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企圖兩面夾擊忽必烈的希望成了泡影,但他在突厥斯坦和準噶爾仍舊負隅頑抗,忽必烈派他的孫子甘麻喇去守衛西部邊境,卻被海都在杭愛山山脈附近打敗,在色楞格河附近還被圍困了很久,費盡心思後才僥倖逃脫。
1289年7月,忽必烈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決定去西邊會會他的這個優秀堂侄海都,他再次御駕親征,但過著遊牧生活的海都聽聞他的厲害堂叔要過來,立刻逃之夭夭,忽必烈撲了個空。為了解決海都這個後患,1293年,留在和林駐守的伯顏發動了一次遠征,雖然取得了一定戰果,但依舊未能徹底打敗海都。此後不久,伯顏調回元朝大都任宰相,鎮守蒙古本部,繼續追擊海都的任務就交給了忽必烈之孫鐵穆爾。
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在大都病逝,終其一生,也未能看到征服海都的最終勝利,海都依舊盤踞在杭愛山以西的蒙古和中亞地區,堅決不承認忽必烈的統治,始終以窩闊臺系的正統標明自己是合法大汗的地位,他時不時派兵騷擾一下漠北蒙古,戰爭的陰雲始終籠罩在蒙古高原本部。
忽必烈的繼承人鐵穆爾繼續了這場戰爭,他派將軍床兀兒西征,在答魯河和阿雷河流域戰勝了海都,並一再追趕把他趕去了遙遠的西方,到了1298年秋天的時候,眾人都以為海都再也無力掀起浪花,於是開始撤軍,只留下了汪古親王闊裡吉思駐守,他也是皇帝鐵穆爾的女婿。但是,誰都沒想到,海都和他忠實的盟友,察合臺汗國的首領都哇,在寒冷的冬天捲土重來,偷襲了闊裡吉思,闊裡吉思率兵奮起抵抗了4次,但最終還是不敵被俘,闊裡吉思隨後被都哇殺掉。
1301年,海都嘗試最後一次進攻蒙古本部,他率領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的王宗們向皇城和林進軍,他一定要奪回象徵著榮耀和光輝歷史的祖庭,這是他正統大汗的天命所歸,他這次的對手是鐵穆爾的侄子海山,也是元朝未來的第三任皇帝,1301年8月,兩軍在和林與鄂爾渾河左岸支流塔米爾河的中間大戰一場,很不幸,海都再次戰敗,但命運之神再也沒有留機會給海都,在撤軍的途中,這位桀驁不順,一直與命運做抗爭,憑自己的能力一手恢復他家族汗國的草原真正雄鷹去世了,繼承汗位的他的兒子察八兒繼續著他的遺志,繼續反對皇帝反對忽必烈家族,但是他遠沒有他父親那般雄才大略,很快察合臺汗國脫離了他的控制,1303年,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首領派人去北京,表示願意臣服歸順,這一步極具歷史意義,標誌著四大汗國除了欽察汗國外蒙古帝國再一次在形式上的統一。1309年,察八兒進攻察合臺汗國想再次控制它,但被打敗,他只得隻身逃往北京尋求避難,窩闊臺汗國再次結束。
有些朋友對蒙古分裂始於忽必烈有異議,忽必烈雖然稱了大汗,但他在蒙古本土的控制力並不如在中原地區,蒙古部落的反抗,海都建立汗國,都是源自於對他大汗位置的不承認,海都也割斷了中原和波斯的聯絡,也造成了忽必烈和他弟弟旭烈兀的分割。忽必烈的勢力範圍實際上主要是在中原大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汗,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都不認他這個大汗,在他們的認知裡忽必烈就是等同他們一般地位的封地首領,蒙古帝國最後一任真正的大汗是蒙哥。
1309年後,忽必烈的繼承人雖然讓其它汗國都臣服了,但當時蒙古已事實上分裂,這種分裂不單是行政管轄上的,更重要的是文化習俗上的,如中原地區的漢化,欽察汗國伊斯蘭化,伊爾汗國伊斯蘭化,還有的區域在基督化,所以蒙古帝國表面上幅員遼闊,但實際上已經難以為繼四分五裂了。
好了,感謝各位網友的耐心收看,蒙古帝國的分裂這個話題到今天這期就正式結束了,希望對此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有所幫助。下個話題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