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邪如何判斷?請王德敏主任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一下
臨床表現
下面是溼邪侵襲常見的臨床表現,大家可以自己對照看看是否有相符的症狀:
①口臭
②腰背痠疼
③容易犯困,身體乏力,懶得動
④經常腹瀉,排便粘稠,而且排便次數比較多
⑤眼瞼水腫,或者雙下肢或雙上肢的腫脹
⑥頭髮或臉上容易出油,且難以洗淨
⑦睡覺常流口水
⑧陰部易潮溼,比如說陰囊部的潮溼
舌象
舌苔是中醫判斷溼邪的一個關鍵性的指標。
健康的舌象,中醫稱淡紅舌、薄白苔,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淨,乾溼適中,不滑不燥。
如果病人的舌苔粗糙而厚重、發黃發膩,往往認為體內有溼熱。
如果病人的舌苔白厚,溼潤而滑,並伴有齒印,往往認為是體內有寒溼。
溼氣重的調理
運動排汗
長期適量的運動,能有助於我們增加代謝,促進汗液的排除。因為如果汗出不來,體內的溼氣也很難散出去。所以越是處在溼熱的環境中,越應該主動去排汗,比如說跑步、打球、打太極等等。
適當午睡
如果我們想要擺脫溼邪的影響,那麼午睡是關鍵的一環。一般午睡半個小時左右,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因為過度的勞累,容易耗傷氣血,而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中醫上叫氣虛溼阻,這樣反而會導致溼邪更大地影響我們的健康。
飲食適宜
飲食清淡,食量均衡。酒、牛奶、甜食、油炸品等肥甘、厚味、滋不宜消化的食物,往往會導致體內溼邪加重。
生冷食物或涼性水果,比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等,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大量食用。另外,如果在烹調的時候加入蔥姜,也可以適當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