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的勝利,徹底擊垮了國民黨軍隊,毛澤東吟詩一首: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解放軍乘勝追擊國軍殘兵敗將,直至把蔣軍追到了大海里的幾個孤島上, 到了這個時間點已經是三年解放戰爭的後期了,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卻發生瞭解放軍戰爭史上罕見的一次全軍覆滅,9000多人戰死被俘,它就是金門戰役,現在臺灣成為“寧古頭戰役”。
本來解放軍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勢如破竹,怎麼到了金門戰役就失敗了,而且是全軍覆滅,這是什麼原因呢?筆者看過不少關於金門戰役的一些資料,有的說是輕敵,有的說是國民軍隊人多勢眾,其實說得也不錯,但是不夠全面,本文從幾方面總結一些觀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進攻金門的部隊指揮混亂,為啥這樣說呢,因為派去的是三個團,也就是說最大指揮官是團長,三個團各不隸屬,每個團長只是能指揮自己所在的團,這樣就失去了協同作戰效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本來奪島登陸作戰就需要海陸空協同,在沒有海軍和空軍的情況下,連陸軍指揮也不統一指揮,三個團沒有一個統一指揮的師級隨同登陸指揮作戰,三個團只是簡單地從任務上分主攻和助攻之別。
第二點是指揮官缺乏對潮汐規律的掌握,解放軍攻金門島的第一梯隊達到灘頭後,潮水退卻了十幾米,所有搶灘的船隻能擱淺在灘頭,而無法返回對岸運送第二梯隊的作戰部隊,這就造成了攻擊部隊後援難以為繼,整整三天三夜,陸地的這一邊解放軍戰士眼巴巴的望著對岸的兄弟部隊血染大海,而無法前去支援。
這就說明指揮官戰前沒有考慮潮汐的規律,甚至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作為一個指揮官不說要具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與戰爭有關的知識還是要具備的,而且這一點是金門戰役失敗的最關鍵的點,如果後援部隊到達,即使不勝,也不會敗的那麼慘,以至於全軍覆滅。
第三點金門島上的老百姓對於解放軍來說是陌生的,同樣金門島上的老百姓對解放軍也是陌生的,甚至是對立的,解放軍在島上灘頭嗜血鏖戰之際,金門上很多老百姓都登高看熱鬧,不少船工給重金都不願意開船支援,很多登陸船隻只得由不諳水性的解放軍戰士駕駛,結果可想而知。
第四點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便苦心經營臺灣,他命令湯恩伯派軍機炸燬沿海的所有船隻,包括浙江,福建,甚至連江蘇的船隻也要炸燬,這次登島作戰的三百多艘船隻也是解放軍28軍將船隻沉沒水下才倖免於難,渡海登陸作戰,對於當時的解放軍來說是一個新課題,但是指揮員仍然是大陸步兵人海戰術的思想,沒有陸海空協同作戰,面對國民黨的海空軍的狂轟濫炸,解放軍無計可施。
第五點蔣介石任選良將,國民黨金門戰役之所以能保全了金門,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用對了人。大家都知道,胡璉是陝西人,黃埔四期學生,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嫡系愛將,被稱為“常勝將軍”,國民黨的12兵團慘敗後,胡璉肩負蔣介石命他重組12兵團的任務,為此他提出,“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成師,九縣成軍”的徵兵辦法,短短數月之內就使十二兵團恢復成軍。
蔣介石給予評價:“有十二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就有中華民國。”把胡璉抬到了一個相當嚇人的高度。胡璉指揮金門戰役時,自知此去凶多吉少,於是把全部私人家當也就是十幾根金條當面分給他的軍長,師長。在蔣軍中,胡璉是有“俠帥”之譽的,蔣介石在關鍵時刻啟用胡璉,的確是棋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