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軍。 |
奈米科技與再生醫學的交叉融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在大灣區科學論壇奈米科學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生物材料與高階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院長王迎軍用翔實的案例,展示了該領域技術發展可能帶給患者的福祉。
“幾年前,一位60歲的加拿大籍患者被診斷為右髖臼血管肉瘤,美加兩國醫療機構均無法為其進行手術。”王迎軍說,由於發病部位骨量少、神經細胞多,手術風險極大。在國內,結合AI、3D技術,採用再生修復生物材料,該患者成功接受手術,術後4周已能康復行走。
王迎軍表示,新型生物材料的主要特點是智慧化、精準化、生命化、多功能化,而要推動這類材料走向臨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醫療器械不同於手錶、手機等商品,它的落地不僅需要技術成熟,還需要監管審批、政策配套等,確保安全、可靠、有效。
在王迎軍看來,從監管、註冊審批到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配套,這些工作不能全部由科研人員去完成。“我們研究院就是在探索一條新的路徑,在孵化高階成果的同時,監管方面就開始介入,一邊做研究,一邊促轉化;監管、法規、生產風險管理等同時進行,這將大大提高高階醫療器械轉化落地速度,讓成果儘快變成產品,服務患者。”她說。
王迎軍非常看重大灣區科學論壇這一平臺。“高階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不是一個學科、一個領域的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她說,粵港澳大灣區民間基金活躍,投資人在這樣的科學論壇上能夠了解到最新的科研趨勢,有助於其判斷應將資金投入哪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