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劉山山 李建國
記者手記
來到平型關:熱血灑古關,亮劍威名天下揚
■劉山山
“八路軍出師抗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是歷史課本上對於平型關大捷的評價,但平型關大捷的意義又何止書本上的幾句話能概括得了的。
也是一個陰雨天,雨水細細密密地傾倒下來,這讓喬溝裡本就坑窪的小道變得異常泥濘。走在雨中,記者的思緒也被拉回到平型關大戰的前一晚,那個陰沉的雨夜。
與記者撐傘不同的是,當時徹夜行軍的八路軍戰士們既無斗笠又無蓑衣,身上的單衣很快就溼透了。入秋後,山裡的雨夜寒氣砭骨,加上山洪急流,雨水夾雜著石塊向戰士們衝擊而來,但是為了勝利,我們的戰士又何曾把這樣的困難放在眼裡:“雪山草地都過去了,眼前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供圖)
聽著講解員的描述,記者又抬頭望向喬溝兩側幾乎直立的山體,不由得打了個寒顫。暴雨帶來的困難僅僅是個開始,而八路軍戰士以劣勢裝備戰勝裝備精良的日軍,才是這場戰鬥的真正困難之處。
走進平型關烈士陵園,墓碑上銘刻的英烈姓名,彷彿在向世人昭告:我們的戰士從不會向侵略者低頭,無論敵人看起來多麼強大。為了勝利,絕不認輸,英雄的人民軍隊身上擁有的,是迎難而上、敢打必勝的決心。
“大刀隊,上!”曾賢生,被稱作“猛子”連長,他帶著20名大刀隊員,如猛虎一般衝入敵群,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殺。激烈的白刃戰中,曾賢生的胸口被敵人一刀刺穿,他咬牙拔出刺刀,忍著劇痛猛地回擊敵人。最後,他毅然拉響僅有的一顆手榴彈,給身邊的日軍致命一擊,血染喬溝。除了奮戰群敵的“猛子”連長,還有視死如歸的“秦二愣”、勇搗敵營的“麻排長”……英雄的故事至今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傳頌。
英烈古關血濺處,凜然正氣懾敵魂。這場戰鬥,600多名八路軍指戰員負傷、犧牲,然而正因為他們的無畏犧牲,才換來了國家的重生、人民的幸福。他們的故事永遠地流傳了下來並告訴後人——中華民族永不服輸!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這場戰鬥的勝利讓人們清楚地知道,英勇的八路軍戰士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給敵人沉重的一擊,給人民以無窮的信心與力量,讓所有人都知道,中華民族不會屈服!
即將離開紀念館的時候,記者遇到了一隊前來參觀的學校師生。他們在紀念碑前佇立,在烈士墓前默哀,在先烈們曾經戰鬥過的這片土地上,聆聽著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
“中華兒女在平型關及整個抗日戰場中表現出的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必將代代傳承!”師生們集體誦讀展覽的結束語,聲音久久迴盪在陵園上空。記者猜想,那一刻,他們對平型關大捷意義的理解一定更加深刻了吧。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