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網際網路沒有記憶,但其實網民們並沒有那麼健忘。
很多人都會記得十年前火遍網路的“五道槓”和“不屑弟”,武漢市兩名普通的初一學生,陰差陽錯間卻在網上爆紅,成為眾多網友們惡搞的素材來源。
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網際網路狂歡後,已經過去了十年,當前這段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他們現在身在何方,這十年間,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經歷?
一夜成名的五道槓和不屑弟
熟悉少先隊員隊標的人應該清楚,少先隊幹部分為小隊長、中隊長和大隊長,依次可佩帶一到三道槓,那怎麼又會冒出一個五道槓來呢?
原來這是武漢少先隊的創新設定,在大隊長上又設定了區隊委和市隊委,佩帶四道槓和五道槓。
五道槓,本是武漢市優秀少先隊員的榮譽象徵,但在黃藝博身上,卻有些變味了。
2011年4月底,黃藝博的一些宣傳照開始在網上流傳。
照片上,他帶著明顯偏大的紅領巾,佩戴著顯眼的五道槓,或在看書學習,或在探望病人,看似尋常,但卻總給人一種濃濃的不適感。
還是機敏的網友一語道破天機:怎麼那麼像領導?
果然,照片有著明顯的擺拍痕跡。
尤其是一張作為代表探望汶川地震受害者的照片,他一手背在身後,一手居高臨下地伸著,而傷者只能費勁地將手探出病床,才能夠著黃藝博的手。
這儼然是一副官場大佬的做派。
再一路深扒下去,黃藝博的部落格和以往的一些宣傳報道紛紛曝光。
在武漢當地的新聞報道中,這名14歲的初中生,從小愛看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和參考訊息,理想是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
同齡的孩子們在院子裡遊戲時,他坐在家中研究檔案。
他從小熱衷於各種競選活動,一直擔任班長、大隊長,2009年更是成功競選為武漢市少年隊副總隊長,戴上了五道槓。
從此,他的所有照片中,都有五道槓形影相隨。
黃藝博過於早熟的形象,有意無意表現出的官場做派,引發了一陣陣的熱議。
短短一個月,在天涯、貓撲等當時各大主流論壇中,圍繞他的帖子層出不窮,網上的評價,均以負面為主。
而在2011年5月4日,東方衛視播放了一則新聞影片,又不經意間讓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不屑弟”閃亮登場。
東方衛視以《五道槓少年網路爆紅引爭議》為題,客觀陳述了黃藝博網上走紅的事蹟,並未對他本人加以評價,新聞結尾,是一段黃藝博班上上課的影片。
在這段影片中,鏡頭主要聚焦的,是認真聽講的黃藝博,當然還有他手臂上顯眼的五道槓。
鏡頭不經意間,也將坐黃藝博的斜對面的一個瘦小男孩拍入畫面間,只見他面露不屑的對黃藝博撇了撇嘴。
這個一閃而過的畫面,被細心的網友截下圖來,又發到網上了,引發了新一輪的熱潮。
黃藝博的這位同學孫童,就被冠名為“不屑弟”。
網路狂歡下的不堪重負
網際網路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國內的網民們,更對機械死板的宣傳十分反感。
被稱為五道槓的黃藝博,身上說教的標籤過去嚴重,而他自己也似乎享受這種所謂素養帶來的光環。
在這個少年的身上,過早地看到了成年人世界中等級觀念、作秀等不良習氣的影子。
而這一切,正好撞在了網民們的槍口上,於是圍繞他的種種討論很快演變成了諷刺、謾罵甚至是人身攻擊。
而在新聞影片中驚鴻一瞥的不屑弟,則承載了五道槓對立面的形象。
無論他是否真的對黃藝博心存不滿,他都被塑造成堅持自我,保持本真的形象。
網友們對他紛紛加以讚許,甚至有一些名人為他站臺。
比如,主持非誠勿擾而出名的江蘇衛視主持人孟非,就轉發了不屑弟的圖片,直接加上評語 :“真實”。
更有知名的網路作家和編劇,為他配上了簡潔的臺詞:“哼!”
在這種共同的情緒渲染下,網路上開始出現很多天馬行空的惡搞,有人將他們兩人的頭像剪下到動漫角色,配上各種搞笑的臺詞,更有人給他們腦補了很多曲折的恩怨情仇。
五道槓這個標籤,更是網友們集中火力嘲諷的物件,有人將五道槓改編成兒歌:“小呀嘛小兒郎,肩上掛著五道槓……”,淘寶上也出現了以五道槓為元素的周邊,有袖章、T恤衫、襪子等。
這場沒有節制的網路狂歡,也讓當事人的家庭不堪重負。
黃藝博是在家中的電腦上看到這一切的,當時的他就懵了,他對父母哭訴著:“為什麼他們這麼說我,我不是壞孩子”。
而他的父母,也被冠以功利教育的典型,紛至沓來的記者和好事者們,更讓他們無法正常的生活。
他們也嘗試著在網上去解釋一番,但迎來的依然只有謾罵,最終他們只能迴避一切採訪,試圖讓事件冷卻下來。
而對於“不屑弟”孫童而言,雖然網上給他的都是讚許,但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也不想承擔那麼多的光環。
他跟黃藝博是普通同學,更談不上敵對,所以他也沒有回應任何的宣傳報道,很快就在網上銷聲匿跡了。
走向不同求學軌道的兩人
一轉眼間,就過去了十年。
當年上初一的他們,也都踏進了大學之門。
黃藝博的學習成績,一直也是當年網友們攻擊的重點,雖然在少年隊和社會活動中獲得了很多榮譽,比如“湖北省十佳少先隊員”、“全國百名優秀少年”等,但他的學習成績只能算平平。
經過幾年的初高中學習,黃藝博的成績依然沒有什麼起色。
2016年,憑藉著以前積累的榮譽,他通過了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自主招生考試,只要高考超過一本線38分,他就可以被這所名牌大學所錄取。
但可惜的是,他的分數沒有達到一本線,最終只能去了一所民辦獨立院校——武漢學院。
在武漢學院,他依然積極,擔任了學校各類活動的主持,還在學院團委擔任工作。
在大學時期,參與到這些事務中,也沒有那麼突兀。
去年畢業的他,進了武漢餓了麼,在這家網際網路公司從事組織工作。
而當年的不屑弟孫童,則最終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這所985重點院校,畢業後出國繼續深造。
兩人的高考表現,也同樣引起了一股小小的網路熱潮。
當年曾參與到那場網際網路狂歡的網友們,都對五道槓和不屑弟的求學結局十分有興趣,畢竟他們是對黃藝博謾罵否定、對孫童讚賞肯定的始作俑者。
而兩人上的大學和畢業去向,似乎也驗證了當年網友們的說法。
過早帶著政治做秀氣息的黃藝博,學習卻不甚理想,最終只能去企業裡從事務虛的工作。
而被網友們標榜為真實的孫童,卻考上名牌大學。
當年被塑造成對立面的兩人,十年後的境遇,似乎已經評判出了一個輸贏。
但這樣簡單化的評價,是否恰當?
教育不應論輸贏
當年網友們對黃藝博的反感,除了對其偉光正形象的本能排斥外,還有很大的原因在於他象徵著一種功利化的教育傾向。
比如當年對黃藝博的宣傳中,他所有的行為和愛好,都是標杆式的宣傳,本身就是常人所難以做到的,所以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如此違背天性的表現,到底是愛好還是表演,看上去不言而喻。
愛看新聞聯播,或者愛玩遊戲,都是對的,但首先應當是,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歡,而非表演給別人看的喜歡。
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培養健全獨立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非簡單以成就來論輸贏。
但網路對於黃藝博的戾氣是很重的,至今也能在某些論壇上搜索到和黃藝博有關的關鍵詞,並且時間都有持續在更新。
小小年紀就要承受來自網友的戾氣,黃藝博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如魚得水,相反,他所承受的壓力比一般孩子來的深重,而這些壓力,或許便成了讓他不斷前行,令自己強大的動力。
希望當年被網路風暴所席捲的兩人,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不用再去爭論誰輸誰贏,而是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能成為真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官樣年華—五道槓總隊長是怎樣煉成的》,《南方週末》,2011年5月12日第A01版
《教育的起跑線—從“黃藝博事件”說開去》,《教師》,2011.6下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