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好奇在亞馬遜購入了這代future z mg,實戰下來感受頗多,與大家分享一番。
這代的鞋頭寬鼓+整體偏長,常碼jp260的我在同等厚度墊襪前提下 感覺jp250的fz穿起來包裹餘量近似偏大半碼的jp255X18.1 19+ GT,對我最為合適 緊而不壓,個人感覺它偏長有接近一碼10mm,建議力求包裹或瘦腳直接買小一碼,普通到小寬買小半碼,屠龍若實在不能買小再撐大 恐怕前方長度餘量會無法忍受 需慎重。
足弓的繃帶加上鞋頭內襯的厚軟海綿給到了貼合的包裹感,整雙鞋舒適度依然高,上代5.1 6.1大面積裸露織物鞋面導致大力變向急停時腳幾乎會在倉內漂移一下再被扯回來,而這代大面積的覆膜讓它與5.1 6.1相比顯得牢固穩定,在不大減舒適度的情況下變得穩定耐用,這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雖然鞋頭面料從外面按壓慢彈顯得軟而面,實戰中海綿增加了厚度的覆膜鞋頭卻呈現出一種暖開後偏皮帶脆的觸感,比上代的類似布鞋的軟織面顯鈍,凸紋與顆粒質感覆膜也能起到摩擦作用(凸紋可說遍佈鞋身,除了繃帶與後跟)。總體來說盤帶控球時穩定效果不錯,欠缺靈敏赤足感但不生硬。
為了充分發揮彈力繃帶區域的作用,足弓兩側覆膜算較低,但字母logo紋路凸起加厚讓擊球反饋和側面支撐非常到位,因為整體厚度還算薄(足弓沒有海綿內襯加厚)加上紋路凹凸 停球時感覺還是比較直接清脆的,生硬彈飛感不強——在發力反饋和停球反饋間的平衡 應該說綜合優於上一代軟綿綿的布鞋足弓。另外加上裸露的織物綁帶 中段整體觸感比鞋頭清晰直接許多。
這個繃帶聽過兩種評價,一種是有它沒它都一樣 感覺不到作用。第二種是包而不緊 要的就是這種舒適感。我穿脫時感覺不擠足弓而略帶彈性,拉緊鞋帶後實戰也是X形鞋帶從腳背上方帶來的壓力固定,足弓兩側並沒有額外緊縛感——這樣對於寬足弓高腳背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但對普通瘦腳怕是就帶不來什麼feel了,不過白圈處織物因為薄相對就顯得脆弱,有被鞋釘踩刮破風險(親歷)
鞋領的包裹舒適度和上一代一樣依然高水準。後跟罩杯面積大,海綿內襯均勻但不厚實 打孔鏤空,舒適度極高但防滑依然差點意思。整體來看拉緊鞋帶後,整個後跟穩定性還是不錯的,當無鞋帶恐怕不行。
這已是我看到的第三代頂級mg底,第一代是前掌纖維板拼上中後鋼板的老中底 碎密短釘(持續到future5.1);第二代是前後蜂窩鏤空&中段溝槽的減重一體化中底 碎密短釘(如f6.1 ultra12代);第三代和第二代一樣是新中底,釘子變長 數量變少。外底一直都是硬質tpu。
第一代雖然後跟落地梆硬,前掌纖維板蹬地反饋彈性卻是非常一般,越久越感覺足中後段踩了一塊鋼板 前掌卻在赤足跑,短釘確實可以強上許多場地,但細密佈局帶來卡草的時候也不少。
二代一體化鏤空新中底帶來兩個變化,前掌彈性蹬地反饋極大最佳化,足底觸地腳感柔和不少(部分人感覺足弓抗扭轉下降了),至於外底 依然卡草…
三代在應用新中底的同時,改進了外底,主體尼龍材質 釘鍍漆(之前頻繁出現的一體化整塊透明tpu細密老mg底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如4.1 5.1 6.1),削釘數減少摩擦卡草,在這基礎上為了保證抓地加粗加長鞋釘,雖然不能像之前細短碎外底一樣強上較扁場地了,但在老ag適用場地的表現更為流暢了,各種場地卡草機率也大大減少,沒錯 現在的mg看起來踢起來都更像是一雙釘子變細的平板老ag——入手前還需注意適用場地的。
鞋墊表層的防滑與背後的緩震棉
jp250,當然mg能有這個重量也多虧了如今鏤空改良的中底與外底採用的尼龍材質
5.1 6.1雖以鞋面極度舒適 +拉緊後鞋帶個性化包裹貼合俘獲諸多愛好者,但織物裸露過多造成的鞋身垮塌變寬、鞋面發力反饋過於偏布足、老mg的偏硬卡草、難打理,卻讓人遺憾, 這代fz在損失了鞋面的細膩軟和後全方位提升了耐久支撐發力反饋(實戰中鞋面的均衡表現讓我想到過獵鷹 X19.1),新mg在中等場地亦有不錯表現(適用老ag gt等的場地),打理上除了白圈織物顯髒基本擦淨無壓力,如果恰好是小寬腳的釘鞋潔癖黨,可待好價一試。
換底口令:1!JxGCXgnPv83!
(本公眾號為非營利性質,所顯示的內容僅供學習、測試、交流之用,禁商用。所有資源均為網友上傳。如有侵權,請提供相關版權證明發給本站,稽核屬實後將會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