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事情越來越多,可是精力明顯不濟,有些力不從心。
為了多做些事情,必須合理運動,以保證體力線上。
熱了二十分鐘的身,跑了一個小時的步,放鬆了十分鐘,拉伸筋,放鬆臀和腰……一套動作下來,兩個小時過去了,也累個夠嗆,好在腦殼清明瞭。癱倒在瑜伽墊上,躺屍式。
扭頭看到書架最下面的大塊頭——《三毛全集》,一時心動,拿了過來。
書是在地攤上買的。
當時生活條件差,正版書很少有人買,太貴了。學校後面的整條街都是盜版書店,正版也有,賣出的少。老闆也好,允許大家在店裡讀書?很多老闆為了方便個頭矮小的同學,把二手書堆在地上,自取。放學後去書店刷臉一度成為我兒時樂趣。
當時除了在店裡看,也買盜版書解渴,攢很久的錢,買一本書,大家排隊傳閱,買書的第一個,這是所有權人的特權。當時還沒有普及電子裝置,業餘生活就是玩耍,看書,雖然不如現在豐富,內心確實安寧的很。
當時的盜版書很多都是大塊頭,各種全集:魯迅、矛盾、巴金、路遙……字小書厚拿起來沉甸甸的,十分質感,是幸福的感覺。不像現在,小冊子很多,封面花哨,質量不太好說。當然,現在也有全集,按摞,幾大厚本,很少有一本全包的。雖然看起來舒服多了,可是卻少了兒時樂趣,沒了明知做錯事(當時賣盜版查的不嚴,但是也知道不對),卻依然快樂幸福的小確幸。
錯事也因此有了面紗,多了份朦朧美。
當時最喜歡的書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也是我的啟蒙書,讓我愛上了看書。雖然這麼些年過來了,我依然自認為是個不會讀書的人,總歸沒有完全放棄。
三毛是同學推薦的,當時讀來不太懂,只是覺得文筆好,文字優美,可是有點憂愁,有點落寞。
小孩子哪裡明白,只覺得讀起來心裡有點難受,也說不出來為什麼。
那是一個書籍匱乏的時代,有書讀就很不錯了,哪管懂不懂,難受不難受,看完再說。
日子慢慢的好起來了,可是精力分散的不成樣子,讀書成了偶然。當時一本書鑽被窩打手電也得快快看完,現在,一個兩個月也不見得讀完。
《三毛全集》成了我記憶深處的一縷光,是兒時讀書的快樂時光。
再後來,重讀過,她的作品由內而外地浸染著悲劇的美感。她滿是淚水的真純筆觸向人們一點點展示她在人間無助的掙扎,生活的艱辛,以及對生命的感悟。三毛的作品以悲情為基調。她憂鬱的蜷縮在一個人的世界,感受著內在的自我碰撞。 她是封閉和孤獨的,因此她更多的關注自我,細微的變化在她眼裡都被無限放大成為傷,結了疤,痕跡永相隨,永遠無法徹底痊癒。
所以痛苦悲傷是她人生底色。
荷西走了,她總是勸自己放下,可是,卻做不到。她說:“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她放不下,所以,跟著他走了
愛情是什麼,為什麼讓人生死相許。
女子才情自古和敏感多愁掛鉤,三毛入了局。
她出不來,也回不來了……
惟願精神不朽!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中國臺灣當代女作家、旅行家
她已經不在了,可是她的文章依然可以打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