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是一門吃青春飯的行業,一般而言,人在30歲以後的體力體能都會下降,所以你很難看到大齡的運動員。
在所有的體育專案之中,乒乓球對年齡要求算是比較寬鬆的,但30以後的運動員還是比較少見。這也是為什麼33歲的馬龍在東京奧運會上面再次奪冠被封神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你把眼界放寬一點,你會看到德國隊還有和馬龍同歲的奧恰洛夫以及40多歲的波爾。如果再往前面追溯,甚至有瓦爾德內爾這樣子的常青樹――他一直打到51歲才宣告正式退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呢?難道是中國乒乓球的訓練體系不夠好嗎?
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確,那就是國乒的內卷相當的嚴重,如果乒乓球運動員想在中國出人頭地,很不容易,競爭十分激烈,從省隊到八一隊或者國家隊到成為國乒主力,這中間的心酸和付出恐怕不是刻苦訓練,這四個字可以概括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為什麼有那麼多隊員出國打乒乓球呢?因為國內沒有出頭之日啊!在國內這麼嚴重的內卷情況下,想要出頭真的只能拼命的訓練。所以,對國內的乒乓球運動員來說,只要不超出合理範圍的傷病都是正常的。
張繼科六年裡面打了七針的封閉,大家都知道。17年的時候,許昕帶著腰傷上全運會,大家也應該看見過。馬龍19年去做了手術,回來還能夠拿世乒賽的冠軍,真的是不容易。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受傷的老將很容易被新出頭的小將們所取代,從而後浪死在沙灘上。
相比之下,波爾奧恰洛夫的訓練量比國家隊平均的水平少很多。所以他們的傷病會少一些。當然,這不代表國外的運動員就沒有傷病,像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奧恰洛夫就有腰傷,而波爾也有膝蓋的問題。
但是重點在於,國乒的能打和外協的能打不是一回事兒。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是基本上不允許輸球的。你覺得好像薩姆索諾夫那樣,三大公開賽基本一輪遊的成績在國乒能夠活下來嗎?國乒教練組選拔人參加世界大賽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不輸外戰。好像波爾那種省電模式,一開一年各種輸球,偶爾打通任督二脈的人,教練組是不能夠用的。
球迷們為什麼一直抱怨男乒梯隊建設值得堪憂?最主要的就是沒有人能夠和樊小胖的統治力相提並論。或者換一個說法就是,除了樊振東,沒有另外一位年輕的選手,可以保證自己基本不輸外戰。
國乒要保持全勝,運動員沒達到一定的實力是不可以上場的。以前是想選人就可以選到人,但是樊振東以後已經沒有人出類拔萃了。
至於國外的波爾奧恰為什麼30多歲40歲的高齡,仍然出現在賽場上,也是一個道理。後繼無人是最主要的原因。只不過,因為中國乒乓球的內卷比他們國家的內卷會更厲害一點,傷病厲害點,所以老將退役的時間會早一些。
馬龍曾經講過一句我深表贊同的話,那就是如果40歲,他還在國乒的主力位置打球的話,那國乒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