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的誕生和成功,讓產品經理一下子彷彿具備了某種魔力,一時間,使用者體驗、商業模式、降維打擊、網際網路思維等等各種新術語瞬間在網上湧現,似乎人們一下找到了商業的真理,循著這條真理,就能走到成功的彼岸。
微信的成功,讓張小龍成了產品經理的教父,簡潔,似乎成了核心要素;
獵豹的海外成功,讓傅盛一下子成了商業成功的導師,《認知三步曲》似乎成了成功的可見道路;
阿里的馬雲,出必談戰略,入必談價值觀,上下三板斧,似乎是靈丹妙藥;
小米雷布斯,出手則讓消費者尖叫;
各位成功大拿,均化為成功學導師,人人似乎掌握著成功的金鑰匙,可點石成金。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成功真的是可以複製?沿著大師們的軌跡,我們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讓我們將時間線拉到世界混沌初開的時候,奄奄一息的蘋果,透過收購皮克斯,再次迎回了經過喬布斯,而此時蘋果已不再是喬布斯離開時的蘋果,而此時的喬布斯也不是離開蘋果時的喬布斯,經喬布斯的重新洗禮後,蘋果也擺脫了死亡,迎來了新生,而在2001年,迎來了偉大的iphone,從此蘋果開始了稱霸消費電子產品。而蘋果的崛起,消費電子、通訊、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一時間群雄並起,科技迎來了黃金時代。
我們不能否認iphone的偉大,也不能否認喬布斯的偉大。我們將時間線拉回來更久遠的年代,偉大的iphone3G (2008年)誕生之前,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在GPRS 2.5G年代,網路慢如蝸牛,2006年,3G開始商用;
觸控式螢幕多點觸控技術的發展,預示著新一代互動技術的到來;
ARM架構的迭代、SoC技術發展、無線技術的進步,讓晶片越來越強大,功耗越來越低,也更加小型化;
LCD顯示技術、電池技術、網際網路。。。
再加上一位偉大的天才和一些巧妙的化學作用,也許正是所有的這一切,才促成了iphone的誕生。
而在同一段時間裡,各行各業的各種人物,似乎得到某種啟示,紛紛進入手機行業,繼包括魅族這種先行者,也包括雷軍這種已經成名的人物,更有羅永浩這樣的跨界人物。除了新進入者,也有“中華酷聯”這樣的上一代市場佔領者。“風來了,豬都會會”,在市場還是一片藍海的時間,似乎大家都還活得不錯。可是市場一旦進入飽和,資源趨向頭部匯聚的時候,飛在天上的豬,如果沒有進化成白天鵝,終將被淘汰。在這一波的新晉手機的王者中,唯一的新人,就是雷軍的小米,而華為、oppo、vivo,作為上一代的王者,繼續衛冕王冠。
而這其中的,真正講情懷、工匠精神、使用者體驗的,卻最終不見塵土,而那個龜毛到要求log中的每根草都不一樣的產品經理,卻最終去賣貨還債。
回顧手機爭霸的這段群雄逐鹿的黃金年代,發現當初無論情懷喊得多麼響亮,怎麼高喊使用者體驗,手機中安裝了多麼酷的App,也許或有人為此買單,但最終當他們再次選擇手機時,他們可能就不會再次為此掏錢了,“價效比合適,顏值合適、質量可靠、好用”,而這些,才會成為他們真正購買的原因,而這些,才是一個手機,真正的價值所在。
而我們再仔細深究蘋果、華為、三星這三家手機的王者,蘋果的優秀是全方位的,無論硬體、軟體、質量。而華為、三星,我們不得不去吐槽它們的軟體,一句話“沒品位”。可是就是這樣的沒品位的手機,並不妨礙它們成功。因為一個硬體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質量可靠;一部手機,最重要的就是通話流暢、網速快、執行流暢,優異的工業設計,良心的用料。而正是這些,促成了華為,oppo,vivo,小米的成功。而世界範圍內,蘋果、三星、華為的勝利,除了他們強大的研發能力外,更主要的是他們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蘋果的CPU,iOS作業系統,三星的CPU,OLED顯示屏,華為的CPU,基帶晶片,強大的軟硬體整合能力,必然導致優異的軟硬體協同。而小米、oppo、vivo的成功,更多是在營銷、應用層面的,而在這個層面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更加憂慮,市場份額不進則退。
一次戰役的勝利,可能有其偶然性,但是,決定一場戰爭結果的,肯定不會是因為某次巧妙的戰術成功,而是戰爭雙方真實實力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