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最早是由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這個理論不好理解,因為這不在我們的常規認知範疇之內。
對於時間相對論,每個人卻都有過主觀的感受——有的時候感覺時光飛逝,有的時候感覺度日如年。
儘管有這些感受,大多數人依舊會認為時間是絕對的,只是主觀感受上有所不同罷了。
楊定一博士所著《時間的陷阱》,也主要是從個人心理體驗的層面,講述時間的觀念。
不過,為了打破一般人對於大腦的常規認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書裡的感受、理論,楊定一博士先從物理學角度闡述時間觀。
這篇文章也是基於這部分有關物理學的內容做分享。
大多數人都已經瞭解到,如果一個飛行器,執行速度像光速一樣快,那麼這個飛行器上的時間,會跟地球上的時間不一樣。
不過,這不僅僅是主觀感受。如果在這個飛行器上,放一塊手錶,這個手錶上顯示的時間,也會發生變化。
時間不僅僅會受到速度的影響,還會受到海拔高度的影響。高海拔地區的手錶,走的往往比低海拔的手錶快一些。
對於這一點,大多數人很難理解,會覺得“太科幻了”。人類受到感官的限制,會容易理解三維時空中發生的現象,一旦超過了這個維度,就很難理解了。
時間跟空間是分不開的。
雖然一個人和地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很少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地球本身一直在運動,同時,整個宇宙也在迅速地膨脹,這一點也會影響到地球的執行,進而影響到人類。
對於其他星球對地球的影響,可以參考荷蘭科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發現——鐘擺共振。
原本執行速度不一樣的單擺,隔著空氣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執行會達到同步。
在肉眼看不見的時空中,物體也在被互相牽扯。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為了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下,天體之間的無形吸引力,科學家們創造出了“暗物質”這個詞語。
由此可見,宇宙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的環境下,地球上的時間也與以前有所不同。
也就是說,人們腦海中,那個“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固定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個小時有六十分鐘,每分鐘有六十秒,每秒是個固定的常數”的觀念,是人為構造的,連用來計時的儀器,都在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楊定一博士的這本《時間的陷阱》,並不是很好理解,需要一遍一遍的去感悟。
他想在書中提醒我們:一個人遭遇的困境,是因為被時間困住了,而時間本身,是頭腦虛擬出來的現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