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一篇文章表明,阿拉斯加北冰洋北部地區已經發現前所未有的現象,有毒藻類大面積繁殖,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現象,這對海洋野生動物和依賴海洋資源的人口造成很大威脅。
儘管海洋中的微小藻類通常是有益的,是海洋食物網的基礎,但一些物種會產生強大的神經毒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和野生動物。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科學家收集了白令海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的楚科奇海(Chukchi Seas)和波弗特海(Beaufort Seas)的2018年到2019年的海底沉積物和表層海水樣本。沉積物樣本使研究人員能夠計算並繪製海底沉積物圖譜,圖譜顯示,當有些藻類在常溫常態下一直處於休眠期,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部分藻類就開始發芽或孵化,新孵化出的細胞遊離到水面,就開始利用太陽能的能量開始繁殖,大量繁殖後,就產生一種名叫石蛤毒素的神經毒素。當藻類被魚類和貝類食用後毒素會累積到對人類和野生動物構成危險的水平。研究發現在魚類中,胃、腎和肝臟等消化和排洩器官的毒素水平可能很高,但肌肉和魚卵的毒素水平很低。魚類可能是潛在的毒素載體,在人類當中,由於該原因引起的中毒綜合徵被稱為麻痺性貝類中毒,其症狀包括嘴唇刺痛、呼吸窘迫導致死亡。這種毒素還會導致大型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等海洋野生動物生病和死亡,這對依賴各種海洋資源作為食物的阿拉斯加北部和西部沿海社群的居民造成嚴重威脅。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快報》2021年第20期,李恆吉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