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死後,其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的父親宣帝劉病已(後來為了方便百姓避諱,改名劉詢)是個內斂的皇帝,因為他吃過苦,又因為對於亡妻的思念和鍾情,所以對於元帝劉奭這個兒子有些過度保護,故而使得漢元帝雖然是有才氣的謙謙君子,但其性格卻有些懦弱。如果他是一個文人,那一定是百裡挑一計程車人,但作為一個君主,他似乎並不能完全勝任。
漢元帝繼位時,漢朝正處於強大時期,雖然盛世常見的問題如豪強土地兼併、士族官僚問題等弊端已然日益明顯,但這樣的問題在哪個封建王朝時代都會遇到,只要處理得當就可以控制,並且前面幾代帝王都曾對此有過政策,漢元帝照抄就行,所以說在漢元帝手中的牌還算一副好牌。
但漢元帝在繼位後卻打出來一副爛牌,在政策正確的情況下,人是影響制度結果最重要的因素,漢元帝用人方面顯然不行。漢元帝他摒棄了外儒內法的政策,試圖用純儒學道德那一套東西來統治國家,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並且其雖然崇尚儒術,重用儒生治國,卻也同時寵信宦官和外戚,理由是宦官無後,不會結黨,但現實是宦官結黨比儒生尤甚,不是一般的抱團。而外戚更簡單,因為那些都是親戚,元帝這樣的人感情不是一般的豐富,當然重感情了。
在一些政策上,他也往往不能決斷,致使朝廷內互相扯皮,作為皇帝,他缺乏主見的行為使得國家出現黨爭的端倪,各方勢力互相爭奪和勾結,國家大權向外戚和宦官轉移,以致後世成尾大不掉之勢,最終就是他想兩邊都好的行為最後成了兩邊都不好,並最終導致統治危機。
除此之外,在對外方面,漢元帝剛繼位沒多久,北匈奴(匈奴在漢朝打擊和內部矛盾下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西遷)郅支單于出於怨恨漢朝支援南匈奴,而對漢朝西域地區進行襲擾破壞,最終郅支單于被西域副校尉陳湯和校尉甘延壽帶兵平定,郅支單于被殺。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為了和好漢朝而向漢元帝求娶和親,於是王昭君出塞和親,不僅加強了南匈奴與漢朝的聯絡,也成為了千古佳話。
公元前33年,也就是在王昭君和親後不久後,在位十六年的漢元帝逝世於未央宮,年四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