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翹首矚目的中秋之夜。幾經徘徊與迷茫,一輪明月終於掙脫黑暗的束縛,照例冉冉升上中天,冷豔的清輝將陳舊的人間映照的亮如白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這兩句名詩穿越千年的歲月輪迴再次響徹在耳際。無論寄身天涯海角還是留守家園的人們,在不同的方向上不同的境遇裡,不約而同抬頭仰望一輪皎潔的明月,那憂柔的從天而降的道道月光,象是神發出的無數根承擔提醒性質的離弦之箭,無論古今中外再度打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不由自主停下疲憊的腳步,思念相隔千里的親人,不知他們近況如何是否安然無恙?囿於關山難越俗事纏身,無法“一夜飛渡鏡湖月”,只有高懸於天的“白玉盤”是所有人都可以一睹芳容的,那就讓這遍灑神州的飄渺的月光稍去最誠摯的祝福。這是獨屬於人的一種美好情愫。
在遠方,在家鄉,每到八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都會聚集在滿月之下,圍坐一起賞月吟詩品味,這是千百年以來固定下來的拜祭月神的莊重儀式,只有在這樣的肅穆莊重的氣氛之中,蒙塵的心才短暫還原為澄澈的明月一輪。天上一輪月手中一個餅,人們吃一口月餅舉頭看一眼月亮。自古人類對圓有一種近似偏執般的著迷,圓代表團圓豐盛圓滿完美。仰望明月祈求月神護佑親人百病不侵出入平安生活安定事業有成。圓又象徵著從起點到終點無懈可擊沒有遺憾的人生軌跡,這不是簡單的重合,是歷經紅塵修煉後螺旋式的美麗迴歸,是“縱橫四海,歸來還是翩翩少年”,是塵海飄泊幾度秋毫發無損再沿原途返回。然而,前路漫漫世事難料,這隻能是理想化的境界。所以,才有了綿延千秋萬代包括拜月在內的各種儀式。只要到處還有拜月拜神的虔誠身影,就足以證明理想之“圓”與人生之“圓”絕非真正圓滿如月。只有存在各種缺憾與不足,方才有創造的動力。
一年之中月圓之夜有十多次,但還是月到中秋分外圓。因為這一天太陽和月亮恰好處於相反方向,而地球就在它們兩個中間,當然看的分外妖嬈清晰可辯。中秋節前後月亮又正好執行到地球赤道的上空,此時月亮距離地球家園最近也最亮。這其實只是司空見慣的天文現象,動物們早就熟視無睹不以為然了(它們有的可能還會因此而怨聲載道)。唯一多愁善感的人類卻對著幾十萬公里之上的彷彿神影幢幢的月亮隆重祭拜(多愁善感正是人類痛苦的源頭),祈禱一世平安美滿幸福。
中秋節相傳始於元朝末年。600多年前的元朝末年,“自古胡兒無百年運”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後代們的王朝毫無懸念地即將結束。當時,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紛紛揭竿而起。和尚出身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準備起義,可是官府控制十分嚴密,傳遞訊息非常困難。軍師劉伯溫想出一計,下令把寫有“八月十五月夜起義”的紙條藏在月亮形的餡餅裡面傳送四面八方。到了八月十五日這天晚上各路義軍群起響應,很快就元滅明建了(近300年後,蒙古後裔滿清又加倍對明朝一報還一報了。封建王朝就是這樣的迴圈往復)。中秋品嚐月餅的風俗也就這樣在民間流傳至今。
凝視著一輪滿月,忽然想起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一輪明月猶如綻放到最豔麗的花朵,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了,接下來只會漸漸枯萎。月亮如此,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志得意滿春風得意的時候,更應該懂得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永遠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才可以面對人生的陰晴圓缺。
中秋豐滿的月亮過了今晚又會恢復原狀,這是不足為奇的自然規律。但是,我心中卻可以始終皎潔明亮如月。無論什麼人事與場景,甚至是汙辱與誹謗,我都不動聲色,內心的月亮光芒萬丈,輕鬆而愉快化解一切不堪。在我月亮般的心境映照與過濾下,天地如此美好生活之樹常青。
想起大文豪蘇東坡的一則軼事。一天,蘇東坡和好友佛印和尚閒談。蘇東坡忽然說道“我剛剛打坐時,天眼一開看到大師原來是一團牛糞”。佛印則說“我在打坐時,看到你就是如來本體”。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內心的投射,眼裡心中是一團牛糞之類的人,當然只能看到骯髒。相反,內心充滿月亮般的溫暖柔和光芒,世界因此而無一物不可愛與可敬。
天上一輪明月,與我心中的月亮交相輝映,我純淨聖潔如同初生,我的感覺從未如此之好。
但願所有的心靈,都如十五的月亮一樣豐盈皎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