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 17)
對於剛學釣魚的新手來說,有很多的知識都是需要我們學習天氣、風向、季節、地勢、水質、魚星、漂相等等的知識。
一、天氣、氣溫
晴天要釣渾水釣深水釣遠水,陰天可以釣清水,釣淺水釣近水晴天光線強在渾水中好釣鯉魚,陰天的光線弱在淺水中好釣鯉魚。
氣溫,除了看基本氣溫外,還要看溫差,有些魚在一定溫度會停止進食,要想釣上它們會有困難,比如溫度在20℃左右時好釣鯽魚、鯉魚,溫度在30℃左右時好釣草魚、鯿魚,溫差在5℃至8℃左右,是比較好釣魚的,如果溫差超過15℃,則不好釣魚,忽冷忽熱的天氣也是不好釣魚,魚也要有適應的過程。
二、風向
根據本人釣魚十幾年經驗總結:
1、夏季刮東北或西北風好釣魚。
2、冬季刮西南 東南好釣魚。
3、冬季不要在下風處釣,夏季要在下風處釣。
三、季節
不同的季節,釣魚是不一樣的,“夏天釣早晚”,就是釣早晨和傍晚,夏天天亮的比較早,天剛亮就可以開釣,一直釣到太陽曬到窩子上收竿,傍晚來得遲,從太陽落山開始,一直釣到看不見浮漂,寒露前後,隨著天氣慢慢變涼,魚的早晚有些變化,釣早晨不再是早晨,而是上晝半,釣傍晚不再是太陽落山而是下晝半,上晝半和下晝半是一種傳統的說法,也就是上午九點左右和下午四點左右,這兩個時段,而且晴天和陰天溫度高和溫度低還是有一樣的,春秋兩季的陰天、午時是能照樣釣魚的,而在三伏天之中,午時魚是難釣的,有句不是說“神仙都難釣午時魚”夏天的中午魚是不好釣的,夏天可以夜釣,晚上釣鯰魚鯉魚,畢竟晚上沒有白天那麼熱,所以一定要掌握魚的活動規律。
四、地勢(釣位)
1、淺水處的點:要找深坑、深溝;
2、深水處的點:要選擇土坑、坡與平面的交接處;
3、地形多變的點:要找小塊平坦、平道;
4、平底處的點:要找有溝、有坡、有坎的地方,尤其是坡與平面的交界處,有溝有坎,是魚的必經之道。
五、水質
來到河邊是釣還是不釣,是釣淺水還是釣深水,是釣上層魚還是釣底層魚,是由水質來決定的,水質有渾清之分,肥瘦之分,好水和壞水之分,渾水有泥渾水和淡渾水兩種,清水有純清水和養殖清水等,肥水和瘦水,涇渭分明,好水和壞水,一聞便知。
如果是渾水,陰天或雨天,不要下釣,改在晴天來釣,養殖清水可釣深、釣遠,如果是肥水,呈油綠色,不論晴天陰天要釣浮食,釣中上層魚應以釣鰱鱅魚為主。是瘦水,水質為淺黃色,不論陰晴都能釣底,有腥味的水,為有魚,為好水,有臭味的水,臭氣刺鼻,為壞水,壞水裡是沒有魚的。
看水質與布窩有關,渾水要用顯色餌,如白酒米,灰面等,清水能用本色餌,如糠餌、顆粒飼料等,肥水應打小窩,瘦水能打大窩,釣餌多變,一般應與窩餌同步,渾水當中,更要選擇活餌。
六、魚星(魚道)
人行久了成為“路”,鳥歇長了糞為途,魚道見魚泡,所以,任何生物的活動都會留下些痕跡的。
所謂找魚道,我的方法是這樣:到釣點,不要打窩,切記切記!然後拿出四米五的杆,裝好釣組上稍硬餌,依次先由深水逐次到淺水進行反覆試釣,每次一兩分鐘,一旦有口,要再次該點試釣,若再有口吃鉤,一般可定位魚道,同樣方法試兩到三個點,經反覆幾次,就會找到某個點的魚口特別多,或許就是魚道,而且非同反響。
注意:找魚道有時候是要耗時間,要耐著寂寞。
魚不但有魚道,魚還有天然的窩子。比如:早春低水溫期魚聚灘扎草的時候較多,亮水打窩誘魚效果不佳;盛夏中午大魚歸深歸心;秋魚愛扎旮旯;冰釣最好尋草等等,一定都是有規律的!各季節:清晨、中午、夜晚魚都喜歡在什麼地方待著?其轉移路線就應該是魚道吧?跨季節,魚同樣有大遷徙的魚道。我的經驗是:七八米寬的河渠,魚道一般在中間,十米以上的河渠,一般在離岸三到四米處。釣前先用釣具試釣並探底,如是流水,要找流水與緩水交界處。蒲草要比蘆草好,蒲草中的鯉魚較蘆草中的愛吃鉤好釣,浮萍要比扎毛好,但扎毛中有路的例外。早十時前釣陽,十時後釣陰。不同水域,底情也不盡相同。
七、漂相
魚咬鉤漂相,大致分為頂漂,黑漂,移漂,不同的魚種,不同的個頭咬鉤時給出的漂相是不一樣的,溫馴魚與兇猛魚漂相有很大的區別。漂相就是透過浮漂的這些變化特徵,來判斷是什麼樣的魚在咬鉤,如鯽魚咬鉤先點幾下後,頂漂是典型漂相,懸墜釣的頓口,也是鯽魚咬鉤漂相鯉魚咬鉤,先點漂後黑漂是典型漂相,草魚咬鉤,點幾下或搖擺之後黑漂中會相應走漂。
實踐出真知。經常在各種平臺有很多人教調標的,個人認為初學者多看多學習,對於少走彎路是有一定的幫助,有很多是可以學以致用的。
可是,在平常的釣魚中,本人覺得釣無定律,不要去追求別人所說的調幾釣幾,大魚訊號大,小魚訊號小,根據自己想要釣的魚種去調漂,大魚釣頓。
最後,祝各位釣友多釣大魚、天天爆護、老婆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