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交稅情況
眾所周知,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那麼,歷年來哪些企業對其貢獻比較大,自然也會成為大家熱議的物件。
最近一段時間,一組跟企業納稅有關的資料在網上流傳度很高。資料顯示,華為的營收是8941億,利潤是646億,納稅是1010億;騰訊的營收是4821億,利潤是1598億,納稅是200億;而阿里的營收是5097億,利潤是1493億,納稅是366億。
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什麼華為利潤比騰訊、阿里少,納稅卻高出好幾倍?
這看似是簡單的納稅金額對比,實際上是有些無厘頭的。因為說到底,各個企業交多少稅,並不是看心情,而是要依法交稅。
企業性質不同,交稅側重點不同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華為交稅的1010億中,大頭主要是增值稅,只有77億是所得稅,而騰訊的200億和阿里的366億都是所得稅。
所得稅是企業按照利潤來繳納的,利潤越高交稅越高,是由企業支出;增值稅是一種流轉稅,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徵收,實行價外稅,也就是最終承擔的是消費者。
一定程度上,企業性質不同,財稅政策本身就是不一樣的,跟企業沒有關係。
我們看到,華為是一家實體制造企業,騰訊是網際網路服務型企業,兩家企業的性質不一樣,所以稅率也不一樣。
雖然在資訊服務方面,華為和騰訊所被徵收的增值稅稅率都是相同的,稅率是6%。可華為作為製造 業,還要被徵收13%的相關稅收。所以拿華為的全部納稅跟騰訊、阿里的一個稅種相比,是無法比較的。
註冊地不同,稅種有差異
再加上企業的註冊地不同,稅收結構也不同。比如,我們常說的“避稅天堂”開曼群島,在開曼群島註冊企業每年只需繳納少量的管理費。
阿里巴巴和騰訊這些企業的註冊地就是在開曼群島,而華為的註冊地在國內,中國對企業徵收的稅種很多,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率也比較高,自然會造成企業納稅不對等的情況。
此外,稅收多少也與相關政策有關,近二十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流量”和“稅收”兩大紅利。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見頂和監管的利劍高懸,稅收優惠政策也會逐漸消失,企業的稅收也會發生變化。
總的來講,納稅多少是有明文規定的,企業要做的就是依法納稅,不偷稅逃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