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有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包括2萬5千多名齊魯兒女。他們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沒有後退一步,用鮮血和生命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如今,這股偉大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未來,它將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你們再來進攻,還把你們打下來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兵器館裡,陳列著一架編號為079的銀灰色戰鷹,它就是著名戰鬥英雄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殲擊機。它身上的9顆紅星,述說著曾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戰績……
在戰爭中,成立不久的中國空軍一鳴驚人。志願軍空軍某師第九團第一大隊在隊長王海的率領下,參加空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每架戰機上都塗上了象徵著擊落敵機的紅五星,成為共和國空軍的第一支王牌飛行隊,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威海人王海戰功卓著,志願軍領導機關特決定給他記特等功、一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1984年7月,身為空軍副司令員的王海陪同當時的國防部部長張愛萍訪問美國。在會談開始前,張愛萍同志向美方介紹我方成員,到王海時,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加布裡埃爾走到王海面前,握住王海的手說:“你就是朝鮮戰場上的王海?我當年就是被你打下來的。”王海說:“如果你們再來進攻我們,我們還要把你們打下來。”
戰爭淬鍊軍隊本色。1950年11月,誕生於膠東大地的二十七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第八十、第八十一師擊斃美軍第七師三十一團團長麥克萊恩並繳獲其團旗。這個團已有100多年建軍史、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入侵西伯利亞戰功顯赫而獲“北極熊團”稱號。
最終,“北極熊團”不敵我志願軍的英勇神武,連同美軍第七師三十二團1個營以及1個炮兵營被全殲於新興裡及以南地區。我軍創造了以劣勢裝備全殲美軍一個加強步兵團的光輝戰例。“北極熊團”的藍色團旗,現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
“北極熊團”被全殲,再一次證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這個基本道理,不僅適用於過去,也適用於將來。
在“以少勝多”“以劣勝優”的戰場上,第二十七軍共殲敵2.1萬餘人,有2.2萬餘人立功,湧現出以血肉之軀當炮架的“一級英雄”孔慶三以及於春田、孫慶雲、王元義、劉福海、於憲桂(女)、李耘田等戰鬥英雄。還有更多默默無聞的齊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甚至永遠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他們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和機智靈活的戰鬥作風,生動地表現了志願軍對和平事業無比忠誠的高貴品質,以及藐視敵人、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他們的英雄業績,山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在眾多抗美援朝英雄中,全國共有50人獲得“一級英雄”稱號,4人獲得“一級模範”稱號。在這54人中,山東籍將士佔四分之一。除二十七軍外,還有二十軍、二十六軍、三十八軍等多支山東走出的鐵軍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參軍、支前,到戰場上去
山東作為革命老區,在抗美援朝開始後,各地掀起新的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熱潮。1950年12月3日,《大眾日報》登載了團中央號召青年團員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訊息,之後20多天時間,就有12000多名青年報名參加軍事幹部學校。
1950年至1953年,全省共參軍28萬餘人。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動人場面,在全省到處可見。山東省勞動模範段廣鈞,一下子把兩個兒子送到了志願軍部隊。平原縣大芝坊村劉寶中一次把兩個兒子送到朝鮮戰場。兒子臨行前,劉寶中囑咐說:“到了朝鮮要狠狠地打,要像個從老根據地去的兵。你在戰場上狠狠打擊侵略者,就是我最大的光榮!”在沂蒙山區有一位宋大娘,把唯一的兒子送上前線。
志願軍赴朝作戰,所需的軍需物資和給養全部靠國內供給。因此,把物資按時運輸到前線成為關係戰爭勝負的大問題。為妥善解決此問題,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初期,山東省有大約10萬青壯年農民隨軍入朝,其中參加擔架隊的有1.5萬餘人。此後,山東省成千上萬的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人員和大批農民,紛紛組成運輸隊、醫療隊、擔架隊,志願開赴朝鮮前線,擔任戰地的勤務工作。各地還組織了幾千人到幾萬人的預備隊,隨時準備赴朝服務。
抗美援朝運動的開展,離不開黨的領導。當時,山東省健全的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組織,為抗美援朝運動迅速、廣泛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按中央部署,山東省各地還在已有基礎上加緊建立宣傳網。到1951年底,有黨的宣傳員366297名,報告員5500多名,全省有80%以上的支部建立起宣傳網。宣傳網的建立和運轉,使抗美援朝運動家喻戶曉。
此外,山東省各群眾團體,包括工會、青年團、婦聯、文聯、科協、僑聯、社聯、學聯等,在宣傳抗美援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團組織成為一支十分活躍的力量。1950年冬,全省6萬餘名農村青年參軍,其中團員佔五分之一。
在“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指導下,抗美援朝運動不僅推動了山東省的土地改革,創造出穩定的發展生產環境,更加深了農民心中“國家”的概念。在這個意義上,抗美援朝不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場運動,打擊的不僅是朝鮮戰場上的敵人,保衛的也不僅僅是國境線。
增產捐獻,組建“山東空軍師”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了開展捐獻武器運動的號召。山東省抗美援朝分會委員會號召全省人民開展增產捐獻運動,為組建“山東空軍師”,捐獻戰鬥機120—130架。隨後,山東愛國民族實業家苗海南多方籌措資金,主動捐獻了1架戰鬥機和10門大炮。
至1951年6月30日,《大眾日報》報道:“除前已報道決定捐獻的有‘青島工人號’‘青島紡織工人號’……紡織業各捐獻一架共十架外,現又有膠澳區公私鹽業單位全體鹽工、鹽民、鹽商決定初步捐獻‘青鹽號’戰鬥機一架……(嶗山地區)號召全區人民捐獻‘嶗山號’戰鬥機一架。該地區農民現已積極行動起來。如嶗山二區郝家營村農民提出要比原計劃多鋤一遍地,多打一成糧,捐獻飛機大炮。”截至1951年12月26日,青島共捐獻32架飛機款項,在華東乃至全國都名列前茅。
一架架轟鳴的戰鬥機送給志願軍,每架飛機都載滿捐獻者感人至深的故事:淄博礦區委員會決定動員本區礦工捐獻飛機一架;陶莊煤礦捐獻錢物購買“陶莊礦2號”飛機一架;山東梨花大鼓著名演員謝大玉,為支援抗美援朝義演10天;擂琴藝術創始人王殿玉也到處義演捐獻;利津縣著名工商業家畢鳴岐率先捐獻飛機一架……截至1952年5月31日,山東共捐獻2900多億元(舊幣),可購買197架戰鬥機,大大超過預計捐獻130架飛機款額的目標,佔全國捐款總數的5.3%。
在這場運動中,山東廣大愛國人士和全國人民一樣,節衣縮食、發展生產,為朝鮮前線的物資供應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國內不僅給前線將士送去充足的糧食,還運去大批豬肉、雞蛋、牛肉乾、蛋粉、香腸、餅乾以及醫療用品。
在整個戰爭期間,全國人民為朝鮮前線提供的各種作戰物資共達560餘萬噸。僅1951年,山東就動員支前汽車司機519名、支前馬車2349輛、騾馬4650頭,調集麵粉11485萬斤、鹹菜乾1713632斤、豆腐乾1685867斤、豆豉235611斤、辣椒麵121333斤,製作棉軍服40萬套、棉大衣15.6萬件、軍鞋142萬雙。
這種巨大的物力支援,是戰爭取得勝利的物質基礎,更彰顯出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黨的領導下,前後方軍民協作,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