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一個人混得不好,往往不是缺乏能力,而是不懂這3個成事的大智慧:
1、不懂得借力打力
所謂借力打力,指的就是藉助他人,完成自己所要辦的事情,是順勢辦事的一種方式。運用這種方式才能使他人自然而然地為自己辦事,進而到達自己的目的。
眾所周知,藉助他人以獲成功可謂是求人辦事的一大方法,也稱順勢法。其外在的表現也是各種各樣的,其中借力打力,將計就計是一種常用的方式。
“借”字的含義很精奧,不是簡單地借來還去,那只是表面的意思。“借”字的深意在於借力而行,乘勢而上,把一切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因素,引導事情的發展朝著自己所意願的方向進行。
當我們發現一個趨勢剛要形成的時候,一定要抓緊時間,抓住機會,運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乘勢而上,借勢前進,要有“寄生蟲”似的決斷力,逮住一個“勢”,不管最終是毀掉宿主,還是被宿主毀滅,只要有利可得,這個“勢”就一定要順、一定要借。
2、不懂得以退為進
在人際交往中,懂得讓步,以退為進是一種常有的現象。在他們看來,讓步不是懦弱或失去人格的表現,而是一種修養、一種藝術。誠然,許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真到做時又往往不肯讓步了。那麼讓步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以退為進的策略有時候會提高你的聲譽,而你所要付出的卻極少。
清朝康熙年間的某一天,一騎快馬跑進宰相府。並不是天下出了什麼大事,而是宰相張英收到一封來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來,他們家與鄰居葉家發生了地界糾紛。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
張英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他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人快速帶回老家。
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卻只是一首打油詩,都很失望。沒辦法只好咬牙將垣牆拆讓出來三尺。這件事瞬間便傳為美談,在張英家鄉傳播起來,大家都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不費半點力氣便收到了不少人的心。
總之,以退求進是高明的處世哲學。因為只有退後才能跳得更高,只有收拳才能出拳有力,只有退一步才能進兩步。
3、不懂得以變應變
一個人混得不好,往往是因為不懂得以變應變,曲線做事!
鉤,曲也,所以鉤懸物。厚黑“曲鉤”豎鉤的不是物,是利益。俗話說,“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在同一個競爭環境中,“直的”往往鬥不過“曲的”。“曲”含有無盡的深意。在官場上,直腸子的人無法立身,而看似柔弱的人卻官運亨通,這種例子太多了。宗吾先生看來,如果身處官場,要想自我保全,往往要十分小心謹慎應變,否則,複雜的權力之爭就會禍及自己。
在做人辦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如果硬要迎難而上,說不定會碰得頭破血流。不妨學學厚黑“曲鉤”術, 選擇曲線行走,迴避鋒芒,以屈求伸,結果必是隨其心願一切如意。
現實生活中,真正成大事的人,是會始終保持清醒的理智和圓轉處事的作風的,不會隨著地位的變化而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