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ie今年29歲,在一家科技公司市場部服務。
她是一個元宇宙論堅定的懷疑論者,直到她的兩位同事各自將家裡的VR頭設帶到了辦公室裡,並在午休時間旁若無人地在休息區打起了虛擬乒乓球。
這原本只是VR裝置中一個早期的成熟應用,但是Winnie卻大受震撼。她第一次感受到雙人實時線上時,那種沉浸式的絲滑感受。裝置會根據手柄的角度與速度變化,將擊球這件事情精準地模擬在一個虛擬球檯上。
“領導用了都說好。”
從此,VR乒乓球、VR網球等“VR運動”就成為了辦公室的長青專案,融入成為該部門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儘管沒有人將這種看似低階的遊戲稱之為“元宇宙”。但這些競技類的實時互動遊戲,的確在場景上符合元宇宙早期探索的模樣。例如Roblx就曾經將元宇宙歸納出八個要素:
“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文明”
而在一個競技遊戲中,玩家擁有天然的陣營、透過體感和視覺進行的互動邏輯、低延時的實時互動、競技遊戲本身的計分系統。更重要的是,它成功擬合了一個線下的場景,將它用比較高近似度的方式搬遷到了網際網路上。
VR乒乓球顯然不是元宇宙,背後的技術也不復雜,但卻是一個初階元宇宙的樣子,未來也或許也將成為元宇宙的沉浸式場景之一。
換言之,這是一個場景探索大於技術探索的“古早”嘗試。
這種“VR啟蒙”喚醒了Winnie對於身邊元宇宙早期痕跡的探索慾望。
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場景正在被“動態地”“揉進”網際網路的世界中。在過去,網際網路意味著文字、影象與資訊的傳遞。在網際網路上使用微信、看電影、聽音樂、寫文件,已經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
但是在現在,越來越多立體的資訊被放入到網際網路當中,並以實時的方式與人發生各式各樣的互動。而這種立體互動,大部分時候又都與“運動”這件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比如Winnie在國貿辦活動,意外地發現酒店裡竟然裝著當下時興的FITURE健身鏡。透過一面智慧鏡子,可以與無數教練在鏡子前做動作擬合。而鏡子也可以透過動作姿態的呈現,來獲得針對性改進意見和動作評分。
“要是能搞個直播模式,或者在異地戀模式,讓身處不同地方的情侶一起健身就好了。”顯然,Winnie對這類產品,已經有著比魔鏡產品經理更多的期待。
不過,現在已經有更多的產品正在滿足Winnie對於互動性的想象。而對於Winnie來說,承擔起這個新功能的是Winnie新買的家用動感單車。
作為一個熱愛騎行的南方女生,北京的冬天對Winnie顯然是不夠友好的。作為替代,Winnie在雙十一給自己買了Keep動感單車。
用Winnie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把‘互動性’寫在臉上的產品——大屏、直播、智慧變阻。你甚至可以邊看Keep直播、邊參加直播PK、再順便發幾個彈幕。而這臺裝置還能像一個暖男,在你蹬不上去的時候,智慧降低一點阻力。
在這樣的產品面前,你甚至已經可以想象到,未來螢幕變成VR的樣子。
在北京的Winnie,未來或許可以和遠在美國讀書的男友,同時在一套由VR構建的環青海湖賽道上競速。智慧變阻的單車可以模擬上下坡道,頭顯則用來為場景建模。當然,如果青海湖還不夠酷,霍格沃茲也並沒有什麼不可。
透過裝置革新,異地戀情侶可以一起騎個車。不僅增進感情,還可以每天檢查彼此的身體健康狀況。誰輸了,誰就再加練3公里。
一次由健身開始的“場景革命”
健身是一個天然的跟場景高度關聯的行為。
如果我們要騎車,我們會找一條公路;如果要打球,我們要拿著球,約好友去球場;如果要健身指導,我們要預約教練到對應的工作室。
對於“運動”這個行為而言,場景一直是個“集權者”。
如果沒有“場景”的支援,運動愛好者便很難開展對應的活動。而另一方面,這些場景是過去的網際網路所無法替代的:影片再好,依然不如健身教練手把手帶練;遊戲體驗再豐富,也無法讓替代我背身單打入筐時的暢快。
而擊穿這種“場景集權”源於兩個動力,一個是疫情、一個是科技。前者讓大量的線下場景無法使用;而後者為前者提供了新的選項,並因為前者的紅利而加速發展。
以美國“互動健身”公司Peloton為例,在疫情發生後用戶數量、總收入都完成了翻倍。公司股價也從疫情前的17美元上漲到疫情後的171美元。這讓Peloton幾乎成為既Zoom之後,美股市場在疫情期間的最大贏家之一。
在中國市場,Keep的活躍使用者規模也完成了一次快速爬坡。報告顯示,疫情期間Keep日活使用者同樣上漲超過60%,並在今年初拿下了3.6億美元的F輪融資。
Keep、Peloton等國內外頭部公司的使命之一,是透過技術手段和平臺建設,不斷加速推出基於家用場景的健身解決方案。無論是智慧動感單車、健身鏡、心率手環,還是平臺中的趣味課程、健身遊戲、直播PK,都是這套解決方案閉環的一部分。
從實際結果來看,這些科技手段的塑造雖然為家庭場景服務,但是從根本是對傳統地理場景的顛覆,從而將健身場景從“集權模式”,切換到“隨時隨地”的存在方式。
而這與元宇宙對於現實場景的移植類似,“替換”與“升級”是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
首先,場景被裝置打碎、變成分散式的存在。
智慧單車在哪裡,車道就在哪裡;魔鏡在哪裡,教練課程就在哪裡;VR裝置在哪裡,乒乓球桌就在哪裡。
在過去的場景中,球網、球拍等裝置服務於球場的地理空間;而在科技時代下,裝置本身就是場景,裝置的分散式程度,決定了場景的分散式程度。
其次,技術會把分散式的場景串聯起來。
以Keep這類運動科技公司為例,它們同時擁有強大的使用者生態和內容生態。那麼Keep便可以成為一個線上空間的串聯者,讓大量的使用者置身於同一個數字空間中。
這個空間既可以是私域式的,如朋友、情侶之間的空間,甚至一人玩的小遊戲;也可以是公域式的,如頭部KOL的直播間裡,可以承載數十萬人同時踩動感單車。
這種新物種,一方面是“空間”意義上的:在數字空間裡,既沒有物理定律、也沒有建築原材料,從理論上來講,這個空間可以是極度浪漫想象的。
如Roblx的元宇宙演唱會里,演唱者的畫風可能是一個“超級巨人”的形象,藝術道具則會懸浮在天空的各個角落。
在國內,Keep等平臺也做過一些遊戲化課程的嘗試。其中最深入人心的跨界組合,莫過於將課程與拳皇課程結合在了一起,推出了定製化的拳擊課程。
Keep副總裁劉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健身天然擁有的社群屬性裡,會自然生長出各種社群形態,比如“直播形式背後就是團體課的形式”。
健身場景的陪伴性相對於電商主播來說更強,而技術則為這些內容主播提供了深入場景的可能性。比如在Peloton上,當一位健身教練看到有使用者第100次來參加課程的時候,就會呼籲所有線上所有會員來恭喜這位使用者,並請這位“百次使用者”在課程中來帶領大家騎一段。
未來在類似Keep這樣的平臺,或許也會出現諸如李佳琦、薇婭這樣的健身頭部KOL。
因此,在VR等技術徹底成熟之前,如透過計算機視覺互動、線上直播呈現等已經成熟的技術去強化使用者與平臺之間的聯絡。在元宇宙之前,先把整個虛擬生態建立起來,同樣也是Keep、Peloton等具有內容核心壁壘的公司需要去認真考慮的。
加速科技探索
如果必須要做一個現階段商業型別上的比喻,以Keep為代表的線上健身公司的未來,或許將是蘋果+奈飛的模式——單純的硬體或軟體的內容生態,都不足以支撐起一個生態閉環。
從使用者角度而言,消費者往往更願意將它們簡單視作一家優秀的內容社群公司,一個運動內容領域的“奈飛”。
使用者在Keep上可以獲得海量的課程與社群內容互動,而這種互動沉浸式體驗則會遷移到一部分“貨幣化”的能力:一方面,大家喜歡這家公司,對品牌有深刻的運動品牌聯想,也因此有為Keep品牌付費的意願;另一方面,大家在內容社群裡打開了對智慧硬體的想象力,進而願意為更沉浸式的健身體驗付費。
因此從營收結構上來講,Keep與Peloton正在越來越像一家智慧硬體公司,一個運動健身領域的“蘋果”。
據Peloton財報資料顯示,其以賣動感單車為主的動感單車等硬體業務銷售額,大概佔了其總收入的80%。而在國內,Keep在消費品端的營收也突破10億,同樣已經超越了國內行業裡大部分傳統玩家。
這種業務與消費者感知上的錯配,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外頭部社群對於未來場景化發展的共識:
沒有線上場景社群的支援,線下裝置就失去了活力;沒有了線下裝置對場景的重塑,線上場景也失去了想象力。
從業務線來看,Keep與Peloton等諸多型別平臺的運動智慧硬體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的健身裝置,例如智慧健身鏡、動感單車、跑步機、走步機等;另一類則是資料收集裝置,例如智慧手環、體脂稱、智慧運動鞋、揮拍感測器等。
前者可以幫助企業打造出一個智慧場景,後者則可以幫助平臺完善一個數據閉環。
比如在Keep直播間,目前就已經可以呈現一些最簡單的手環使用者互動。當用戶帶上Keep手環跟隨主播進行鍛鍊,在螢幕左邊欄就會呈現出透過手環記錄的使用者卡路里實時排名。
從健康平臺的角度而言,資料收集的閉環會讓平臺更懂使用者,進而設計出更合理的課程場景,甚至是包含營養課程在內的“全案解決方案”。但如果以數字空間的角度來說,脂肪率、心率等身體指標,可以讓整個數字空間更懂使用者。
例如,體脂率10%和體脂率27%的人,在空間中行走的感覺必然是不同的;同一個人的心率從60上升到120,或許也意味著他在場景中的心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階段,元宇宙遊戲更多是單純從線上對使用者做資訊輸出。而只有健身平臺,存在透過物理世界的裝置,去直接做場景的營造;再用生物指標監控,反向瞭解使用者資料,形成使用者與平臺之間的雙向資訊流動——這恰好也是目前元宇宙生態中最缺乏的環節。
而要達成這種沉浸式的場景轉換,必然是需要持續的科技投入才能做到。
而巨頭也在不斷加速佈局健身生態,例如Facebook母公司Mata最近就官宣收購了一家VR健身平臺Supernatural,加速了其在健身場景中的生態能力。
在國內,Keep率先完成了平臺社群、健身遊戲開發、全系列健身裝置、資料收集裝置的全產業鏈佈局。
一個必然的大趨勢是,線上健身公司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平臺,而是會成為專注於健身場景的科技公司。
“元宇宙”的暗門?
當我們想起“元宇宙”時,很多人都會想起“缸中之腦”的想象。
我們害怕遙遠未來的“元宇宙”,可能會剝奪我們對身體的控制力。但相反,元宇宙取代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基於過去地理位置的場景。場景被解放了,身體反而有更大的自由。
而當我們站在元宇宙的起點,健身反而成為沒有那麼多人關注的“暗門”,或許在未來逐步發展成為消費級元宇宙的一個殺手級應用。
它對於“場景”充分依賴,所以可以讓元宇宙大展宏圖;
它對於身體感知充分,可以成為深度元宇宙的一扇門;
它又是現代白領在工作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符合高頻、剛需的特徵。
雖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革命者,但是健身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革命物件”。而基於科技賦能下的健康應用場景,未來也必然會誕生更多的科技新物種。
·《Why the Sport Industry must be aware and understand the Metaverse?》,LaSource
*注:為了方便閱讀,Winnie是基於多個採訪物件訪談內容集合的虛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