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積重難返的民主弊端和荒誕的黨派之爭,會引發什麼惡果?這一點,看曾經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就懂了!
1870年色當戰役的慘敗,讓法國成了失敗者,皇帝陛下也成了俘虜!
在一片混亂中,國防政府誕生了!
隨後在同普魯士停戰協議後,應普魯士的要求,法國召開了國民會議,新政府誕生。
這個新政府,在第二帝國時期的“新共和派”領導人甘必大、梯也爾帶領下,戰勝了守舊分裂的保皇派,成就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新生的第三共和國,以接受屈辱的對德合約為起點,在備受質疑中跟保皇黨復辟派經歷了艱苦的鬥爭,終於在1879年透過議會選舉方式,讓共和制成了法國的制度。
只是,這共和制度也有派別,他們的名稱叫做:溫和共和派。
一:溫和共和派有用沒用?
溫和共和派執政後,對內扶持農業生產,對外致力於海外殖民地擴充套件,還在國內先後頒佈了反教權,反封建的律法!
這一系列做派無疑都是進步且先進的,但進步和先進的東西往往需要緩點實踐,因為需要試驗田。在一輪輪激進變化後,屬於共和國的噩夢就埋下了伏筆。
1882年的經濟危機,讓法國內部問題叢生。
右翼教權派建立了“保守派聯盟”開始爭權奪利不說,還致力於王室復辟,並在1885年眾議院選舉後,獲得了一定的政府席位!
激進共和派對於溫和共和派的執政也非常不滿,他們致力於對德復仇,還不斷表達對法國在中法戰爭、東南亞戰場失敗的不滿,這一切,讓執政黨的溫和共和派也出現了分裂。
在這樣動盪的局勢中,鼓吹對德復仇,致力於軍隊改革的布朗熱將軍,被妥協的溫和共和派任命為了陸軍部長。
可,受命組閣的魯維埃和總統格列維卻在多次組閣失敗後,不得不跟右翼中間派聯合組閣,罷免了布朗熱職務。
這件事一出,讓法國群情激奮,十多萬人上街為布朗熱送行,隨後更是發生暴力示威。
幾乎在同時,時任總統格列維的女婿被爆出,賣官鬻爵和出售勳章牟利的醜聞!
醜聞過後,總統下臺,內閣倒閉!
一時間法國各地都是布朗熱將軍的支持者,他們高呼振興政府對德復仇的聲音。
一個軍人指望利用民粹,完成自己的政治訴求。
一時間巴黎陷入了無政府狀態,軍隊和警察紛紛秉持中立,看著布朗熱的支持者作妖。
危急時刻,溫和派蒂拉爾臨危受命組建內閣,他利用布朗熱野心,揭露了他致力於當新拿破崙的證據,用不擇手段的政治手段,讓有望成功的布朗熱流亡海外。
這就是讓歐洲目瞪口呆的1889年“布朗熱運動”。
在經歷過“布朗熱運動”後,法國在1892年又迎來了禍事。
那一年發生的“巴拿馬醜聞事件”,讓法國人對於政府又一次失望了。
巴拿馬運河公司居然在嚴重虧空狀況下,用行賄政府官員的方式,向民眾違規出售大量股票,損失金額高達15億法郎之巨,這件事也成了19世紀法國最大丑聞!
一連串醜聞後,右翼黨派立馬煽風點火,帶領憤怒的群眾攻擊政府。
最後這件事,因為左右翼黨派不同程度地參與,變得不了了之,可巨大的民憤,依舊讓右翼教權派看到了機會,也為後續的法國危機埋下了伏筆。
這件事的發生,也讓後續的法國經濟走上不歸路!
一場大規模舞弊行賄案,讓法國民間對於國內投資充滿不信任,法國人開始大量對外投資。
這對外投資讓法國收穫了“高利貸帝國主義”名望,也讓法國國內經濟,因為投資不足,工業發展越來越滯後,尾大不掉成了死結。
1896年的一場,德國間諜誣陷猶太軍官德雷夫斯通敵案,又一次讓法國陷入混亂。
這場百分百的冤案,因為軍隊在案件中的強硬,成了冤假錯案。
最後在右翼勢力煽動下,法國國內分裂成了兩派。
一邊是以復辟派、軍國主義者、民粹主義者,天主教徒為首的“反修正派”!
一邊是以共和派、社會主義者、工人、新教徒為主的“修正派”!
雙方爭鋒相對,差點弄出內戰,也讓法國在幾乎同時間爆發的法紹達危機(英法爭奪非洲蘇丹殖民地)中不得不選擇跟英國妥協。
雙方爭鬥了一年多後,終於在1898年選舉中分出來勝負!
溫和共和派聯合激進共和派和社會主義者,組成左翼聯盟,透過微小優勢控制議會主要席位,布里鬆開始組閣。
法國權利態勢左轉,並在後續用接連解散“反猶同盟”、“愛國者同盟”、“聖母昇天宗教協會”等右翼組織後,稍許穩住局面,並在跟軍隊達成妥協後,避免了法國內戰的爆發。
這就是第三共和國的開始,一場持續十多年的混亂,讓法國陷入數次危機之中。
從這個角度看,溫和共和派或者說共和政府真的好嗎?
二:激進共和派,陣亡一代人。
1902年,法國開始新一輪議會選舉。
這一次,溫和共和派失去了權柄,取而代之的是激進共和派。
成為執政派別後的激進共和派,任內做的最大事情就是,一改對德中立態度,組建三國協議,積極備戰準備武力復仇,這也是後續接連兩次摩洛哥危機中,法國對德強硬根源。
除了這之外,激進共和派還打壓教權派和教會勢力,讓法國正式進入政教分離時期。
激進共和派的執政,因為訴求對德復仇,深得民心,在1906年的選舉中順利連任。
成了新總理的克里蒙梭,在激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們拋棄偏左的社會主義者盟友,轉而選擇跟右翼聯合,用鎮壓的方式,阻礙國內社會主義運動發展,也為後續的共和派分裂埋下伏筆。
1910年時,激進共和派跟社會主義者同盟分道揚鑣,曾經的左翼聯盟瓦解,激進共和派成了左派主力!
法國右派致力於復仇,法國左派也嚐到激進主義甜頭叫囂對德復仇,一戰變得不可避免!
1914年,左派中最後一個反對戰爭的大佬饒勒斯被刺殺,意味著最後的反戰力量消解。
法國陷入一戰泥潭之中!
這場殘酷的戰爭,法國雖然是勝利者,可依舊讓法國遭遇沉重打擊。
大量青壯年陣亡,讓法國損失數百萬人口,就算收復了被德國佔據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資源和人口,可東部無數工業區的被毀,讓法國的社會總資產減少了四分之一。
一場戰爭,法國損失了一代人,也讓無數黨派在戰後開始反思,進而迎來思維混亂時代。
三:混亂時代和經濟恢復。
1919年的議會選舉中,因為戰爭的巨大損失激進左派徹底分裂,法國從左右對峙的共和派和保守派格局進入了左中右三級格局。
中間派聯合右翼組建了“國民聯盟”,並最終贏得大選!
中右聯盟後的法國,在米勒蘭內閣時期為了緩解外債壓力和經濟壓力,開始了一系列舉措。
諸如:
為了逼迫德國還債引發的魯爾危機啊。
為了反對蘇聯,組建外交聯盟啊。
為了遏制紅人運動發展,去拉攏教權派殘餘勢力啊。
可這一系列舉措效果並不明顯,後續的魯爾危機在英美干涉下讓法國成了笑話,至於遏制工人運動,更是讓左派心生牴觸。
財政危機沒有解決還樹了不少敵人,執政黨局勢更糟了。
果不其然,1924年議會選舉中,左派聯盟重整旗鼓,借力德國賠款問題,責難執政黨“國民聯盟”,順利贏得了選舉。
贏得選舉後的左派聯盟,在赫里歐組閣後頒佈了一系列諸如保障工人權益啊,從德國撤軍啊,大赦政治犯啊之類舉措,獲得了民心!
這一系列舉措中,保障工人權益等於發福利,耗費了政府大筆資金,從德國撤軍雖然節約了軍費,卻讓德國賠款問題成了死結。
法國財政支出因此增加,政府收入降低,軍事開支不足,又讓右翼看到了奪權的機會。
面對右翼的刁難,還有政府財政的困難,以及外交上的各種摩擦!
左派聯盟開始想辦法!
他們同故宮1925年參加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國召開的洛迦諾會議,以允許德國加入國聯,不再強求德國尊重東部邊界為條件,緩和了同德國矛盾。
隨後又用口頭承諾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安全的方式,換回一紙《萊茵保安公約》,拉來了英國和義大利對於法德、比德邊界的安全保障。
有了這保障,終於讓法國人稍許安心了,至少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可安心了的法國,糟心事依舊不少!
幾乎在洛迦諾會議召開的同時,法國所屬的敘利亞、摩洛哥發生反殖民起義。
鎮壓起義是要費錢的,這軍費支出讓法國財政再次惡化,沒錢的政府只能在1926年找法蘭西銀行幫忙續命,借錢維持!
可法蘭西銀行也不傻,一個破產的政府借錢不是有去無回嗎?沒錢的赫里歐內閣就此垮臺。
垮臺的政府需要承接者,曾經法國右翼聯盟又組成了“國民聯合”成了新執政派,龐加萊完成組閣後法國又一次右轉。
新政府上臺後,受限於財政壓力進一步跟德國妥協,正式宣佈撤軍萊茵蘭和薩爾,並在後續配合英美的“楊格計劃”將德國的戰爭賠款減少到了370億金馬克!
法國意圖是透過進一步減免賠款,讓德國經濟恢復,繼續給法國賠款,緩和國內財政壓力。
在弄完對德外交後,為了能繼續壓縮軍事支出,法國又在1928年跟美國配合,發起了《白里安—凱洛格公約》即《非戰公約》,當年就有15個國家簽署公約,到1933年簽署公約的國家多達63個(包括中國),這封公約在後續成了法國臆想中的和平公約。
有了這份公約在手,法國放心地開始減少軍事開支,增加稅收,推行經濟改革。
用開源節流還有發放債券方式,穩定財政局面,恢復了法國東北部,在一戰中遭遇戰火的工業區,法國經濟迎來了數年持續增長!
如果沒有經濟危機的話,法國經濟恢復還有接連的外交舉措以及和平公約的簽署,或許能避免二戰。
可惜的是,大蕭條這個惡魔來了。
四:大蕭條和政局再次動亂。
1929年源自美國的大蕭條還有後續的經濟危機,讓法國遭遇重創!
當時主政的法國總理塔迪厄是個菜鳥,應對危機的能力不足!
他的盲目自信和無所作為,讓法國遭遇危機時措手不及。
他認為繁榮的法國能抵禦危機,可從1930年底開始,法國企業和銀行就迎來了倒閉潮。
隨著倒閉潮而來的,是1931年工業產值近25%的下降,一年大蕭條就讓法國工業產值倒退回了1911年水平,隨經濟惡化的還有無數民眾的生活水平下降和不滿!
法國人的特點是,一不滿就鬧事!
民意沸騰下,執政的右翼勢力居然分化出了法西斯組織,他們透過爭奪議會席位的方式,影響了塔迪厄內閣,左右翼在議會針鋒相對。
隨後就是新一輪大選!
1932年議會選舉時,在經濟危機中非常無能的右翼“國民聯合”敗選,“左翼聯盟”成了勝利者。
勝利的左翼新政府,選擇大放福利緩解民眾怨言,隨後又縮減軍費開支,緩和國際關係。
社會保險制度建立了,稅收減少了,跟蘇聯還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軍事支出也減少了。
看似都是好事,可那個時候的世界安全嗎?
遠東地區日本在不停鬧事,法國身邊希特勒也在抓緊奪權。
1933年,希特勒成了德國元首,納粹黨上臺。
德國局勢一片欣欣向榮,開始經濟建設和軍備建設兩條腿走路的節奏!
法國的法西斯主義者一看德國如此給力,感受到威脅的同時也開始了行動,準備奪權。
幾乎在同時,法國國內又發生了“斯塔維斯基醜聞”。
一個俄國猶太流亡者斯塔維斯基,用賄賂巴黎官員的方式,詐騙大量財富攜款潛逃,不少貪腐官員還都被殺人滅口。
事件發生後,法國又一次民意沸騰了。
藉助這民意,法西斯組織“向議會進軍”組織起大規模遊行示威,逼左翼肖當內閣下臺,隨後達拉第成了新政府總理。
新總理上臺了,可法西斯組織依舊不依不饒。
1934年2月6日,“火十字團”帶著大量法西斯信徒衝擊巴黎政府部門,差點衝進議會。
這節奏和美國人衝擊國會一模一樣!
一看形勢危機,議會要求鎮壓暴亂的法西斯,卻遭遇了軍隊的拒絕!
無奈的達拉第只能辭職,極右翼勢力的代表杜梅格、賴戈爾、塔迪厄組成了新內閣。
看極端右翼勢力成勢,左翼也全面聯合,法共和社會黨等黨派組建“人民陣線”分庭抗禮。
就在左翼組團幹仗時,國際局勢也是風起雲湧!
德國重新武裝萊茵蘭、義大利進攻衣索比亞。面對德國和義大利的擴張,極右翼內閣無動於衷,保持了曖昧態度,並且修正了和蘇聯的關係,拉攏波蘭準備對抗蘇聯。
這言外之意就是,右翼勢力有跟法西斯德國、義大利合流的傾向。
這做派讓法國民眾又不滿了!
左翼聯盟“人民陣線”借勢而起弄“反戰反法西斯全國委員會”,發起遊行示威,抗議政府的法西斯主義和綏靖政策。
隨後的1936年大選,“人民陣線”大獲全勝,成了執政黨!
新當選的“人民陣線”執政思路很有左派特色,透過維護工人權益,執行和平政策,開始大規模裁軍,大規模基礎建設的節奏。
內政上,失業工人有了飯碗,民眾有了吃的終於穩定了!
可經過裁軍的法國,並沒有妥協,反而在外交上日趨強硬。
1936年西班牙內戰,法國堅決支援西班牙共和軍政府,表達了反法西斯的意願。
一看法國人如此做派,英國人不滿了!
英國面對西班牙內戰堅守中立不說,還反對法國支援干涉西班牙內戰。
在一番拉扯之後,原本支援西班牙共和軍(左派)的法國,跟隨英國保持中立。
可言行舉動都有左派傾向的勃魯姆內閣,讓法國資本恐慌了。
怕他拿資本開刀的資本家們紛紛外逃,弄得法國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激進的變革,讓勃魯姆內閣失去了支撐,1937年6月倒臺。
然後又是一輪混戰,左翼“人民陣線”內訌,右翼法西斯勢力再次興起,透過發動恐怖襲擊和嫁禍的方式,讓法國亂上加亂。
臨危之際,偏左翼的達拉第受命組閣,在權衡局勢後決定跟右翼妥協。
達拉第的妥協,分化了左翼“人民陣線”聯盟,左翼黨派開始鼓動民眾抗議。
一看局勢如此,達拉第悍然鎮壓,弄得左翼“人民陣線”徹底分裂。
被內鬥弄得筋疲力盡的達拉第政府,沒有精力顧及外交,選擇跟隨英國重啟綏靖,促成了慕尼黑協議不說,還在內部大肆鎮壓左翼集會,解散法共。
法國的左翼勢力因為之前的分裂內鬥,沒有形成合力反抗。
隨後不久,時間來到了二戰!
五:二戰,錯亂疊加的失敗和投降。
跟隨英國政策的法國,在德國閃擊波蘭前後選擇了重啟和蘇聯的仇視,選擇了追隨英國宣戰德國,選擇了跟隨英國弄靜坐戰爭。
除了這三個選擇外,法國不去幫波蘭抗德,反而派遣軍隊干涉蘇芬戰爭,試圖幫芬蘭抗蘇。
法國的死到臨頭不自知也是醉了。
最後這援助芬蘭,也成了達拉第政府的下課催命符。
挪威和瑞典拒絕了英法軍事通行的要求,指揮不利的達拉第在1940年3月被罷免,雷諾奉命組閣成了新總理。
這屆內閣是法國最悲催的內閣,因為他要直面希特勒的進攻!
1950年5月9,德國閃擊法國,法軍一潰千里,戰鬥進行六天後,法國陸軍總司令甘莫林被罷免,魏剛成了總司令,貝當成了國防部長!
但魏剛這個新總司令,面對德軍也沒多少辦法。
在戰鬥又進行幾天後,5月26日,魏剛拒絕了內政部長芒代爾,縱深防禦縮短防線的建議,讓法軍堅守索姆河——埃納河防線,可堅守依舊無法挽回局勢!
尾大不掉情況下,6月5日雷諾改組內閣,戴高樂成了副國務秘書主管國防,外交部長達拉第下課。完成內閣改組後的內閣會議上(6月6日),雷諾和戴高樂要求法軍留守布列塔尼和北非繼續抗擊德國。
貝當和副總理肖當反對繼續堅守,法國政壇又一次內鬥!
6月9日,僵持不下的兩撥人經過妥協,將政府遷移到圖爾,巴黎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6月11日,政府又一次撤往波爾多,同一天,丘吉爾抵達布里亞爾鼓勵法軍繼續奮戰,指望能為英國拖延一點時間。看透丘吉爾的貝當故意冷落丘吉爾,還表達了反對游擊戰的態度。
6月13日,貝當拒絕了雷諾、芒代爾、戴高樂等人要求他撤退北非繼續戰鬥的建議,表示要繼續抗擊,但是不要撤退北非。
6月15日,法國內閣會議在波爾多召開,雷諾和魏剛在會議上進行了三次爭吵。魏剛要求政府停火,軍隊不直接投降,而是由政府出面簽署投降書!
兩方人相持不下後,肖當出面調停,並提出了詢問德國停戰條件的建議。
最後投票表決的時候,13位部長中有7人贊成6人反對,決議透過。
6月16日,貝當以辭職為要挾,要求內閣拒絕丘吉爾的“法英聯盟”,在貝當影響下,下午內閣決議否決了丘吉爾的提議。
所有的提議都被否決,讓當政的雷諾還有主戰的戴高樂知道,自己被架空了。
被架空了咋辦?辭職被!雷諾辭職後,貝當受命組閣!
成了一把手的他依舊不忘內鬥,在內閣中排除所有左翼勢力,內閣成了右翼和法西斯主義者的天下。
當天深夜,一場緊急內閣會議之後,,歷經波折的停火投降決議達成。
7月10日,貝當和賴戈爾在維希秘密召開國民議會會議,拿到了全部的立法權和行政權,擴大了政府的權力。
會議之後,賴戈爾不忘自得的說:懦弱無能的共和國已經有了它最好的歸宿。
7月11日,貝當頒佈了三條憲法法令成了法國元首,並廢除1875年憲法,議會無限期休會。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了過去,從1870年到1940年,七十年時間中,這個共和國從未消停過。
尾聲:
法國真的是因為二戰打不贏才投降的嗎?看過這七十年曆史,答案非常明顯!
一個長期混亂的政府,用無數次的內鬥,錯失了一次次改弦更張的機會!
他們不壓制德國崛起,不發展法國工農業,整日裡做的事情只有鬥爭,一會溫和,一會激進,一會左,一會右!
法國民眾也在這“溫激左右”中配合起舞,渾然忘記了自己身處的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不斷進取的社會。法國停滯了七十年,其他國家會停滯,會等著你發展嗎?
貝當這個聆聽過拿破崙帝國輝煌,感受過拿破崙三世宏圖,也體會過普法戰爭屈辱的老派軍人,又如何會喜歡這個混亂的政府?
於是,他在關鍵時刻,給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按下了休止符!
這個領導法國的共和國,早已用無數的動盪不安,讓法國失去了根基,
70年105個內閣,這是什麼樣的節奏?不就是要完的節奏嗎?
除了內閣更迭頻繁,每次的內閣動盪還有隨之而發生的政治地震。
法國人早就厭煩這個無能的政府了,德國人的作用僅僅是助攻而已!
由此可見,法國在二戰的慘敗,進而成為玩笑,根源就是民主的潰退和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