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生活,是真的難。
住友@SquarepantsOnTheRun 也是一樣,從事諮詢行業,每天工作都在「強力輸出」,太需要一個家,來轉換生活,讓自己徹底卸下所有壓力。
在設計師@張冬月- 的幫助下,這個 68㎡ 一人居,完美裝下了獨處放鬆、朋友聚會、父母小住三種生活場景。
房子不大,裝修卻花了 60 萬?有人說她凡爾賽,可屋主卻說:很值,這個家「貴在合理」。
左轉是私人領域,
右轉是開放公區。
屋主雖然是獨自居住,但平時很愛招待朋友來玩,父母也偶爾會來小住。
所以在這個只有 68㎡ 的家裡,必須同時實現三種生活場景:A 一個人的時候的自在舒適;B 聚會時熱鬧和私密的平衡;C 父母/客人小住,要有各自的獨立空間。
為此,設計師重新規劃了房間佈局:
起居室和餐廚區的空間沒做調整,但臥室和浴室空間,卻打破傳統套路,做出了大膽的嘗試:
一個人使用時,多個洄游動線,把空間串聯了起來:
回家換鞋洗手,到衣帽間換上家居服,直接進臥室休息;也可以反向走到餐廳吃個晚飯、在客廳看部電影……
從進門到臥室的動線。
因為公、私區相對獨立,客人來時也很方便。書房做了櫃床,可以作為次臥使用。
客餐廚一體
在家盡情開party
屋主形容自己的家,是「中西結合的復古風」。
一進家門,就能看見一條年代感十足的老闆凳,是屋主淘來的清末傢俱。
牆面上的掛畫,是陸儼少先生的《青山綠水圖》復刻版,也是整個家配色靈感的來源。
玄關不大,卻承載著空間的「起承轉合」:左右兩側分別是馬桶間和盥洗室的隱形門。
對面做了通頂的玄關櫃,和餐廳區的櫃子相連,入戶收納需求全部解決。
向右轉,就進入了家裡的公共區域:一體化的客餐廚空間。
客廳沒有裝電視,幾組沙發圍在一起,朋友們來做客時就坐在這聊天說笑,很是熱鬧。
高層的南向大窗,讓陽光能充滿整個房間,透過木質百葉簾和紗簾,調節室內的光線、氛圍。
魚骨拼木地板和牆上的石膏線,都是屋主喜歡的歐洲老公寓的樣子。
混搭了中古、流線形的現代傢俱,既復古又時髦。
牆邊的發財樹長勢喜人,想必是個好兆頭。
客廳和餐廳之間,用投影幕布做了軟分隔,收起來不擋視線,放下來又是絕佳的觀影區。
餐桌的直徑足足有 1.4m,坐下十個人也沒問題,方便了喜歡在家聚會的屋主。
餐椅是和餐桌分開選購的,但就像屋主說的那樣,它們「搭配得像失散的 soulmates 」。
因為平時只有一人居住,廚房空間不大,但已經足夠用了。
冰箱等家電放在旁邊的餐邊櫃區,最大程度釋放廚房內的空間,讓小廚房也能靈活操作。
廚房裡側的生活陽臺,作為洗衣房和工具間使用,小門一關,就能藏起雜亂。
做窗戶的時候就在玻璃上開好了孔,方便壁掛爐的管道透過。
回家先走段迷宮?
洄游浴室是真香
公共區域看完了,再來說說這個大家最花心思的私密空間。
玄關處有兩扇隱形門,一個通向馬桶間,一個通向盥洗室。
浴室動線示意圖。
馬桶間和淋浴間都設定了雙門,中間還用了雙向鎖,客人不需要進入私區就能使用,有效保證了私密性。
馬桶間也設定了迷你洗手檯;淋浴區的隔音效果特別好,在衣帽間說話都聽不見。
進門就能洗手,再走幾步就是步入式衣帽間,從外面回來灰塵不少,直接換好衣服再進屋。
翻遍全網,才淘到這個碗形人造石浴缸,能買到的最小直徑就是 1.3m,也是家裡最重的一件單品了。
浴缸邊的收納直接用小推車完成,更加靈活實用。這一套搭配下來,該是多少女生心中的夢想浴室?
屋主說,好多朋友參觀這裡,都覺得像在走迷宮,但對於已經熟悉一切的她來說,實在是非常妥帖好用。
超大臥室套間
南向陽光幸福爆棚
衣帽間緊挨著臥室門,可滑動的隱藏移門,對小空間而言更友好。
床尾也是用玻璃移門和書房連線。當所有門都關閉時,臥室便是隻有一張床的最小化空間。
但當幾個空間全部開啟,這間臥室就變得非常大了。
從書房看向臥室。
獨自居住的時候,這裡就是書房,也是屋主最喜歡的空間。
屋主熱愛傳統文化,更是寫得一手好字,放上一張小長桌,可以隨時揮墨。
兩個房間都朝南,陽光好到沒話說。一個人坐在這安靜地看書,也是格外的舒服。
弧線牆的背面,就是浴室的圓形浴缸。因為有了弧線的造型,讓空間有了更強的延伸感,視覺上增大書房的面積。
牆邊是1900年前後的比利時古董橡木小書架,如今依舊美麗實用。
書房的這組高櫃,可不光是強大的儲物空間這麼簡單。
中間的櫃子是隱藏櫃體的床,父母、朋友來小住時,把它拉下來,這裡就成了臨時客臥。
對於獨居的屋主來說,這樣可摺疊、多功能的次臥空間,既不會過多佔用一個人的居住空間,也能在必要時滿足留宿需求。
能夠讓一個房間,兼顧兩種生活模式的功能,確實靈活好用。(戳這裡看更多不閒置次臥)
隱藏床放下來的樣子。
看似繞了好多路,其實書房的出口就正對著入戶門。
如果回家後沒有洗漱需求,直接進臥室平躺,也就是幾步路的功夫。
小小 68㎡ 的空間,得益於長且精妙的動線設計,走在家裡,還有種「永遠也走不到頭」的錯覺,難怪她家看著這麼顯大。
對於獨居的家來說,如何在公區和私區的面積分配上做出取捨,似乎一直在被討論。
但@張冬月- 的做法,卻用舒適的方式,巧妙達到了平衡:不必非要二選一,公區私區各一半,二者各自獨立,卻彼此交融。
在這個 68㎡ 的家裡,一人獨處的自由,和經常待客的熱鬧並不矛盾。讓傢俱有彈性感,能完美容納不同的狀態,不正是設計的意義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