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之治、盛世、中興”。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朝代中興。
中興是指國家在某個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昏庸、官吏的腐敗,又或者因為天災不斷,造成民生凋敝,社會文明衰退,國家百廢待興。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有許多古代帝王懷著雄心壯志,在政治腐敗、經濟蕭條或者外族侵擾的情況下整頓吏治、輕徭薄賦、發展軍事,使得本來病入膏肓的政權得到了片刻的喘息。雖然這些中興大多是曇花一現,但是也不乏使王朝走向繁榮的。無論怎樣都不能否認的是,統治者為復興華夏民族、維持華夏大統所做出的努力。
第一個:武丁中興
商朝在盤庚即位之前,國家經歷了“五盛五衰”,光都城就遷移了六次之多。盤庚即位後,將都城遷移到殷,此後商朝才趨於穩定,王室內部的矛盾也得到了緩解,社會經濟大為發展。到了武丁繼位後,對內任用賢臣,勵精圖治,關心民間疾苦;對外征服四夷,開拓疆土。將商朝推向鼎盛,史稱“武丁中興”。
第二個:宣王中興
西周在第十位君王周厲王的一系列暴政之下,憤怒的百姓舉兵攻打王宮,周厲王被暴動推翻後,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周宣王在位初期,吸取了厲王的教訓,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人的輔佐下。政治上整頓朝綱,恢復成、康時期的政策;軍事上藉助諸侯的軍隊討伐西戎、淮夷等。使得原本衰敗的周朝王室得到了片刻的復興,史稱“宣王中興”。
第三個:昭宣中興
漢武帝末年,由於長期的軍事行動和嚴峻的刑法,階級矛盾日常尖銳,民怨沸騰。漢武帝之後,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在輔政大臣霍光的輔助下,整飭吏治,發展經濟。特別是霍光去世後,漢宣帝掌權。他對內壓制外戚,整頓吏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收復匈奴、平定羌人,並設定西域都護府,將西域納入王朝版圖。西漢在漢宣帝時期的國土面積是最大的,國力也達到了極盛,史稱“昭宣中興”。
第四個: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誅殺王莽,恢復漢室天下。 光武帝 以“ 柔道 ”治理天下,採取一系列政治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矛盾,恢復和發展經濟。使得東漢初年社會穩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史稱“光武中興”。
第五個:元和中興
唐憲宗即位之初,國家藩鎮割據問題日益嚴重,部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自成一國,嚴重削弱了中央朝廷對各地方的統治力量。
唐憲宗李純即位後,效法“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力圖中興。從政治上和軍事上取得了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李唐朝廷的威望,大唐再次統一,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
第六個:會昌中興
唐憲宗的孫子,唐武宗李炎即位。他在位期間,任用宰相李德裕,對朝廷弊政做了一些改革。唐武宗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尤其是毀佛成功,沒收了大量的寺院土地,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財政來源,鞏固了中央集權;軍事對外擊敗回鶻。使得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第七個:弘治中興
明朝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手裡達到大盛之後,朝政日益腐敗。到了明孝宗朱佑樘手裡,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階級矛盾都是很尖銳的問題了。明孝宗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為人寬厚仁慈、少近聲色、勤於政事的品行,使得弘治一朝言路廣開、民生恢復。明朝的政治逐漸清明,經濟也愈發繁榮,使明憲宗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明朝迎來了一次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第八個:萬曆中興
提起萬曆皇帝,都會想到他懈怠朝政,幾十年不上朝,使得被奸臣把持朝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但是在萬曆皇帝在位之初的幾年,信任內閣首輔張居正,讓他總攬政務,並支援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弊政大有改觀,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對外張居正任用抗倭名將戚繼光抵禦侵犯沿海的倭寇。使得國家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科學巨匠迭出、社會風氣開放,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
至於南宋時期的高宗中興,雖然確實有岳飛、韓世忠等中興之將的輔佐,奈何最高統治者懦弱,偏安一隅。只能是各抒己見了吧!
說道清朝的同光中興,那是一把辛酸淚,就是在自我感覺良好。一場對外戰爭,直接將清王朝的腐敗懦弱赤裸裸地呈現在全世介面前,並且開啟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
喜歡的朋友幫忙 點贊 收藏 轉發。[謝謝][謝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