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因為,心,不安!
漫漫人生路,總是喜憂參半,若一味盲目追求,多半會錯失生命中太多美好的風景,哪怕事有所成,也會時常焦慮。
而心安,便是歸處。用一種心平氣和的心境去面對生活,面對複雜的人生,就能擺脫世俗的喧鬧與浮躁。
《明心定鑑》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簡靜平和的生活態度,能淨化一個人的心靈,放鬆疲憊不堪的身心,使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01心靜,即可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寧和自在
錢鍾書說過一句話:“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繁雜的塵世紛擾,萬物皆空無,唯有靜心,才能真正去享受生活的安寧和自在。
有一句詩:“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的,人的慾望就像塵埃,慾望一生,心塵便起。唯有懂得放下雜念,才能自在坦然。
心中無掛礙,人乃有所安。人若心安,即有歸處。
有一種境界,叫:“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陶淵明,東晉大將陶侃之孫,也曾想繼承祖父遺志,一馬平川,蕩平天下,怎奈時不我與。
在他擔任彭澤縣縣令時,他一身正氣,竟因為沒有賄賂,被督郵劉雲,不問緣由,當眾訓斥一番。
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奴顏婢膝,終於辭官歸隱。
當他靜下心來,才懂得人生不只有達則兼濟天下一條路,窮則獨善其身,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靜心,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通達。
人活一世,需要一顆靜心,去放下那些糾纏在生命裡的繁雜慾望,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安寧和自在。
02從容淡定,心安理得,不完美才是真的人生
季羨林說:“世間從不缺少輝煌的花冠,缺少的是不被花冠暈染的淡定。”
季老還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一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生在世,過於追求完美,總會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何不放下心中的慾望和執念,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生活才會輕鬆自在。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中的不完美:
•朝九晚五,累得半死,工資卻很低;
•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還樣樣精通,自己家的孩子卻只會讓你每天生氣;
•努力工作,卻始終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躺在枕邊的人,卻不是自己最愛的人;
•衣服不夠穿,房子還太小
……
林清玄先生有段話令我印象深刻:“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林先生被譽為“當代八大散文作家之一”,甚至還是至今唯一一位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的人。
可他的一生,也並不是完美的。小時候,林先生給父親說,自己長大要當作家,卻被父親一記耳光打過去,說他沒出息。得不到父親的理解與支援,他早早就離開了家。
在陌生的大城市,林先生一邊打工一邊堅持寫作,你能想到的髒活、累活,他基本都做過。
即是被生活虐得遍體鱗傷,林清玄也沒有放棄他的寫作。終於在17歲那年,他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出名之後的他,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尊重。有個姑娘寫信給他:“我經常讀你的作品,看你的名字,本以為你會很英俊,結果看到本人,很像《功夫》裡的火雲邪神,真是相見不如懷念,有點兒失望。”
他並沒有生氣,笑著回覆:“相見也美,懷念也美,你長什麼樣子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腦袋裡面的東西,如果你有東西,那你就可以活得很開心。”
是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又有誰能說ta一點兒缺點都沒有呢?
接受別人的不完美,和別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相互的。
他曾說:“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
林先生真的沒有食言,他在去世前一天,寫下了最後一句話: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生命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接受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懂得欣賞生活,從容面對,心安即可。
03以清心看世界,用歡喜過生活
古詩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廣袤世界中,令人心馳神往之物無窮盡。修一顆靜心,人生才會智慧無窮、精神愉悅。
季羨林一生寵辱不驚,淡泊名利,一生不為外物所擾,以通透之心,智慧之眼,天真之態,行走於人間。
季老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跌宕起伏。從出生貧寒,到滯留他國,再到“文革”期間,遭受打擊,他始終不爭不辯,不怨不艾,泰然處之。
他用質樸的文字向世人傳達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他說:“活下來,也許還是有點好處的。我一生寫作翻譯的高潮,恰恰出現在這個時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因為在學術上的傑出成就和重大貢獻,季老贏得了很多名譽和頭銜,但他始終認為自己“不夠格”,只是一個教書先生,甚至季老還專門寫文章提出請辭“三頂桂冠”。
他認為,一直都是運氣不錯,所得到的成功,所獲得的虛名,都有點兒名不副實。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是明代的《小窗幽記》中的一副對聯。
為人處世,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名利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04心若天高雲淡,人生才會晴空萬里
莊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看淡人世的紛爭,看輕得失的輪迴。
一顆心乾淨得如鏡子一般,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計人怨,不尋紛紛擾擾,自然活得通透,活得自在,過得心安。
心若計較,處處都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不禁想起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一直由蔣琬主持朝政。楊戲是他的下屬,性格孤僻,訥於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也只應不答。其他人就看不慣,在蔣琬面前說:“楊戲對您太怠慢了,太不把您放眼裡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眾讚揚我,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眾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才不做聲。其實,這才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這就是有名的“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典故。
就像雨果所說:“這世上最遼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
人生短短几個秋,計較多了,快樂也就少了,所以,何必庸人自擾,過於執著?
心若天高雲淡,心寬似海,人生才會晴空萬里。
05結尾
季老說:人世間,波詭雲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心若淡定,花謝葉落亦是一景;心若無塵,風吹雨淋皆是深情;心若寧靜,悲歡離合都是命運。
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是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