG 151/15的藥筒頸部增大至20mm彈頭的直徑,之後將藥筒長度縮短使其與MG FF的彈藥通用;這種方式雖然很好但是降低了初速,初速從900米每秒降低到720米每秒,但是比MG FF的初速要高出許多,射速也提高了許多(理論射速提高到700-800發每分鐘),由於提高了初速其彈道特性更好、命中速度更高、射程也更遠。
MG151/20機炮是德國第一支可以塞入發動機艙的軸炮並且使用彈鏈供彈;擊發方式採用電擊發方式比起傳統方式反應更快(也有傳統擊發方式的),20毫米口徑使用薄殼高爆彈在實戰中擊落美國重型轟炸機需要13發,而戰鬥機只需要4發。
MG151/20機炮無疑是德國20毫米機炮中的翹楚,不僅德國自家在用,該炮還被義大利裝上了自家的MC.205戰鬥機,日本也購買了MG151/20機炮的專利,將其裝在日本陸軍三式Ki-61"飛燕"戰鬥機上。
MK101型30毫米機關炮
1935年,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開戰機載火炮的研發,到1940年時推出了第一款MK101型30毫米機關炮,該炮閉鎖機構為旋轉後坐式閉鎖;MK101型30毫米機關炮,空重176公斤,全長2640mm,其初速達到960米每秒,但是射速只有250發每秒,其巨大體格以及後坐力使其無法裝在單發引擎的戰鬥機上,而且過低的射速也不能滿足當下的空戰需求(飛機速度越快空戰射擊視窗期就越短),但是德國人卻看中了該炮的高初速,在使用鎢芯穿甲彈時300米60°射入角的穿甲能力達到了60毫米,這個穿深已經可以擊穿蘇聯T-34坦克和KV-1重型坦克的側面裝甲,MK101型30毫米機機關炮就被裝上Hs-129攻擊機成為用來攻擊地面裝甲目標的機載反坦克炮。
MK101型30毫米機關炮對KV-1坦克的炮塔側面裝甲傷害效果
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
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是1942年時在MK101型30毫米機關炮基礎上改進後的產物,由於MK101型30毫米機關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優秀表現,德國人自然希望這種大威力機炮不僅可以用於地面也能裝在飛機上去對付日益增加的盟軍轟炸機群,為此MK103型採用氣導式結構和電擊發裝置,為了減重使用了輕量化設計全重減少20%,但是因此結構強度不如MK101型。
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依然具備反裝甲能力,使用穿甲榴彈時初速為940米每秒,300米可以擊穿75-90毫米的垂直裝甲或60°傾角裝甲52毫米裝甲;另外該炮發射的薄殼彈時為了減少後坐力特別減少了裝藥量,初速為840每秒。
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全重但仍有145公斤,全長2320毫米,射速根據彈種不同略有不同,使用高爆彈時380發每分鐘,穿甲彈為490發每分鐘;另外該炮依然不能裝上單發引擎戰鬥機,雖然使用了制退器但是後坐力依然有2噸之多,一般會把MK103型裝上雙發引擎的重型戰鬥機或者轟炸機上,雖然也有FW-190的R3套裝可以以掛艙的形式裝在機翼下面,但是單發引擎戰鬥機很難抗住巨大的後坐力帶來的飛機效能急速下降。
FW-190A-6/R3和FW 190 F-8/R3裝備,其R3就是MK103的套裝,彈容量32發
德國ME-262噴氣式戰鬥機也有裝備MK103型,Me-262A-1a/U1型在機鼻處裝有2門MG151/20型20毫米機關炮和2門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Do 335“食蟻獸”戰鬥機機鼻內部也裝有1門MK-103型30毫米機炮。
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不禁用於飛機自然也有地面型號,比如MK103型路基防空炮,以及那個鼎鼎有名四號坦克改的“Kugelblitz(閃電)”防空坦克,據說製造了50輛並在西線的戰鬥中全部損失掉。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出現的優秀機關炮,比起MK101和MK103而言,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擁有緊湊的結構、更輕的重量、大量採用衝壓件便於製造、可靠性高以及足夠的破壞力。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的出生和德國毛瑟C96手槍有點像,都是萊茵金屬公司私下裡自己搞的專案並於1942年完成了研發,1942年時德國帝國航空部向各公司發出需求,需要一種航炮裝在重型飛機上用以對付日益增加的盟軍轟炸機群,萊茵公司順勢將MK108提交上去,經過測試認為該炮附和要求。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全長1060毫米,空重63公斤(不到MK103的一半),最大射速可以達到650發/分,但是炮管很短導致其火炮初速只有500-540米每秒。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的炮彈因為初速太低,在出膛的頭1000m中就會下墜41m,這導致MK108的有效射程很短;其彎曲的彈道很難命中盟軍靈活的戰鬥機,而太短的射程也造成面對盟軍轟炸機群時只有在進入轟炸機的機槍火力網內才能開火;另外MK108在裝入後就不能進行調整(也就是一開始必須裝好),射擊時彈鏈容易被撕裂導致卡殼的問題。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易於大規模生產、價格便宜,最重要是能裝上單發引擎戰鬥機上來說在戰時就足夠了,包括主力單發活塞引擎戰鬥機和雙發活塞引擎重型戰鬥機,ME-262戰鬥機將機鼻的4門機炮換成了清一色的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
MK108型30毫米機關炮讓二戰德國用有一種可以對付盟軍重型轟炸機的利器,實戰中使用薄殼高爆彈平均命中5發就可以擊落一架B-17重型轟炸機,一般的戰鬥機只需要命中1發就可以。
MG213航炮
MG213航炮是德國一種沒來得及裝備的轉膛炮,由毛瑟公司設計並製造,1943年設計出20毫米(理論射速1200-1400發每分鐘,初速1050米每秒),1944年設計出30毫米(理論射速1000-1200發每分鐘,580米每秒),這種轉膛炮設計其實很先進甚至影響了戰後的機載火炮設計,而且該炮一開始就有打算裝備德國噴氣式戰鬥機上,不過1944年時德國需要的武器不再是這種結構複雜的先進武器,更耐用,更便宜和更容易製造才是首選。
最後在大概說一下德國其他的一些機載機關炮,比如斯圖卡轟炸機的BK37機關炮,Me 262A-1a/U4的MK214型50毫米機關炮,Hs-129攻擊機的BK75型機載反坦克炮和Me410 重型戰鬥機BK5毫米機載反坦克炮。
斯圖卡JU-87G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的最後一個版本,在機翼下方兩側各裝一門由37毫米反坦克炮改的BK37機關炮,這門炮使用鎢芯穿甲彈,炮口初速850米每秒,攻擊坦克後部較脆弱的部分,比如二戰德國鑽石雙劍金橡葉騎士勳章獲得者魯德爾就駕駛這種飛機。
Me 262A-1a/U4是德國在後期實戰測試時發現擊落一架像B-17這樣的四發重型轟炸機,要消耗大量的小口徑彈藥進行反覆攻擊;如果能集中1門大口徑航炮,只需要1-2發就能摧毀,於是在一架ME 262A-1a戰鬥機的機鼻內裝上1門50毫米MK214型航炮,為了裝上這門航炮機鼻下方的起落架都做了修改,起飛後會旋轉90°再收起;該型飛機只有2架,夜間測試時炮口焰帶來的眩光會直接導致飛行員暫時性失明。
Hs-129攻擊機在裝備過MK-101型和MK103型30毫米反坦克機關炮,但是隨著戰事的逐漸惡化,特別是蘇聯重型坦克的數量增加,為了增強殺傷力德國航空工程師開始為Hs-129攻擊機加掛BK75機載反坦克炮,這也就是Hs-129攻擊機B-3型被叫“坦克開罐器”的由來;BK型75毫米炮配有一個12發的彈倉,因為較低的載彈量和過大的後坐力,雖然是可以連發但還是以點射為主;這種炮雖威力很大但是彈容量太少導致滯空時間太短,只有29架被製造出來。
Me410重型戰鬥機的BK5炮是德國三號坦克的KwK39L/60形50mm坦克炮改來的,該炮炮彈不大但是威力不小(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8毫米裝甲),備彈量22發;第一個裝備BK5炮的是德國G26重型戰鬥機聯隊,雖然一開始BK5的目標是打坦克,不過畢竟是戰鬥機部隊,BK5很快就被拿去對付盟軍的重型轟炸機,在1944年春季G26重型戰鬥機聯隊擁有的51架ME410重型戰鬥機取得了擊落120架左右B-17重型轟炸機的記錄,這種優秀表現也促使德國相信可以把50毫米炮裝上ME262戰鬥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