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能源汽車更多討論:新能源汽車_長橋
關於吉利汽車更多討論:吉利汽車
一、幾何相關
2021 年 11 月交付 8000+,爭取 12 月份過萬。12 月份資料應該不錯,至少前面兩週是非常不錯的
Q:EV 上,幾何銷量指引蠻積極?
A:幾何過去 2 年表現不好,但今年的趨勢要看到,上半年 2w 多臺,下半年是成倍增加的,12 月份就衝擊萬輛了。
車是好車,之前問題主要是資源匹配等一些問題。
明年的銷量來源:迴歸 C 端,不能過度依賴 B 端;所以會有 C 端設計語言/價格的車上來,定位和比亞迪海洋系列、尤拉好貓差不多,定位 8-9 萬。
幾何 A/C 也會有內飾和車機當面的大的改進。
幾何會在 23 年開始正式使用浩瀚架構,定位 20w 以下,對吉利的電動化非常重要
二、極氪相關
交付、問題處理都是有實質性進展的。2021 年 11 月交付 2012 臺,軟體方面的問題也在 11 月份開始了 OTA 的推送,包括導航、360 環視、藍芽鑰匙,12 月份還有一次更大的 OTA 升級推送,不僅包括對 BUG 的處理,也包括自動駕駛的功能推送
Q:極氪 2022 年車型規劃、產能規劃、銷量規劃?
A:銷量規劃 1 月份會出來,應該會激動人心,今年 7000 臺的目標沒變
2022 年 2 款:001 的效能版、MPV(9 月底,10 月初)
產能單班 18w,雙班 30 萬臺,主要是供應鏈,明年供應鏈也會有一定挑戰
極氪 2021 年交付量目標 7000 臺,意味著 12 月 4000+
三、車型規劃(含雷神動力規劃)
Q:車型規劃?
A:2025 年整車的產品規劃,重點產品的思路。
整體思路是做減法,精簡產品,更多地推出高質量產品。更加聚焦主流市場的競爭,合資品牌佔據國內 60% 的市場份額,拿回來一些,都是夠滿足我們的產能利用率、規模效應的。
吉利:2021 年中國星,CMA 平臺,3 款車,將來還有 1 款 SUV,明年推出,大型 SUV,SX11,9 月份推出,3-4w 的銷量預期;還會有 2 款轎車,共 6 款車型,另外會增加動力選擇;
第四代帝豪,入門級車型,BMA 車型,雙繽也是 BMA;BMA 的責任主要是其他一些車型的研發;
女性市場也會進入,但不會成為主流,例如 ICON;
領克:2023 年再推 2 款 SUV,基本就全面了,2025 年之前主要就是迭代和動力選擇的豐富;
幾何:23 年全年使用浩瀚架構,價格和極氪會有明顯區分;
Q:明年插混車可能就不再享受政策紅利,比亞迪和長城已經在搶佔市場,公司還在宣傳階段?
A:政策宏觀有確定性,微觀上還有一些不確定性。1 款 HEV,5 款 PHEV。
- HEV 車型就是 12 月底開售的星越 L,星越 L 還有 5w 多臺的訂單(都是燃油車車型),HEV 車型價格也會非常有競爭力,交付在春節後,2-3 月份
- 帝豪 L PHEV 轎車,5-6 月推出(保守 6 月份)。比亞迪秦 Plus 供不應求,我們的銷售模式也會類似,量會不錯。
- 星越 L PHEV SUV,8 月份
- 領克 01 PHEV,8 月份
- 領克 05 PHEV,8 月份
- 領克 09 PHEV,9 月底-10 月初
雷神動力大家都很關注成本和定價,大部分硬體是我們自研自產的,電池也是和欣旺達一起合作的,電池包會用到兄弟公司的產能。動力總成是整車的一部分,我們還是要關注整車成本。雷神動力大部分都是基於 CMA 車型,這些車型本身盈利能力就還不錯,所以整體的競爭力還可以,銷量利潤我們都很有信心。
定價策略:兩種不同的動力,兩種不同的戰略打發,帝豪應該是以油電平價的策略為主,領克 09 有 3w+ 的在手訂單,這是 30w 元 + 的車型,30% 的插混,這些車主對價格不是很敏感
四、2022 年的亮點
吉利整體目標:每年環比 20% 的增長,2022 年就是 170 萬輛
1、新能源佔比提升 18%-20%,相比今年個位數佔比有不少提升,6 款車推向市場
純電,幾何 12 月底破萬,2022 年全年 18 萬輛
2、結構提升。
中國星系列佔比提升到 28%,CMA 架構的車會在 2022 年超過 40%,意味著更好的盈利能力
CMA+BMA 合計佔比會超過 70%
3、智慧化
GEEA2.0 已經搭載在星越 L、領克 09 上,體驗有不少提升,明年會有更多車型搭載
4、出口
領克正式進入西歐,今年交付 1w+。明年 3W+,整個海外規劃 16-17w
五、管理層變動帶來的影響
Q:3 月 23 日管理層做了大的變更,能否介紹一下內部的組織、文化、激勵、方法論層面的變化?
A:(1)幾何的大變化;(2)研發體系:成立了幾何研究院,單獨的,原先是在吉利研究員下面的;(3)技術路徑:目標明確,電動車 + 智軟方面,智軟方面成立了多個細分的研發工作;(4)設計理念的變化:每一個研究院都成立了產品部,自下而上的設計理念,而不是之前的自上而下的理念;(5)組織:人員組成方面任用了一批年輕人擔任重要管理崗位、敏捷組織及時解決眼前問題提升效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