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白雲機場起飛,三個鐘頭就在泰國的曼谷機場降落。舊時潮汕先輩來到這裡,要乘坐紅頭船出海,然後經過長時間驚濤駭浪乃至九死一生的顛簸才能到達。
相對於泰國,暹羅是它過去曾經的名字,它隨著華僑傳入潮汕,在潮汕話中固定下來,一直沿用到現在。潮汕華僑很多是漂洋過海來到暹羅,在潮汕本土的語境中,“暹羅客”也等同於華僑。
自古以來,潮汕地區依山面海,地少人多,逼得許多人為了生計流落海外。大海無情,隔絕空間,然而大海又多情,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漂洋過海,海的另外一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暹羅國。暹羅是潮汕人的洞天福地,這裡是奉行小乘佛教的佛國,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最大不同在於自我的覺悟和絕對的自我精神獨立原則,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絕對尊重是泰國民眾的最大特色,你可以在泰國看到民眾之間像拜佛一樣相互禮拜。潮汕人與生俱來的勤勞與拼搏在這裡得到了最大化的發展,許多生活絕望中的潮汕人來到這裡重獲生機,他們開墾荒地,與當地人和平與共,共同發展。
在曼谷,與一位潮汕華僑交流。老人從上世紀70年代為了逃避運動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先從大陸偷渡去了新加坡,再從新加坡繞道來到泰國。在國內,他被當做地主官僚的子女批鬥,來到泰國之後,由於當時中泰尚未建交,泰國對大陸當局持觀望的態度,因此這位華僑來到泰國立刻被當成“特工”關起來。好不容易等到中泰邦交正常化,他從監獄裡出來,身在異國他鄉一切從零開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時至今日已經成為身家上百億的富商。在暹羅的閣蘭島,我見過這位老人渾身的傷痕累累。回首往事,他感慨道,潮汕人很多都是生活裡山窮水盡才被逼無奈漂洋過海,否則有誰願意拋棄妻子背井離鄉來到異國他鄉!
以前先輩過番的時候,通常是身上揹著一個市籃,市籃內幾塊甜粿,身上扎著一條水布,兩手空空漂洋過海而來。然而,一旦來到暹羅,只要你不偷懶,肯墾殖,暹羅肥沃的土地會報以你的辛勤。在泰國的許多潮汕華僑就是透過先開墾荒地,種植作物,然後經營各種生意慢慢起家。潮人分佈四海,崇尚愛拼才會贏的理念,他們或是種植,或是打工或是做小生意,漸漸積累第一桶金再發達起來。發達的華僑,心懷故鄉,為了家鄉的建設通常都是捐資捐錢。時至今日,潮汕地區隨處可見華僑捐建的道路、學校、醫院等建築。潮汕地區的動植物也有很多從暹羅遷移而來,暹羅的一些語言習慣也融入潮汕話,中原文化融入潮汕本土,外來文化摻入潮汕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潮汕與暹羅,關係如此密切。記得潮汕地區有一首著名的民謠:“天頂飛雁鵝, 阿弟有妻阿兄無, 阿弟生仔叫大伯, 大伯聽著無奈何, 拍起包袱過暹羅。來去暹羅牽豬哥, 賺有錢銀刻苦寄, 寄返唐山娶老婆。”這首民謠在潮汕地區非常出名,幾乎婦孺皆知。牽豬哥是舊時為豬配種的一種職業,歷來被視為下賤。這首歌謠講的是,從前有一對兄弟,弟弟比哥哥先娶妻,哥哥覺得臉上無光,在村裡呆不下去,收拾了行囊過番去了暹羅,到了暹羅從事最下賤的為豬配種工作,他將賺來的錢寄回故鄉用來作為老婆本。歌謠非常通俗,說明當時過番去暹羅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因為一件微小的事情,也會導致過番。當時的過番甚至如今日的到珠三角一帶打工。
潮汕的俗語之中,有一句叫做從暹羅到豬槽。從暹羅回來的華僑,跟本土鄉親談起在他鄉的經歷與見聞,談著談著,談到了家裡養豬的豬槽,暹羅遠在天邊,豬槽近在眼前,兩件不搭邊的事情突然扯在一起,暹羅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進入尋常潮汕百姓家。
文章來源於作家 黃劍豐
宣告: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