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高中大不同
1.知識量變大
初高中之間各學科知識點的聯絡較密切,但知識量上相差非常大。
舉個例子,英語單詞量,初中大綱有1500-1600個,而高中則是3500詞+500短語(新高考3200+附增詞彙)。再拿語文來說,初中文言文多是小故事、寓言、散文,高中要學的長篇的人物傳記和論述文章就特別多。所以在新高一一開始很多學生會有“撞牆”的感覺。
2.高一內容在高考直接考察
由於高中知識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學的知識更多是實現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度,比如有理數、線段與角等內容,在中考中並不直接去考查或佔比較小。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學的知識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數學大概考65分左右),在急速適應的過程中要掌握和吃透知識點,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3.思維方式不同
與初中相比,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生變化。初中的知識相對淺顯,重視知識的結果。高中則更重視知識內在聯絡和其形成過程,要求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所學知識要融會貫通,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都有較高的要求。
所以,在從初中到高中的銜接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關鍵。
4.授課方式不同
初中教師常常採用直觀形象教學方法,多反覆講解,教師要用較多的時間給學生以具體輔導。
進入高中後,教師上課更注重分析,反覆講解的做法少了,學生活動多了,許多問題要求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而且高中學科多,教師多,每個教師教學方法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經常不一致,所以,只有適應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自己的學習。
二、高中怎麼心理除錯,快速適應?
對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說,由於環境的改變、學習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發育,使很多同學感到不適應,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常見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問題,編者希望教育者和家長能充分認識這個問題,並以此為切入點,對症下藥,有針對性的進行適應性教育,努力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儘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培養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好基礎。
1. 優越感帶來的驕傲心理
經過三年的拼搏,有的學生進入重點高中不知不覺地就開始飄飄然,可能對高中學習的難度上認識不足,以為可以考前再複習就可以過關,殊不知高中的課程難度大,聯絡密切,節奏非常緊張,很容易在一開始的基礎知識掌握上就出問題。
要克服此驕傲心理,需注意:首先,一分為二的看待自己和別人,同在一個學校學習,在學習能力和經歷上一般都有相似或相近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聰明者善於運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其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今天的成績不代表明天或永遠的成績,過去只屬於過去。只有謙虛謹慎,不斷努力,調整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競爭,才能更上一層樓。
2. 壓抑感帶來的焦慮心理
進入高中後,學科門類增加,課業負擔加重,學習競爭更加激烈,這就使一部分基礎不夠紮實、方法不甚得當、適應性不強的學生成績滑坡、逃避溝通,感到壓力比初中沉重多了。另外,由於到了新的環境,離開原來的同學和老師,一下子還沒有完全融合到新的班集體中,容易產生孤獨感。因此,可能心事重重,誠惶誠恐,失去了應有的歡笑和青春活力,整日處在一種壓抑和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之中。
要矯治這種焦慮壓抑心理,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嘗試:一、用科學的人生觀武裝自己。人生道路並非一帆風順,要以頑強的意志來承受挫折,變壓力為動力,依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人生軌跡。二、創造條件,轉化矛盾。遇到困難決不能自暴自棄、消極對待;相反,應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勇於攀登。三、積極地認識和接受新朋友,主動去適應高中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可把高中老師的不足和初中教師的長處相比,不同老師有不同的風格和優點。
3. 失落感帶來的自卑心理
能考入高中,特別是重點中學的學生,原先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一般都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有的成績可能一下落到班級中下等。過去一直處於順境中,習慣於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讚揚,獲得不少的榮譽,但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卻非常脆弱。如今順境發生逆轉,加上考試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逐漸對學習喪失信心,產生了對自己的懷疑,伴隨而來的羞恥感、失落感,導致自卑心理障礙,跌入失望、痛苦與自責之中而不能自拔。
開啟自卑心理的鑰匙:(1)給予熱忱的尊重和理解。平等地、平常心地對待遭受挫折、學習困難的孩子們,設身處地多想想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用“不看結果,只看過程”的道理,開啟他們的心靈,重塑信心,敢於直麵人生,勇於克服困難。(2)進行正確的成才教育。強調求真,學會做人,宣傳“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觀點,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發掘自己的潛能,發展自己的個性。(3)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孩子均非愚笨,問題多出在方法不對上。因此關鍵就在於引導他們掌握聽課技巧,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及時進行預習、複習、精心選擇練習等。
4. 競爭感帶來嫉妒、保守心理
絕大多數同學以“考上大學”為奮鬥目標,學習努力勤奮、好勝而不甘落後,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正常的競爭機制有利於激發孩子積極向上、分發進取,但不適當的競爭,卻導致某些孩子滋生嫉妒、保守等不良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對別人冷嘲熱諷、挖苦打擊;另一方面,在人前似乎對成績不在意,而在背後卻拼命用功,暗地較勁,有時甚至只顧自己,不關心他人,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懂的裝不懂,一問三不知。
從兩個方面來引導:首先,集體主義教育。教育孩子走出狹隘的個人主義小圈子,以寬廣的胸懷處理人際關係,社會上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學習生活中也是如此。個人進步離不開集體,集體是個人健康成長的環境。然後,引導孩子梳理正確的競爭觀念,積極參與營造“比、學、趕、超、幫”的良好學習氛圍。一方面要敢於承認他人的長處,虛心向他人請教。另一方面,樂於分享好方法、好經驗,這樣大家就都有更多的效果好的方法了。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初高中的區別和除錯建議,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