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國的洋務運動發起伊始,最大的支持者是英國。機器裝置、武器、軍艦等等,在1880年之前,均是從英國購買的。當然,英國人也不是慈善家,他們之所以這麼支援,是因為當時正處在“英俄大博弈”時期,英國扶持清帝國,是為了遏制沙俄在亞洲的擴張。
事實上,雙方在19世紀70年代的合作還不錯。清軍不僅依靠英國人提供的武器平定西北某宗教起義,還消滅了佔據新疆的阿古柏,逼迫沙俄吐出了已經佔領了的伊犁,收回了新疆大部分領土,挽救了咸豐留下的岌岌可危的爛攤子。
等一切都安定下來,李中堂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對德國,有著莫名其妙的好感。
他個人非常喜歡德制槍械,像克虜伯炮、毛瑟步槍;
德國當時剛剛擊敗了法國,在世界上的聲望比較高;
德國與中國之前並無戰爭,當然,德國1871年才統一,這會兒基本沒有海軍,想打也夠不著。
更關鍵的原因在於,當時的清帝國海關大權掌握在英國人赫德手中,赫德還想主導海防建設,這讓李中堂很不滿。
所以呢,李中堂打算撇開英國,拉攏德國,開始他精妙的操作,在大國之間縱橫捭闔。
他是這麼做的。
1880年12月2日,清國駐德公使李鳳苞代表李鴻章與德國簽訂訂購7000噸級戰列艦12艘之備忘錄。
7000噸級軍艦在當時的概念,大致相當於055在當今的概念,當時的德國自己尚無此噸位鐵甲艦,英國人在這個時點的此噸位鐵甲艦也只有12艘。
南洋大臣劉坤一、船政大臣丁日昌聽聞此事,上書慈禧堅決反對,他們認為中國是大陸國家,無海外殖民地,無遠洋利益,買軍艦應當立足於近海海防,而不是遠洋決戰。且德國自己尚無此噸位軍艦,一次性下單12艘,相當扯淡。而在此之前,清帝國購買的2艘巡洋艦、13艘炮艦全部來自英國。
慈禧看了各方奏報,搞出一個超級和稀泥方案。
讓李鴻章去德國買3艘7000噸級戰列艦+4艘魚雷艇;讓左宗棠去德國買2200噸級巡洋艦2艘。
可見,慈禧也是不太放心李鴻章的,怕他吃的回扣太多。
可是呢,慈禧太小瞧李中堂了,慈禧給他的預算是3艘7000噸鐵甲艦,預算是400萬兩白銀。而李鴻章開回中國的2艘鐵甲艦+1艘2200噸級的巡洋艦。
1883年1月3日,國子監司業潘衍桐實名舉報駐德公使李鳳苞在購買定遠、鎮遠二艦中貪汙白銀60萬兩。
沒有確鑿證據,這裡我就不汙衊李中堂了,但後來李鳳苞確實是因為貪汙被免官。
我們繼續往下聊。
定遠級戰列艦的原型,是德國的薩克森級戰列艦,這型戰列艦始建於1874年,於1878年才完工,這在當時簡直是龜速建造。該型軍艦建成之後各種毛病不斷,但是德國人一直湊合著用。
定遠號的建造合同是1881年1月8日,當年6月,全部4艘薩克森級戰列艦返廠重修,1884年才重新服役。
懂了嗎?
德國人不僅拿李中堂的訂單練手,順道再用練手的技術改良自己的軍艦。
我怎麼莫名就想到了印度買米格—29K、塔爾瓦級護衛艦呢?
這是李中堂第一次被打臉。
當然,定遠號交付之後第二年,這種慢速鐵甲艦就被時代所拋棄了,快速裝甲巡洋艦開始成為中等國家海軍的主流。當然,我這裡並沒有責怪李中堂的意思,畢竟讓他有這種前瞻性眼光太難為他了。
不久之後,中法之戰爆發。
在這個時點,在德國的中國軍艦合計12艘,其中戰列艦2艘、巡洋艦3艘、魚雷艇4艘,總噸位2.15萬噸,為同時期國內福建水師全部軍艦總噸位的2倍強。
我以前寫過,福建水師停在馬尾,在李中堂寶貝女婿張佩綸的英明領導下,即:
“無旨不得先行開炮,必待敵船開火,始準還擊,違者雖勝猶斬。”
全軍覆沒了。
戰爭期間,法國要求德國暫停向清廷交付軍艦,駐德公使李鳳苞(也是李鴻章的鐵桿親信)要求懸掛德國國旗、由德國水手開著軍艦回國。俾斯麥最終拍板,懸掛中國國旗交貨,中國人自己來開,軍艦途中被法國軍艦擊毀德國概不負責。
看看,這就是咱們的“東方俾斯麥”,費盡心思舔人家,結果人家完全不買賬。所以我一直感覺,西方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是一種調侃,類似現在的“東莞科比”、“範喬丹”這種稱呼。
這是李中堂第二次被打臉。
得知德國人的要求後,李鴻章要求之前在德國監督軍艦建造的徐建寅、魏瀚、陳兆翱、鄭潔濂、劉步蟾、楊兆鋆、陸麟清、餘貞順、邱寶仁等10名高材生把船開回來,這些人雖然在德期間報銷了12.76萬兩的差旅費,但無一人敢把船開回來。
然後,左宗棠憑藉其私人關係,找到英國政府說情,請求把他訂購的兩艘2200噸級巡洋艦懸掛英國國旗開回來,英國政府同意。這兩艘巡洋艦1884年3月懸掛英國國旗、由德國海軍將官駕駛,從德國基爾起航,4月在英國朴茨茅斯暫泊,7月安全到達上海。
同時,左宗棠找到赫德,讓他在國內活動,對法國軍艦關閉香港,不允許他們去那裡補給。赫德找到英國駐華公使,該公使回國活動,英國政府隨後宣佈中法之戰英國保持中立,不允許法國軍艦進入香港、新加坡及其他英軍遠東港口補給。
這個英國駐華公使,叫巴夏禮,就是二鴉期間在天津談判時被清軍扣押的那位。
不知道當時力主親德疏英的李中堂,此刻感沒感覺到臉上火辣辣的。
這是李中堂第三次被打臉。
不過沒關係,李中堂的臉皮,那是比蘇州城牆還厚的。
1885年元旦,李中堂鍥而不捨地又向德國訂購2900噸裝甲巡洋艦2艘、108噸級魚雷艇5艘。
無語啊、無語,到這會兒了還去舔德國,不是蠢就是壞。
與此同時,慈禧聽從了曾紀澤的建議,不能所有軍艦都從德國買,就派曾紀澤去英國購買巡洋艦兩艘。
李中堂呢?他指示曾紀澤,要求英國船廠必須按照德國人的設計方案建造。
。。。
人家英國人當時佔全球戰艦出口份額的60%,還差你這2艘2000噸級的巡洋艦?
英國人當然不幹,拒籤合同。
到最後,當然是李中堂妥協了。
其實事後諸葛亮一番,多虧德國人不幫忙,不然軍艦開回來了,再出現類似張佩綸下令不抵抗的情形,那麼這近千萬兩的白銀也要打水漂了。
最後多說一句,慈禧精明瞭一輩子,卻誤用兩人,導致自己身敗名裂。一個是他的心腹李鴻章,一個是他的寶貝外甥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