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飯是為了給身體補充能量,讓人體吸收到充分營養。隨著養生人士增多,大家對飲食也開始注重。
以前想的是如何吃飽,現在則是要吃的健康。各種問題發生頻率都變高,不得不讓人引起重視。在養生過程中,出現了這樣一個說法。

保持適度飢餓感,對健康比較有利,聽到如此說法你怎麼想?是否覺得可信?究竟有沒有道理,下面就來好好地探討一番。
為什麼說保持適度飢餓感有利健康?
從古代道家思想,就可以有所體會,比如孫思邈,他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道士,也算是養生專家。
他的飲食思想,就是要少食多餐,在其著作中就有提到:“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飽中飢,飢中飽耳”。

大概意思就是吃東西或喝東西之前,要先有餓、渴的感覺,別身體還沒感覺餓和渴,就一直吃喝,很難產生飽的感覺,對腸胃會造成負擔,讓食物難以消化,對腸胃也是種損傷。
由此可知,適度飢餓感,對調節腸胃功能會有一定好處,不至於吃得過飽,給腸胃帶來負擔,對健康產生壞的影響。
我們再從現代科學來說一下,適度飢餓感,對基礎代謝率會有提升效果。就是能維持身體的基本活動,讓熱量消耗保持平衡。還能減少脂肪堆積,就不容易出現肥胖問題。

其實我們從日本人飲食習慣就可以看出,他們每頓飯吃的都比較少,但飲食種類卻比較多,每頓飯都是如此,只要保證吃到七八分飽就行,不會覺得太飽,也不會很餓。
如此做法,既不會增加腸胃負擔,也能讓身體吸收到營養,身體免疫力和代謝能力都會保持正常水平,就能很好的守護健康,日本人能成為第一長壽國家,也是可以理解。

適度飢餓感,還能讓人頭腦清醒,集中注意力去應對工作或學習。現代有很多人,拒絕不了美食誘惑。
看到好吃的東西,就忍不住多吃,完全不考慮腸胃能不能受得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也不能及時接收到大腦傳遞的資訊,容易吃得過飽。
吃得太飽會影響大腦供血,食物進入體內,需要消化系統來消化,大量食物湧入,需要的血液也就比較多。

消化系統血液變多,大腦需要的血液就會變少,沒有充足血液供應,大腦會缺血、缺氧,精神就會變差,人會容易疲乏,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意識也不太清醒。
適度飢餓,吃得不太飽,大腦血液供應就會正常,頭腦能保持清醒,就可集中精力去應對事情。而且適度飢餓,會讓大腦分泌一些物質,讓神經元快速增長,腦部也能保持清醒。
綜上所述,適度飢餓,確實能給身體帶來一些好處,只是很多人對於適度還是有點把握不好,就容易給身體帶來不好影響。

這個尺度還真應該瞭解清楚,不是說完全的禁食,也不是說少吃一頓飯,而是要控制飲食。每頓飯吃到七八分飽,就會比較好。
不能讓肚子一直處於空的狀態,長期下來對腸胃也會有損傷。西方所提倡的輕斷食,或者是五二斷食法,與適度飢餓,有著相同理念,不妨參照著做。不過一定要切合自身情況,產生不適,就要立即停止,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