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作為現存最重要的皇家宮殿之一的故宮,在古時候是明清兩朝國家權力的中心,是兩朝皇帝及其家眷的家園,如今更成為舉世聞名的遊覽勝地。正是因為承載瞭如此厚重的歷史,今天我們在故宮遊玩參觀時,依稀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榮耀和權力背後的莊嚴。
殊不知,今天我們所稱的“故宮”,並非她原來的名字。在明清時期,她被叫作“紫禁城”。人們不禁好奇,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的故宮明明是以紅黃為主色調,為何被稱作“紫禁城”呢?而後來為何又被改成“故宮”了呢?
總的來說,其名稱的來歷,歷來有兩種比較權威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紫禁城的來歷與天上的星星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其中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紫微垣位於三垣的中央,位置永恆不變,非常突出,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設在紫微垣的兩側,愈加顯得紫微垣耀眼奪目,因此也有“紫微正中”的說法。而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天上權力最大的統治者是玉皇大帝,他主宰著整個天界,法力無限。而紫微垣又處於天界的中央地帶,位置又一直沒有變化,於是便成了古人心目中天宮的所在。因此,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宮也被稱作“紫宮”。
而古代的皇帝都喜歡把自己稱為“上天之子”,即“天子”,既然“天父”在天上住的是“紫宮”,那麼,兒子在人間的住所也應該可以稱為“紫宮”。除此之外,皇帝居住的地方,四周一般警戒森嚴,有嚴格的宮禁,非尋常百姓可以隨便出入,否則就是“犯禁”。於是,“紫宮”也就成了一座“禁城”。將“紫宮”和“禁城”合起來稱呼,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紫禁城”。
第二種說法認為紫禁城的來歷與古時候“紫氣東來”的典故有關。相傳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在一次外出路過函谷關的時候,有一股紫氣從東方飄來。這個情形被一個守關人看到,他覺著能夠吸引來紫氣的人必定是個大聖人。於是,守關人便請老子撰寫了著名的《道德經》,影響了後世。從此,紫氣被後世人看作是吉祥的象徵,預示著聖賢和寶物的出現。對此,唐代詩人杜甫曾有一首詩為證,他在代表作《秋興》中曾寫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從此以後,後世人把祥瑞之氣稱為紫雲,把傳說中仙人的居住地稱為紫海,把神仙飲的水稱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稱為紫陌。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的“紫”取祥和、吉祥之意。而皇帝作為真龍天子、一國之君,其居住的地方定會戒備森嚴,尋常百姓難以接近,所以明清兩朝取“禁”字,將皇宮稱為紫禁城。
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清代末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次年,在原來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了故宮博物院。故宮,也就是“舊時的皇宮”的意思。由此,紫禁城作為“天子”住所的作用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