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王爺洞前的平臺上,極目遠眺榕江南河,自縣城河婆逶迤而來,九曲迴旋,在曲湖和員埔之處形成一個巨大的天然太極圖,湖光學校和員東學校又剛剛好成為兩個漂亮的太極眼。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登斯洞也,上下天光,明堂廣闊,碧水悠悠,一覽眾山小,心曠神怡,一身的疲憊瞬間消失殆盡。
這大自然的無私恩賜也更增加了大王爺洞的神秘傳說。
告別大王爺洞,走一段下山路,來到大王爺廟。供奉三山國王的主殿已經完工,其他建築正在建設中。目前還只是個大概的輪廓,也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善男信女,進香朝拜,香火日益鼎盛。此時雖是下午時光,來遊玩的人群還是絡繹不絕。
我們虔誠地在大王爺洞和大王爺廟擺上水果、糖果等貢品,秉燭焚香祈禱,祈求三山國王庇佑我們閤家身體健康、平安順利、四時吉祥。
廟祝熱情地沏上熱茶,邀請我們喝茶聊天,享受天然氧吧,暢享國泰民安。講述三山國王的傳說故事;講述整個旅遊區的規劃建設。在短短的十六個月就建設成目前這個規模,實屬不易。雖不是上好的茶葉,但用甘甜的山泉沖泡出來的茶湯和我們平時用自來水沖泡的茶湯完全不一樣,入口順滑甘醇,飲後口齒留香,喉嚨回甘生津。
夕陽下,站在高臺邊上,透過灰濛濛的天氣,可以依稀的望見少時求學的學校。
想走出這座大山,不再與泥土打交道;走進高樓大廈,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理想生活,這裡是第一步。讀書是當時唯一有可能實現夢想的途徑。
小學就讀的學校叫四和小學。新塘埔、石圳坑和黃蓮湖三個自然村的小孩都在這所學校就讀,這三個村的人口比較少因此學生的數量也較少,師資水平相對比較低(地方偏僻,當地村居經濟差沒能力補貼老師,沒有老師願意來四和小學教書,除了個別家是本村的公辦教師以外其他的基本是從村裡請來的相對有點文化的代課老師),教育水平比較落後,升學率在鎮裡排名一直都是墊底的,一提到四和小學都嗤之以鼻,不屑一提。“金山腳下人”曾經是外村人對家鄉村裡人的貶義稱呼。自己也一直因為是山旮旯的“金山腳下人”而自卑,認為成績上不去是因為自己出生地的錯。在五年級一次家長會的時候,貝敬之校長以“金山腳下人”為由為學校的教育水平低下辯護時,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父親說:“金山,是古時霖田都(河婆六約)地裡標誌,也是現在揭西縣內三大名山之一,怎麼能自己貶低自己呢?教育水平落後於別人,應該找自己的問題,問題出在哪裡……”在家長會現場的我,剎時覺得父親很偉大!他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眼光和思維!自那場家長會後我對自己的由於“出身低微”而自卑的心理,有了很大的改變;明白了自己透過努力學習一定不會因為是帶著“金山腳下人”烙印而沒有出息,更因為金山是揭西縣三大名山而自豪。書似乎也更容易讀了,解題的思路似乎也更寬闊了。我好像也並不比那些地處平原的村子的學生差。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