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可以容納3萬多人的江陰體育中心,還是曾經坐滿了球迷的崑山體育中心,看臺上都是空蕩蕩的。疫情是一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比賽對外開放,也不會有太多球迷來看這些連球員自己踢起來都覺得沒勁的比賽,哪怕是整個中超球迷基礎最為雄厚的申花隊的比賽,同樣如此。
如果說球迷看臺的“冷”是被動的,那麼媒體對於中超比賽的“冷”,更像是一種主動的選擇。即便是跟2020賽季相比,媒體對於中超聯賽第二階段比賽、尤其是保級組比賽關注度的下降,都是肉眼可見的——同樣在蘇州賽區,去年每場比賽至少會有10名以上的記者搭乘媒體大巴前往球場,但是到了今年,連續兩輪申花隊的比賽,本報記者都是大巴車上唯一的文字記者“乘客”。
一直在跟圈內的朋友溝通,探討為什麼中超聯賽,或者更確切地說,中國的職業足球會走到今天這樣一種地步。這些朋友當中,有中超球隊的教練隊員,有俱樂部的官員,有職業聯盟的工作人員,也有純粹的球迷,然而最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金元足球”的落幕,已然成為定局,過去幾年過慣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中超,不得不開始勒緊褲腰帶,掰著手指頭算計過日子了,而隨著俱樂部投入的縮減,大牌外教外援也在不斷告別中超——與申花隊這場比賽之前,滄州雄獅隊外援穆裡奇正式宣佈離隊,這名曾經幫助廣州恆大隊歷史上第一次站上亞洲之巔的功勳外援,也跟德羅巴、阿內爾卡一樣,成為了中國職業足球的歷史和回憶。
大牌外援離隊,俱樂部球隊實力下滑,投資人投入意願降低,中超吸引力進一步降低,聯賽整體水平更加缺少競爭力——可以想見的是,如果不能及時止跌反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中國足球勢必在一條下降通道當中,不斷重複這樣的惡性迴圈。
12月15日的這個晚上,在氣溫只有4攝氏度的江陰體育中心,替補席和看臺上的隊員,都用厚厚的棉服把自己裹了起來。如果說,面對來自冷空氣的“物理攻擊”,可以透過多穿幾件衣服抵禦的話,從瀕臨12強賽出局的國家隊,到乏人問津的中超聯賽,已經跌到了冰點的中國足球,又能拿什麼取暖自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