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在河南南陽市鎮平縣黑龍集村,隨著土地聯產承包制的推廣,老百姓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村裡有一位叫張丙顯的村民,利用農閒的時間外出跑生意,成了村子裡最先富裕起來的人。
當時老百姓有錢後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買個電視看,一向孝順的張丙顯有錢後就給母親劉法玉買了一臺電視,因為他父親張金玉去世後,老母親自己一個人整天悶悶不樂的。
張丙顯就想著,如果母親在家能看電視或許就能從失去老伴的悲傷中走出來。
那個時候買電視機是一件大事,張丙顯買的這臺電視機也是村裡的第一臺,在安裝好後,全村人都來圍觀。
老老少少一屋子人都圍坐在電視機前,張丙顯頗顯神氣地讓大家不要說話了,聽電視裡的聲音,屋裡很快安靜了下來。
大家都安靜地看著電視裡播放著的電影《大渡河》,這是一部講述紅軍長征時的影片,大家都看得入迷的時候,張丙顯的母親卻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發不可收拾,任誰勸都不管用。
大家都納悶,這老太太看個電視哭個什麼勁?不想讓大家看就直接說唄,臉皮薄的人起身就離開了張家。
有平日裡跟劉法玉關係好的老太太就問她:“老嫂子,兒子給你買大電視了,你哭個啥啊?”
劉法玉緩了一會說:“我想家了……”
大家聽了以後還以為老太太糊塗了,這不就是你的家嘛!
有歲數大的人知道,劉法玉確實不是本地人,那還是在30多年前的時候嫁到這裡來的,但是具體不知道是哪的,大家沒有問,她也沒有說過。
過了一會,劉法玉繼續說道:“我老家是江西興國的,長征的時候跟隊伍走散了,為了找部隊才跟當家的來到這裡。”
劉法玉的這一番話,可把大夥給驚壞了,想不到這老太太還有這樣的歷史。
興國縣是有名的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是土地革命時期的革命聖地,如果老太太沒有撒謊,那她就是一位老紅軍了。
劉法玉在講述了自己當紅軍的經歷後,她的兒子張丙顯當即做了一個決定:“媽,咱家現在有錢了,等開春咱們就陪你去老家看看。”
其實,早在全國解放後,劉法玉就偷偷地給家鄉親人寫過一封信,但是由於自己不識字,她說別人來寫,幫她寫信的人寫錯了地址和親人的名字,寄出去後又返了回來,她就以為親人都不在了,害怕失望,所以就沒有再提回鄉的事。
等到老伴走了,她也已經70多歲了,如果再不回去看看,或許就沒有機會了,當她從電視上看到熟悉的紅軍,當即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1986年剛開春,張丙顯就領著母親上了發往江西的火車,踏上了劉法玉的歸鄉之路。
改革開放後的興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法玉自從長征時離開家鄉,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想要尋找親人和戰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這些事都不是著急的事,最為重要的事是先去烈士陵園去給犧牲的前夫和戰友掃墓。
張丙顯領著母親找到了興國縣民政局,民政局的同志就領著他們去了烈士陵園,去給那些犧牲的戰友掃墓,這是她多少年以來的夙願。
興國縣是有名的烈士縣,有名可考的烈士就多達23179名,劉法玉很快找到了自己前夫賴來發的墓碑,老人當即陷入悲傷的思念當中。
正在這時,民政局的陪同同志在旁邊的墓碑上發現劉法玉的名字,上面寫著:“紅軍烈士劉法玉永垂不朽!”
劉法玉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為何她的墓碑會出現在烈士陵園裡?
劉法玉1913年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東村澄江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回憶起童年,老人嘴邊就一句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
父母靠給地主家裡打長工養活一家老小,因為劉法玉兄妹7人,父母實在供養不起,在劉法玉7歲的時候,就把劉法玉送到隔壁鄉一戶姓賴的人家當童養媳。
受以往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的印象是童養媳都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嫁給一個幾歲的小男孩,童養媳拉扯孩子長大,是養“童”的媳婦。
其實這是曲解,真正童養媳是從“童年”開始養的媳婦,因為舊社會時期,老百姓都比較窮,娶不起媳婦,所以就從養不起女兒的家裡把女兒抱回來,這個女孩要跟自己的兒子年齡相仿,然後一塊長大,長大後就成親了。
因為婆家往往也很貧窮,這注定了童養媳往往都是悲劇的命運,在很小的時候,劉法玉就跟8歲的丈夫“賴來發”到山裡挖野菜、採野果維持生活。
然而相比於大多數童養媳來說,劉法玉又是幸運的。
1930年,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到了興國縣,年僅16歲的劉法玉積極報名參加了農會,由於工作積極,很快就成為了婦女隊長。
本來劉法玉是有機會結束與賴來發封建的畸形婚姻關係的,但是她與賴來發一塊長大,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在1932年時,成年的劉法玉與賴來發完婚。
婚後的劉法玉並沒有做傳統的婦女,整天圍著鍋臺轉,而是積極投身於革命,在她的鼓勵下,她的丈夫賴來發也加入到紅軍中來。
組織上見劉法玉工作很細緻,就安排她去搞醫護工作,並於1933年2月調入福建醫院。
當時正處於國民黨軍“圍剿”期間,醫務工作大多處於白色恐怖氛圍下,因為缺乏西藥和治療裝置,而頻繁地反“圍剿”作戰,又使得部隊出現了大量的傷員。
這對於醫護工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了讓傷員早日康復,劉法玉就想到利用中藥來治病的辦法,劉法玉從小就經常上山挖野菜,對藥材有一定的認識,在教會更多的人識別草藥後,劉法玉就經常上山上採集藥材,然後配合西藥對傷員進行治療。
很快,劉法玉就成為紅軍中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不但會打針、輸液,還學了一些針灸等技術,因為表現出色,劉法玉於1933年底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8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受挫,被迫進行轉移,劉法玉被分配到紅三軍團做醫護工作,她的丈夫賴來發也在這支隊伍裡。
長征的路上很艱難,但是戰士們的意志很堅定,紅三軍團一路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接連突破三道封鎖線,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然而由於連續作戰,隊伍的傷亡也很大。
為了減少傷亡,彭德懷給紅三軍團下令,採取白天休息,晚上行軍的辦法,很多讀者可能對這個細節不太瞭解。
在舊社會時期,受封建思想影響,很多士兵晚上怕鬼,不敢在晚上打仗。
毛澤東與紅軍將領們為了讓紅軍戰士們能夠在夜間作戰,給大家講科學知識,讓士兵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而國民黨軍則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所以不習慣晚上行動。
採取這種行軍辦法後,紅三軍團於1934年11月渡過湘江又轉回貴州,讓敵人摸不著頭腦。
戰爭總是殘忍的,劉法玉的丈夫賴來發就犧牲在了長征的途中。
有一次,部隊在行軍過程中跟敵人遭遇,經過激烈的戰鬥後,終於擊退了敵人,但是當劉法玉和醫護人員趕到戰場救治傷員時,卻發現了自己丈夫的屍體。
看到自己的丈夫壯烈犧牲,劉法玉忍不住在他身上痛哭起來,但是在緊急的環境下,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劉法玉看到身邊還有更多受傷的戰友需要搶救,她立刻又投入到搶救工作當中。
在戰友們的幫助下,劉法玉掩埋了丈夫的遺體,來不及悲傷就再次上路了。
1935年3月,在貴州境內,劉法玉所在的部隊遭遇敵人的追擊,一連9天9夜來不及歇息,炊事班也做不了飯,傷員們也只能簡單地吃一點炒麵,喝一點乾淨的喝水。
多少年之後,劉法玉回憶起長征路上的艱難歲月,說道:“想一想那時候,紅軍戰士的生命力也真頑強,吃生蠶豆喝髒水,也沒見誰拉過肚子。那時候,戰友們開玩笑說,是肚裡有對敵人的滿腔怒火把生蠶豆捂熱了。後來人們說紅軍戰士、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鑄成的人,一點也不假呢!”
在部隊向金沙江挺進的途中,遭遇了敵機的轟炸,當時隊伍裡有不少傷員,不能行走的話,就需要擔架隊的人來抬,四個人一副擔架抬一個傷員。
在飛機轟炸時,一名擔架隊的戰士犧牲了,只有90斤的劉法玉情急之下背起擔架上的傷員就往山林裡躲去,轟炸機走後,她才發現,她背的傷員體重竟然達到130斤,劉法玉後來回憶說:“從來沒有感覺自己那麼有勁。”
1935年春,紅三軍團經過烏江、桐梓,四渡赤水,攻佔楓香壩,終於在會理和兄弟部隊會師,並在這裡進行了短暫的休整。
休整對於士兵來說是很放鬆的事情,終於可以歇一歇了,但是對於隨軍的醫護人員來說,更是一個大的挑戰,大批的傷員需要救治,眼前的問題是他們攜帶的藥物已經所剩無幾,尤其缺乏消炎藥。
看到受傷的戰士們傷口化膿,自己卻無能為力,劉法玉心痛得直掉眼淚,沒有辦法,她只能用燒開的水加入鹽,為傷員們清洗傷口。
有一天,劉法玉到附近的村子找老鄉求藥,路過一所小學的時候,發現學校的圍牆上抹了一層白石灰,劉法玉曾聽一位老中醫講過,石灰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就立刻搞了一大堆的石灰沫到包裹裡。
回到營地後,戰士們看到平時不苟言笑的劉法玉竟然有了一點笑容,大家看著鼓鼓的乾糧袋,還以為她弄到好吃的東西了。
劉法玉卻嚴肅地說:“這東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
然後就把石灰粉倒了出來,說道:“以前我聽老中醫說石灰粉能治傷口,我也不知道好不好使,我打算先在胳膊上劃一個口子,試一試。”
有受傷的戰士聽到後,馬上說道:“你就給我上這石灰吧,反正有藥總比沒藥強!”
在這位戰士的帶頭下,其他戰士紛紛要求塗抹石灰,還別說,這石灰往傷口上一抹,傷口就不那麼疼了,流血的傷口也輕了一點。
等到第二天早上,有一位受傷的戰士看了看傷口,驚奇地說:“這石灰粉還真管用,我這傷口結痂了。”
然而這些石灰的作用實在有限,根本無法滿足大量受傷戰士的藥物需求。
1935年夏,部隊進入四川冕寧一帶,上級把劉法玉和另一位叫鍾三秀的兩位醫護人員叫了過去,交給她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去武漢為戰士們採購藥品。
任務是讓她們去武漢的劉家廟醫院,與該醫院的院長接頭,這位曹姓院長,以前就指導過她們工作,因此,她們很快就上路了。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在全國搞白色恐怖,所有地方都在“剿匪”,劉法玉想到身上裝著接頭信,一旦被翻出來就耽誤了大事,於是她倆決定把自己打扮成要飯的傻姑娘,一路經過艱難跋涉,途徑長壽、宜昌,終於趕到了武漢。
找到劉家廟醫院後,劉法玉就以看病為由,和曹院長取得了聯絡,曹院長給劉法玉開了一張“藥方”,上面寫著:“明天凌晨4點,藥物全部送到車站,請在候車室等。”
第二天,在約定的時間內,曹院長把藥品背到了火車站候車室,打算交給劉法玉二人,然而正在此時,卻出現了意外,一個國民黨警察在盤查乘客時,看到劉法院攜帶的東西,要過來檢查。
曹院長知道一旦開啟包裹就會露餡,當即拿出手槍,對警察開槍,在打倒一名警察後,讓劉法玉兩人趁亂帶著藥品離開。
誰知,此時又有四五個警察趕來,緊追劉法玉兩人,曹院長為了掩護她倆,在連續擊斃兩名警察後,也中彈身亡了。
遺憾的是,劉法玉、鍾三秀兩人也未能逃脫魔掌,被敵人抓捕了起來,敵人嚴刑拷問她們,到底是什麼身份,弄這麼多的藥品是幹什麼用的?
其實敵人已經猜測到她們是給紅軍採購藥品,因此採取了嚴刑拷打的手段,劉法玉、鍾三秀不論被如何對待,都一口咬定是替一個大老闆採購的,其他的一問三不知。
敵人想要挖出紅軍的秘密聯絡站,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有一天,敵人把劉法玉帶到一個房間了,並放到桌子上一堆好吃的和銀元,告訴她,只要她肯交待,以後跟紅軍一刀兩斷,以後跟著他們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劉法玉卻依然裝傻充愣,敵人當即惱羞成怒,對她一頓暴揍,劉法玉的右手小拇指被當場砸斷,她當即疼得昏了過去。
劉法玉和鍾三秀入獄6個多月,遭受了各種折磨,國民黨敵人也認為犯不上為這倆人耽誤時間。
有一天傍晚,監獄的大門突然開啟,看守叫劉法玉、鍾三秀等人上了一輛汽車,然後向城外飛馳而去,劉法玉知道,這大概是要送她們上路了,大家在車上互相鼓勵,不要害怕死亡。
就在此時,山林裡忽然響起了槍聲,駕車的司機當場被擊斃,國民黨警察當即反擊,一番交火後,兩名警察被擊斃,只聽山林中有人喊道:“同志們快下車,我們是紅軍游擊隊!”
劉法玉和鍾三秀等人相繼跳車,滾下了山坡,因為身上捆著繩索,劉法玉就隱藏起來不動。
戰鬥持續了20多分鐘,天逐漸亮了,劉法玉想用尖銳的石頭把繩索磨斷,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吃飽飯,又受到各種刑罰,根本沒有力氣,所幸遇到一個上山砍柴的老人,幫她解開了繩索,此時她才知道,自己在武漢東南方黃陂境內。
砍柴老人得知劉法玉是為了鬧革命才被國民黨抓進去的,因此十分佩服,並收留她在家裡住了三天,讓她恢復了體力,並幫她打聽了一下紅軍游擊隊的訊息,但是游擊隊來去無蹤,根本就沒有訊息。
劉法玉等不下去了,就一個人踏上了歸隊的旅程,經過10天的行程,她終於來到四川冕寧,她離隊的地方,然而問當地老鄉才知道,紅軍已經離開冕寧半年多了,劉法玉又返回會理,希望能遇到紅軍游擊隊,卻依然沒有成功。
在路上,她打探到,紅軍主力已經北上,為了找到大部隊,她又開始向北走,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社會治安不好的年代,一個女孩子拋頭露面是很不安全的,她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把自己的頭髮剪了,然後打扮成要飯花子的模樣,一路乞討,從四川經過湖北,後又打算回到湖南和貴州去找紅軍,都沒有見到紅軍的影子。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交通變得更加閉塞,行走變得艱難起來,但是她依然沒有放棄尋找部隊,在1943年,劉法玉在湖北老河口患了傷寒病,所幸被老河口一個毛巾廠老闆收留,經過大半年的治療,才治好了她的病,為了報恩,她在毛巾廠打工,然後暗地裡打探部隊的訊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劉法玉準備前往陝北,尋找自己的部隊,在她出發之前,國民黨反動派為實現獨裁統治,一意孤行,試圖發動內戰,此時,通往陝北的所有道路,基本設滿了關卡,凡是有嫌疑的人,都被抓了起來,劉法玉只得作罷。
1946年底,劉法玉在經過一家木匠鋪的時候,聽到一個木工講解放軍不久前打到他的老家,劉法玉瞭解到,這個木匠家住在河南鎮平縣黑龍集,距離這裡也就200里路。
於是她就託這個木匠幫她打探一下紅軍的訊息,木匠名叫張金玉,是一個老實的年輕人,帶著她一塊去了黑龍集。
然而到了地方才知道,解放軍在半個月前已經離開了這裡,至於開到哪裡,誰也不清楚,後來她才知道,這是中原突圍的部隊。
劉法玉在異鄉也不認識個人,張金玉就讓她住到自己的家裡,劉法玉為張金玉的善良本分所感動,兩個人就結為了夫妻,在黑龍集解放後,她終於看到了解放軍。
當時她準備找政府說明自己的情況,請求歸隊,但是當時她已經懷有身孕,再加上也沒有東西能證明自己的身份,考慮再三,她就沒有吐露自己的革命經歷。
對於她來說,革命已經勝利,自己歸隊與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一直到老闆張金玉去世,她才有了回鄉去看看的打算,回到家鄉後,為前夫和曾經的戰友掃墓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萬萬沒有想到,組織上在烈士陵園中也給她立了一塊碑。
民政局的同志對此事感覺到不可思議,透過查詢檔案後才得知,原來紅軍在陝北會師的時候,戰友們一致認為劉法玉為革命犧牲了,因此才為她立了烈士碑。
那一刻,她感動得熱淚盈眶,原來組織一直沒有忘記她,還把她當成了犧牲的烈士,這是組織上對她的掛念啊。
因為給活人立碑畢竟不是吉利的事情,民政局也感覺到頭疼,就問劉法玉:“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對於九死一生的革命戰士來說,劉法玉並不在乎那些封建思想,她說道:“希望我死以後,可以把我埋在這裡。”
這次回到故鄉,讓劉法玉感覺到欣慰的是,她的兄妹們都在戰亂中倖存了下來,現在一個大家庭,竟然有70多口人,這難道不是革命勝利帶給老百姓最好的回報嗎?
劉法玉的傳奇事蹟不但在興國縣引起了轟動,在河南南陽黑龍集也引起了軒然大波,誰也不會想到,那個平時看起來十分面善的老太太,竟然是一位“活著的烈士”。
最讓劉法玉比較高興的事情是,1987年,她的親密戰友鍾三秀親自登門來看她了,距離上次分別,已經長達一個世紀之久了。
透過鍾三秀的講述,她才知道,鍾三秀在與她一同跳車後失散了,在尋找紅軍未果,只好在河南唐河縣落腳了。
很快,組織上認定劉法玉老人為“紅軍失散人員”,每個月還享受一定的生活津貼,讓老人感覺十分滿足。
對於一位老紅軍戰士來說,沒有什麼比放山河無恙更讓人幸福的事情了。
革命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也是一件艱苦的事情,正因為有太多像劉法玉這樣為革命勝利前仆後繼的戰士,才能戰勝敵人。
謹以此文緬懷那些為革命做出過貢獻的先烈們,是你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我們今日之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