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位紅軍將領抱病指揮部隊作戰,帶著未酬的壯志與世長辭。他,就是紅十五軍軍長李青雲。
李青雲,1903年出生於河北省成安縣賈莊村。1916年考入縣城國立高小。1920年考入武漢軍校。畢業後留校任教。大革命失敗後,李青雲因擁護北伐而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只好化裝逃出武漢,回到家鄉。1928年,馮玉祥所屬西北軍路經賈莊村,李青雲投身西北軍,隨部隊到達陝西,任二十三軍軍部上尉參謀,由此結識軍參謀長趙博生。兩人性格相似,對時局對人生也有相同看法與主張,因此一見如故,視為知己。
李青雲工作有魄力,肯吃苦,很快由上尉參謀晉升為少校參謀。1930年,趙博生任十四軍參謀長兼特種兵旅旅長後,即調李青雲任特種兵旅旅部副官長。二人一起積極在教導團灌輸救國救民的思想。中原大戰失敗後,李青雲到二十六路軍七十三旅任旅部少校參謀。不久,趙博生也應邀到二十六路軍任參謀長。1931年2月,蔣介石命二十六路軍開赴江西“剿共”。官兵們日益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董振堂、趙博生積極準備武裝起義。在此期間,李青雲在七十三旅上尉參謀劉振亞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先後發展九名黨員。他還秘密到上海尋找中共組織。後來,李青雲擔任七十三旅學兵連連長和二十六路軍中共特別支部士兵支部書記,參與策劃寧都起義的一系列工作。起義成功後,李青雲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一二九團團長。他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模範地遵守紀律,如飢似渴地學習政治、軍事知識,還積極協助上級派來的政工幹部搞好全團的整編與思想政治工作。他經常深入連隊,檢查干部、戰士的作風、紀律,鼓勵他們向兄弟部隊學習,在思想上、作風上迅速轉變成為真正的紅軍戰土。
1932年2月下旬,李青雲率部參加援助紅三軍團攻打贛州的戰鬥。之後升任紅四十三師師長。7月,率部參加在水口擊潰粵敵陳濟棠部十七八個團的戰鬥,受到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賀電嘉獎。後升任紅十五軍軍長。戰鬥中,李青雲經常主動出擊,擔當最艱鉅的任務。關鍵時刻,他身先士卒,將上衣一甩,光著膀子,揮著大刀,親自帶領戰士們衝鋒陷陣。當時,紅五軍團的“大刀”威名遠揚。
1934年夏,李青雲患了瘧疾並時常發作。但他集中精力考慮如何消滅敵人、保衛蘇區,毫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在蘇區北線率十五軍抗擊敵人時,李青雲抱病指揮部隊作戰,病逝於永豐縣滕田附近。
(本文摘自《英雄河北》,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