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天氣已經變得寒冷,長期處於低溫環境下,人體很容易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干擾胃腸蠕動,引發胃病。
在臨床中,胃病被分為多種,較為常見的有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等。雖然病理不同,但是出現的症狀大都類似,比如噁心嘔吐、腹脹、胃痛、食慾不振、噯氣等。由於胃病治標容易治本難,所以不少的醫學專家都建議“三分治,七分養”。
在寒冷的冬天,想要養好我們的胃,離不開這三個“好幫手”,它們能夠為我們的腸胃增添一份“保護膜”。
1、捲心菜
捲心菜在生活中很常見,也是不少人家裡常做的家常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捲心菜具有很多的應用價值,比方說透過食用該食物,不僅能夠起到緩急止痛和解毒消腫的作用,也能夠起到健脾養胃和清熱利水的作用。
對於內熱而引起的口渴、胸悶、睡眠質量差和咽痛等,捲心菜都能夠細心呵護。另外,其所富含的維生素C,含有抗潰瘍因子,能夠保護胃腸黏膜,對潰瘍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也會促進潰瘍面的恢復。
不過,捲心菜比較容易引起脹氣,所以,對於腹脹的人來說,建議還是不要吃太多的捲心菜。
2、山藥
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本身脾胃就比較虛寒的人,常常會出現各種不適,比如肢體倦怠、大便稀溏和腹脹等。這時候如果能熬上一碗山藥粥來喝,就能夠緩解這些不良的症狀。
山藥之所以被稱為養胃的“好幫手”,主要是因為它本身含有大量的黏蛋白。作為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黏蛋白不僅能夠保護胃壁,而且還能增進人的食慾。對於長期胃部不適而導致沒有胃口的人,完全可以用山藥加以改善。
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山藥可補脾養胃、補肺益腎,適用於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肺虛咳喘、脾虛久瀉等。
3、猴頭菇
猴頭菇本身富含多種營養,同時也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含的猴頭菇多糖成分,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具有多重保護作用,比如胃黏膜的保護、免疫力的增強以及抗氧化能力等。
目前,猴頭菇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涉及藥品、化妝品、食品等,工藝可行,效果也很顯著,擁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光知道養胃食物還不夠,我們還要知道養胃的最佳時刻:
早上7:00,起來先喝一杯溫開水,補充晚上流失的水分。
上午8:00,吃早餐,時隔4個小時再吃午餐。
中午12:00,吃午飯,飯前記得喝湯,有益於消化和吸收。
下午15:00,餓了可以適當補充一點水果和點心。
下午18:00,吃晚飯,控制“七八分飽”。
晚上19:00,吃完飯站立半個小時。
晚上22:00,睡前喝牛奶。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學會怎麼吃,還要知道什麼時候吃對腸胃更好。在主食不變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性食用一些其他能夠養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