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從未放棄過肢解中國,也從未放棄過滅亡中國。許多人到現在都是懵懵懂懂的,以為歲月一片靜好,卻不知戰爭從未遠離我們。新中國成立至今72年,我們經歷了抗美援朝、對印反擊戰、對越反擊戰等多場大戰,艱難地走上覆興的道路上,才有瞭如今的大好形勢。而那些為國為民流血奉獻的老兵們,正是我們崇拜學習的偶像。
2007年清明節,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晏禮根和其他在戰火中倖存的戰友跋山涉水,到廣西防城烈士陵園祭拜犧牲的戰友。清明節本來是一個嚴肅的日子,然而晏禮根站在墓前卻有些哭笑不得。原來正當他為犧牲的戰友掃墓時,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墳墓”也在陵園裡,碑文上還貼著他年輕時候的照片。此時的晏禮根已經60歲,看到這一幕,他不由得想到30年前的那段舊事。
願得此身長報國
晏禮根出生在建國後的江西農村。當時雖然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舉國上下建設國家,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企圖竊取中國取得勝利的成果。因此在那個年代,人人都把參軍當成最大的光榮,保家衛國是中華男兒的莊嚴使命。
因為家裡窮,晏禮根背井離鄉到洛陽討生活,每天為生計奔波。1969年,解放軍在洛陽徵兵,晏禮根從小就有軍人夢,立刻到徵兵處報了名。
晏禮根剛入伍就遇到了一位貴人,他就是張萬年上將,時任43軍127師長。晏禮根擔任張萬年的警衛員,在首長的引導下思想立刻發生了轉變,他最初加入部隊是想著當英雄,聽上去也很有面子,漸漸他明白,真正的軍人是為國家為人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這才是軍人的意義。
1974年,晏禮根在部隊服役五年,準備申請退伍回家了。就在他到火車站準備上車時,團長突然出現把他叫了回去,並將他的退伍證一併收回。原來晏禮根候車時,正趕上張萬年來視察工作,發現自己曾經的警衛員退伍回家了,認為晏禮根退伍太可惜,於是讓團長把他叫了回來。
就這樣,晏禮根重回部隊,上級安排給他一項新的任務,即到師部工兵營學習拆彈排雷。那時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全國很多地方還遺留著日本鬼子留下來的地雷,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晏禮根學以致用,為人民排除了不少隱患。1978年,晏禮根已經是一名資深老兵,跟著部隊的政委到雲南帶新兵排雷。
救戰友不幸負傷
上世紀70年代,越南屢屢向我國發起挑釁,打死打傷我邊境軍民數百人。為了維護邊境的長久安定,中央軍委決定發起對越反擊戰。
1979年2月17日,我東西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攻佔越南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沉重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在國內外各大媒體看來,對越反擊戰是一場十分輕鬆、單方面碾壓的戰爭,但有戰爭就會有流血犧牲,晏禮根正是在這場戰爭中命運改寫。
對越反擊戰時,晏禮根所在的工兵排被分配到紅一連協同作戰。在同登、老街等大大小小十多次戰鬥中,晏禮根作為突前排雷兵,不畏生死,拆除了大量的地雷和炸彈。
然而在一場戰鬥中,和晏禮根一起參戰的新兵蛋子毛永德不幸踩中了一顆地雷。就像電視劇裡的情節那樣,這是一顆反步兵地雷,一旦踩中只要一鬆腳,造成重力失衡,地雷就會立刻爆炸,輕則缺胳膊少腿,重則當場斃命。
毛永德剛參軍不久,遇到這種情況頓時慌得不知該如何是好。一旁的晏禮根看著戰友絕望的表情,立即衝上前去幫忙排地雷。然而也許是毛永德太過緊張,雙腿打顫,失去了力道,晏禮根剛靠近準備排雷,地雷就爆炸了。
晏禮根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最後求生的信念,縱身一躍向旁邊躲去,“轟隆”一聲巨響後,晏禮根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昏迷了過去。直到9天后,晏禮根才在後方醫院醒來。303醫院的醫生告訴他,地雷爆炸後的碎片嵌進晏禮根的腦子裡,壓迫視覺神經,右眼徹底失明瞭。萬幸的是,晏禮根撿回了一條命。
一別經年,別讓英雄寒心
晏禮根在醫院一住就是14年,他的身體嚴重受損,康復的速度非常慢。在住院那段時間,晏禮根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怎麼自己住了十幾年醫院,部隊的領導和戰友們沒有來醫院看望呢?
更糟糕的是,晏禮根因重大傷情無法在部隊服役,必須退役回地方。在幾位同鄉的幫助下,晏禮根到醫院做了傷殘鑑定,但可能是工作人員的一時疏忽,在他的殘疾軍人證上寫的是“因公負傷”而不是“因戰負傷”。這一字之差就是天差地別,不僅待遇減少,更關鍵的是相當於否定了他在戰場上流過血,否定了他的榮譽,所以晏禮根很憤怒。晏禮根跑斷了腿,辦理各種材料上千份,還是沒能證明自己的身份,這一等就是20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晏禮根遇到了已經轉業到民政部門的老團長,在老團長的建議下,該團“倖存”的戰友們在2007年清明節這一天集體到廣西烈士陵園掃墓。正是在陵園,晏禮根才發現自己“被犧牲”了。
晏禮根這才瞭解到,原來當年戰地醫生匆忙將自己抬走救治,部隊打掃戰場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戰爭結束後又到晏禮根的江西老家尋找,仍然杳無音訊,於是認定為“犧牲”,授予“烈士”稱號。
幸運的是,晏禮根遇到了當年的老團長,在老團長的幫助下證明了身份,彌補了自己的遺憾。
離開烈士陵園時,晏禮根撕下了墓碑上自己的照片,看到上面寫著““晏禮根烈士永垂不朽”九個大字時,晏禮根的眼眶溼潤了,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們,如今陰陽相隔,那些崢嶸歲月又該向何人訴說?
來源:鑑史御今
編輯:陳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