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進行首次授銜儀式,在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必然是被授予“十大元帥”的幾位軍隊首長,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彭真向全世界莊嚴地宣佈了10位解放軍軍官被授予元帥軍銜的命令。
當毛主席親自為這些開國元帥們頒佈命令狀時,卻親切地稱呼其中三位元帥為“老總”,他們是誰,與其他幾名元帥相比有何特殊之處?
這三位元帥分別是朱德,彭德懷,還有賀龍。
朱德作為十大元帥之首,我們平時也經常能在影視劇和書本中看到他被稱作老總,這個不會感到陌生,畢竟朱德他有太多的頭銜了,他是中國工農紅軍之父,八路軍總司令,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這些稱號都足以證明他優異的作戰能力。
朱德1886年出生於四川,1909年曾在雲南的陸軍講武堂學習過,同年深受孫中山革命思潮的影響而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11年也參與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正式投入軍旅生涯,在隨後的幾年裡參與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法護國戰爭。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也隨著人潮去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並在此期間深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922年他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救國,就孤身一人前往德國尋找革命真理,在此期間他遇見了周恩來,周恩來向他講解了當今世界只有中國共產黨,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才能救中國,並告知他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是什麼,會以什麼方式實現共產主義,他聽完後頗有感悟,在當年的11月經周恩來等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確定了終生的信仰。
在隨後的幾年裡,他不斷地去國外留學,在課餘時間研究各國革命史和軍事史,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眼界。
1927年7月根據黨中央指示,準備返回南昌做好武裝暴動的準備。不過不管是在起義之前還是起義時,朱德都不是組織起義的核心人物,甚至在起義當晚,中央前敵委員會交給朱德的主要任務也不是攻擊守城的敵軍,而是用打牌,雜談的方式拖住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個團長,以保證起義的計劃順利展開。
就連當時在前線作戰計程車兵都說當時對朱德這個人根本就沒印象,畢竟當時朱德在起義時沒有自己的部隊,只有教育團加上保安隊區區五百人而已,而起義軍的主力是葉挺的十一軍八個團加上賀龍二十軍六個團的兵力,所以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地位根本不重要,就沒有多少人在意他,只是看他是個老同志就讓他作為牽制敵方首長的力量。
當南昌起義結束後,起義部隊紛紛南下,朱德雖然擔任第九軍副軍長,但也只是個沒實權的副軍長,畢竟他不是一個戰鬥部隊,也沒有軍長,就連周恩來後來回憶朱德在起義中的表現時都是這樣說的:“他是一個很好的參謀,但在整個南昌起義前和起義後都沒有發揮多大作用!”
真正讓朱德“一戰成名”的場合是這支起義部隊面臨失敗的結局的時候,在“三河壩分兵”之後,很多起義軍的領導者都已經紛紛撤離了,朱德率領的九軍也沒剩下幾人了,而其餘的人馬都與自己的直接上級失去了聯絡,他們在組織和思想上都十分混亂。
這時候朱德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領導才能開始嶄露頭角,他與各位將士們分析下一步作戰方案時,一部分同志認為三河壩的這點人馬完全不夠敵人打的,還不如就地解散,另謀出路,而朱德不認可解散隊伍,他提出在這種關鍵時刻更是考驗一個隊伍人心齊不齊的時刻,所有人應該就此北上,去湘南地區。
眾人聽到這個老同志說出這番話,將信將疑,他們本來就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但是看到朱德那堅毅的眼神和鏗鏘有力的說辭,就聽從了他的建議,這批南昌起義的“火種”就這樣被朱德儲存住了,而這點家底後來就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礎力量。
朱德挽救了軍隊,這才有了後來的“朱毛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建立了紅軍第四軍(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當時朱德任軍長,毛主席當政委,1930年朱德被任命為紅軍總司令。
後來紅軍很多傑出的將領都是從紅四軍走出來的,他們一部分人雖然沒有直接當過朱德手下的兵,但肯定是跟朱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後來只要是我軍將士打仗打得好,就會和別人說自己是朱德帶的兵,他就像一棵大樹的根一樣,而紅軍將士就像是分散出來的枝葉,任憑他們長得足夠粗壯,也脫離不了這棵樹單獨存在。因此毛主席和其他指戰員稱呼他為朱老總也是情理之中,眾望所歸。
彭德懷以前入湘軍當過兵,但後來看到軍閥在統治人民時的黑暗和對待帝國主義時的軟弱妥協,就在連隊組織了“救貧會”,在一次行動中狙殺了一名為非作歹的惡霸後脫離了部隊。
他雖然在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算是十大元帥中最晚入黨的,但卻做了不亞於其他人的貢獻。
毛主席對彭德懷有這段評價:“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足以顯示出毛主席對彭德懷能力的充分肯定。
1928年7月,彭德懷領導並發動了平江起義,建立起工農紅軍第五軍,擔任軍長一職,後來他帶領著這支隊伍與朱德,毛澤東建立的紅四軍會師,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
1935年11月,彭德懷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的司令員,並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直羅鎮戰役,為黨中央將革命中心放在大西北地區打下了基礎。
而讓他真正聞名世界,並讓美國人為之膽寒的必然是抗美援朝戰爭,當時黨中央在為是否出名朝鮮而感到困惑之時,是彭德懷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這場戰爭是必須要打的,如果打砸了,那就相當於解放戰爭晚勝利了幾年,美國想對我方發動戰爭,隨時都能找到藉口,這次不打,日後會有千千萬萬個朝鮮戰爭,美國有它的原子彈,但我們有手榴彈啊,我相信我們的手榴彈並不比它的原子彈差多少,它純粹就是個紙老虎!”
毛主席聽完後,深得他意,最後拍板決定做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政策。事實也證明了彭德懷的看法是對的。
彭德懷帶領著志願軍將士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到三八線附近,徹底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的盟軍司令麥克阿瑟毫無招架之力,而這場戰爭也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徹底打出了中國軍人的精氣神,成功地讓不可一世的美國人低下了高傲的頭顱,雙方簽下了停戰協議。
戰後美國的空軍參謀長直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空軍強國!”
連美國的“聯合國軍指揮官”克拉克都這樣評價:“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地點和錯誤的敵人展開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由此可見,這是對彭德懷指揮能力的最高評價,因此,“彭老總”這個稱呼也是實至名歸。
最後一位要說的便是“賀老總”,他自小就性格豪爽,嫉惡如仇,因為看不慣當時黑暗的社會局勢,便毅然決然投入到革命的行列中,參加了大大小小的上百場戰役。
1917年他在組織當地農民反抗北洋軍閥統治時,僅僅用兩把菜刀就奪取了當時湖南省慈利縣長一名衛兵的兩把槍,建立起了隊伍,也正如此,後人就將“賀龍僅靠兩把刀就鬧起革命”一事傳為佳話。
賀龍在北伐戰爭中,戰績卓著,因此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一職,他雖然身居高職,但心繫百姓,討厭國民黨內部腐敗貪汙那一套,逐漸地從信仰三民主義轉為信仰共產主義。
在南昌起義中,他率領自己的部下全部參與其中,並且擔任了起義軍總指揮長一職,隨後在起義軍南下的過程中火速入黨。
在南昌起義後,賀龍根據上級要求,來到湘鄂西地帶發動了湘西起義,並且建立了紅二軍團,隨後與任弼時等人建立的紅六軍團成功會師,組建了紅二方面軍,多次策應毛主席等人率領的中央紅軍突圍長征。
而最讓毛主席佩服賀龍的一點就是,賀龍看穿了張國燾的不良動機,與他進行堅決鬥爭,維護了紅軍內部的團結,促成了紅軍三大主力最後的勝利會師,假如賀龍當時內心有所動搖,那對整個黨,整個紅軍部隊都是災難性後果,光是這一點,毛主席都會敬稱他為老總。
抗日戰爭中,日軍向晉察冀邊區進攻,企圖佔領住陳莊,進而進軍西北。賀龍所在的120師正好在附近休整,賀龍一眼就看穿日軍的企圖,決定採用“誘敵深入,甕中捉鱉”的方式對付日軍。
當日軍31大隊毫不費力地攻入陳莊時,打算繼續向前方行軍,賀龍率領部隊將他團團包圍,僅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將日軍全殲,這在當時處於戰略相持階段的我軍來說意義非凡,大大地提高了我軍的作戰士氣,澆滅了日軍囂張的氣焰。
而到了解放戰爭時,賀龍正在山西北部同國民黨軍隊作戰,他原來所在的120師被改編為西北野戰軍,他一時趕不回來,就改由彭德懷指揮,但賀龍毫不在意,後來就有人問他:“那是你親手建立起來的軍隊,現在換成彭德懷指揮,你怎麼想?”
賀龍說道:“那不是我的軍隊,那是我們黨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要是任何一位有資歷的指戰員指揮不動這支部隊,那就側面說明是我的黨性不高!”
現在,大家知道賀龍為什麼被毛主席稱作是“賀老總”了吧,全靠他這高風亮節的作風!
其實無論是被稱為三位老總的元帥,還是其他七名元帥,又或是所有為中國革命作出貢獻的人們,他們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沒有他們在前方披荊斬棘,就沒有我們今日幸福穩定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