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美國公佈的PPI和CPI資料連續爆出驚雷。比如11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6.8%,創下了1982年6月以來的新高。
1982年,是美國人不堪回首的往事。當時的情景和今天頗為相似,美國的經濟地位遭到了有力挑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工業發展強勁,在全球到處開廠,到處出口。比如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索尼WALKMAN就是在馬來西亞生產的,索尼在1973年就在那兒開廠了。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日本工業對美國工業的影響就由量變到質變了,大量市場份額被日本所佔據,美國工廠出現了大蕭條,經濟近乎崩潰,美國物價飛漲。所以才有了後來美國人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那是在1985年。
美國曆史上有記錄的CPI資料最高值是在1980年,當時高達13.55%。所以對美國政府而言,目前的資料還遠沒有到崩潰的邊緣,現在是6.8%,遠低於美國1978年、1979年、1980年和1981年的CPI。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而1978年美國的CPI高達7.63%,偶然之中是否存在著必然?美國人當時非常需要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
現在6.8%的CPI增速雖然遠低於美國曆史最高資料,但並不說明它就是正常的,理想值在2%-3%左右,這叫“溫和通脹”。
CPI增速太高所導致的影響,在當時是不明顯的,主要影響是在事後。比如企業銷售下滑,工人大量失業。每一個政府真正擔心的是這個,而不是物價本身。所以反過來理解,現在如果美國政府不能有效控制住物價飛漲的勢頭,那麼到明年(2022年),美國經濟將變得更為糟糕,很多企業會因此而倒閉。
這就引出了一個話題:如果美聯儲宣佈加息,外資會流出中國嗎?我們知道目前中國的政策取向與美國正好相反,12月15日剛剛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未來不排除還會降息。從資金全球流動的理論而言,哪裡無風險收益高,資金自然就會去哪裡。但實際上這是被資料掩蓋的一個錯覺,全球資金流動不僅僅是看各國的利率水平。
比如俄羅斯,今年一年就加了7次息,目前基準利率達到了7.75%。但是今年以來外資並沒有因此而大量湧入俄羅斯。正是因為俄羅斯經濟面臨巨大壓力,同時又伴有國內物價飛漲,這才導致俄羅斯央行連續加息。2021年11月,俄羅斯CPI同比上漲達到8.4%,創下2016年以來的最大升幅。
俄羅斯的例子同時也說明,簡單地使用加息政策是不一定能控制住物價的。之前我專門做過一期節目,論述了美國加息是沒用的。當然,俄羅斯沒能吸引外資流入的更大原因是因為受到持續的制裁,美國沒有受到制裁,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沒有可比性。那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目前全世界利率水平高於美國的一大把,它們並不都是受到制裁的,可是全球資金並沒有因此而持續流到那些利率更高的國家。
資金流向利率更高的國家,理論上確實可以帶來“套利”的機會。但是在透過“利率”賺錢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未來的匯率變化風險,有可能你賺了一年的利息,但是一年後換回本國貨幣時,在匯率上又虧了一筆,這樣就失去了“套利”的意義。
如果美國加息無法控制住物價上漲,那麼接下來美國經濟將病得更重,相當於吃錯了藥。比如經濟自身失去動力的時候,這時候是需要政府採取刺激政策,但是加息屬於相反的政策。所以外資會因為美國加息而大量流出中國嗎?
不管是利率也好,還是匯率也好,歸根到底資金是要流向經濟更為活躍的國家的,而目前縱觀全球,中國經濟受到新冠疫情負面影響是最小的,所以我們要擔心的不是外資因為美聯儲加息而流出中國,而是流入太多。
比如前段時間央行宣佈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從7%提高到9%,其實就是因為外資流入太多了,這會導致人民幣持續升值,因為流進來的錢都是要換成人民幣的,這樣人民幣就緊俏了。這是2021年第二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之前在6月份是從5%提高到了7%。
如果2022年美國經濟因為錯誤的加息政策而變得更為糟糕,那麼外資大量流入中國是大機率事件,這對國內資本市場總體上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指出:大面積普漲是不太可能的,部分行業大漲是很有希望的,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行情”。具體對行業的展望,我們放在後面的節目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