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這批種苗育得好,分了蔸就能移栽!”李蘭香撥弄著水田邊的一縷青苗,言語間難掩開心。青苗便是當地有名的“一把青”,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江背鎮的特產——席草。
“家家種席草,戶戶聞機聲。”江背席草過去是鎮里人供娃讀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於難以機械化收割,一家種個三兩畝,收益有限。“追肥、除草、收割,哪樣不費人工?”李蘭香種席草多年,“手工打席,要兩人配合,一人管串,一人管壓,一天最多織3條席。”漸漸地,江背的織蓆行當沒了,賣草營生越做越窄。
變化源於4年前。2017年,江背鎮決定培育席草這一傳統產業,找到李蘭香。李蘭香卻心裡打鼓,“平日裡那點地還顧不上,席草曬都曬不過來。”
“給你建兩個烘房,烘草不看老天爺臉色,鎮裡馬上要建加工廠,銷路也有保障,得不得行?”這句話,讓李蘭香定了心。
2018年,李蘭香承包近70畝地成立牧華種養專業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入社,把自家的田也流轉到社裡。
一起步,農技專家就來抓品質,“草要旺,蔸部發芽很關鍵”“移栽之後,把水放幹,滿田打上除草劑,滅了草,追肥注意少氮多鉀”……田間地頭,總能看到江背鎮農技站站長李善椿的身影。村務微信群裡,農技人員也會隨時送上貼心指導。
烘房起了大作用。“烘房烘出的草色澤青碧,散發自然清香。品質提升了,每斤能多賣8毛錢!”今年,李蘭香的合作社收草14萬斤,全部售出,較以往增收三成。
乘著東風,寨聯村村民陳勝華也開起了加工廠,佔地4000平方米,“變賣席草為賣草蓆,自己加工利潤更高。”
聯心草蓆廠是2017年下半年建的,“今年又新添4臺大型編織機,專門加工加厚草蓆,市場更歡迎。”陳勝華說,目前一年最多生產40萬條草蓆,銷往福建、廣東以及海外。
近幾年,政府不僅組織種植大戶到江浙學習考察,還扶持龍頭經營者開展網路銷售。產業升級,技術賦能,江背的席草產業越織越大。近年來,種植面積由2018年的2300畝發展到3645畝。透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統購統銷、務工就業、入股分紅等機制,帶動1300餘人就業,240餘戶貧困戶致富。
走進聯心草蓆廠,機聲隆隆。來源村村民鄒春蘭抱起一捆席草,上手一捋,篩掉幾根,切平席草,喂進接草器,走線編織。鄒春蘭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1人管4臺機,她告訴記者:“一年下來能賺小兩萬,日子比以前紅火多了。”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8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