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攻破了無數城池。最讓人不解的是,在天國後期,大批的太平軍將領投降了清軍,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導致其滅亡。與此相反,清軍雖然戰鬥力弱,但官員們還是很硬氣的,與太平軍作戰中被殺,以及被俘後被殺的督撫大員多不勝數,如常大淳、吳文鎔、陶恩培、陸建瀛、蔣文慶、李孟群、王有齡、何桂清等,布政使、按察使、以及知府縣令之類的,死亡人數更是多不勝數。
奇怪的是,不管是貪官還是清官,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不管是縣令還是督撫,不管是漢人還是滿人,在城池被包圍,被攻破,陷入絕境時,他們要麼舉家自殺,要麼俘虜後被殺,卻從沒見過一個投降過清軍。
而太平軍中,自國宗韋俊投降後,便不斷有大批將領投降,後果極其嚴重。韋俊投降後,幫湘軍攻破樅陽,直接導致了安慶保衛戰的失敗。苗霈霖投降後,出賣了陳玉成,使得他被凌遲。蘇州八王投降後,蘇州直接落入淮軍之手。程學啟投敵後,成為淮軍鎮壓太平軍的馬前卒。
而在天京保衛戰失敗後,更是有大批太平軍將士投敵,幼天王洪天貴福孤立無援,被俘虜後處死。
為什麼太平天國大批將領投敵,清朝官員們為何卻寧死不降?
首先要從文化素養和信仰談起。太平軍大多來源於底層民眾,即使高階將領,他們也沒讀過什麼書,起兵反抗清王朝是為了不捱餓,或者是被擄來的,他們對於洪秀全等人也沒有忠誠度可言。尤其是在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信仰崩塌,一遇到逆境,尤其是當清朝誘之以利時,太平軍將領肯定是經不住誘惑的。誰都知道造反沒前途,改邪歸正,投降清朝,可能還有活路。
而清朝官員們最差也是個舉人或進士出身,他們從小飽讀詩書,對孔孟所宣揚的忠君愛國思想早已深信不疑。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城破被俘後,大不了一死,取義成仁可能正是他們所向往的。投降叛逆沒有任何前途可言,反落下千古罵名。
其次,利益因素。對於太平軍將領們而言,誰都能看出,天國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投降也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他們投降成本很低,好處也很明顯。雖然投降者中,有人被殺降,但像韋俊、丁汝昌等人都沒事,還當了清朝的官員。相反,留下抵抗到底的諸王和將領,天國滅亡後,大多數或戰死,或被俘凌遲,下場極慘。
清朝官員就不同了,不投降,被殺害或者自殺後,還能算為國盡忠,獲得諡號,妻兒還能獲得朝廷的撫卹,後代的生活也有保障了。而一旦投降,必然會連累家人,甚至整個家族。成為逆賊,最終也只會為天國陪葬,不會得到多少好處。像李續賓、李孟群等人死後,清朝還在各地建立功臣祠,以令後人紀念他們。
從今人的標準來看,可能會覺得清朝官員們頑固不化,愚忠,但在古人看來,他們的這種氣節也是很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