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74師,絕不要忘了六縱。
這是六縱司令員王必成在二戰漣水失利之後對陳毅、粟裕說的一句話。
是啊!打74師,又怎麼能忘了六縱呢?二戰漣水,六縱戰損達到了5000餘人,這是六縱自組建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損失,因此說,“打74師,絕不要忘了六縱”這是六縱全體官兵發出的錐心刺骨的泣血之言,陳毅和粟裕又怎麼會忘記?
不得不說,六縱和74師很有“緣”。
在一戰漣水時,這兩支在各自陣營中都是“王牌”的部隊第一次在戰場上相遇,六縱就以刺刀讓全副美式裝備的74師見識到了六縱的“虎氣”。可張靈甫確實也不是白給的,在調整了部署之後,74師二犯漣水。
在二戰漣水的戰鬥中,負責南線指揮的譚震林和王必成確實低估了張靈甫,採取了和74師正面硬碰硬的戰法。而張靈甫在正面僅是採取佯攻,主力部隊則繞過漣水城,以黃河改道後設置的防護大堤作掩護,從漣水的西面連破六縱兩道防線。六縱雖然緊急抽調兵力填補缺口,但在74軍兇猛的火力面前損失慘重,最後只得退出了漣水城。
此役,六縱損失5000餘人,是自組建以來在一場戰鬥中損失最大的一次。
而獲勝的74師也沒有得到好結果,張靈甫雖然攻佔了漣水,但是74師基層官兵損失達萬餘人,大批的連排級軍官戰死,這對74師的戰鬥力造成了極大的削弱。張靈甫後來雖然從剛畢業的軍校生中選拔了大量的軍官生補充進部隊,國民黨“國防部”又給74師增補了新兵,在人數上是達到了滿編,可但實際戰力上遠不及全盛時期。
74師滿編33000餘人,可兩次漣水之戰就損失了萬餘人,這相當於一個整編旅的兵員。被俘的74師旅、團長們都認為:
“漣水戰後,本師元氣虧損,一蹶不振。”
因此,在孟良崮戰役之後,國民黨在戰後檢討的時候,把這個原因視為74師最後覆滅的重要原因。
漣水失利,六縱司令員王必成確實存在著指揮上輕敵的問題。一戰漣水,六縱雖然全殲了74師的一個營,但那時華野的主力部隊都在附近,在兵力上佔據優勢,因此張靈甫才沒敢反撲。可二戰漣水,華野的主力部隊都在進行宿北戰役,在漣水僅有六縱一支主力部隊,這就給了張靈甫膽氣,不顧一切地向漣水發起進攻。而六縱則由於一戰漣水全殲74師一個營的戰績,對74師的戰力有所輕視,才做出了要和74師硬碰硬的打法,以至於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戰後,華野的高層做出了要對王必成撤職的決定,但粟裕認為王必成是一員不得多得的將才,因一次失利就撤職不妥,還應該給王必成改正的機會,因此,在粟裕的建議下,王必成被留職檢查。
但對於王必成來說,無論是撤職查辦也好,留職檢查也罷,都是其一生中最為難堪的時期,這也是王必成為何要提出“打74師,絕不要忘了六縱”的原因。所謂是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六縱就是要用74師的血來雪恥。
二戰漣水之後,驕狂已極的張靈甫率部繼續向北挺進。按照國民黨軍的部署,74師在中路,右翼是李天霞的整編83師,由桂系的第7軍和整編第48師保護側翼;左翼是黃百韜的整編25師,由整編65師保護側翼,這幾支部隊都是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戰力都很強大。國民黨軍之所以要把74師頂在最前面,就是想要利用74師強大的攻擊力來破局。同時,駐紮在萊蕪的第五軍和駐紮在新泰的整編第11師也有向東合圍的跡象。就這樣,在120公里的戰線上,國民黨軍擺出了8個整編師的兵力,以重疊的方式進軍,每個師之間距離遠的不過一到兩天的路程,近的僅有10餘公里,首尾相顧,互相之間的距離緊湊,確實很難打。
按照華野最初的計劃,是準備要先從桂系的第7軍和整編第48師下手。因為這兩支桂系的軍隊尤善山地作戰,又不是機械化部隊,沒有重武器拖累,在沂蒙山區作戰有其優勢。而且,這兩支部隊都是雜牌軍,一旦遇到攻擊,國民黨的中央軍不會拼死相救,這是好打的地方。但是,這兩支部隊也有不好打的地方,一來,這兩支部隊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第7軍,在國民黨內部號稱“鋼7軍”,戰力還是不俗的。而且,這兩支部隊作戰油滑,稍有不利則轉頭就跑。以華野王牌的主力去打這樣兩支部隊,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打成消耗戰,達不到打疼蔣介石的目的。因此,這並不是殲敵良機。
可是,在國民黨軍隊8個師的合圍下,華野也確實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殲敵機會,打第7軍和第48師時唯一的機會,這兩支部隊雖然瘦,但也畢竟是肉啊!
就在粟裕積極準備要發起對第7軍和48師的進攻之時,戰情突然發生了變化,國民黨軍隊突然以74師為前鋒,向華野駐地坦埠發起了進攻。
此時粟裕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如果繼續打第7軍和48師,敵軍很有可能會棄這兩支部隊於不顧,繼續採取中央突破的戰法向華野進攻,這就會使華野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而如果棄第7軍和48師不打,直接打74師,既可出其不意,又可“虎口拔牙”,打擊國民黨軍隊的囂張氣焰。
但這次行動是冒著很大風險的,因為張靈甫雖然帶著74師在國民黨軍的整體戰線上是突前的,但卻並不是孤軍冒進,74師距離左右兩翼的83師和25師僅有幾十公里的距離。按照常理,只要是74師頂住華野一天的攻勢,這兩個師就可以趕到。到那時,可真的就是“中心開花”了。因此說,華野此次決定打74師,就是使用阻擊部隊死死撐住83師和25師,然後活生生地從老虎嘴裡把它的一顆門牙給掰下來了,說它是“虎口拔牙”,絕對是恰如其分的。
1947年5月12日,在魯南地區的六縱接到了粟裕的命令,命令六縱在48小時之內趕到沂蒙公路上的重鎮垛莊,切斷74使撤退的唯一通道。
事後證明,把六縱隱藏在魯南地區是華野殲滅74師的一記妙手。
本來,六縱當初也是要撤往沂蒙山區的,可是尾追而來的國民黨軍整編20師、59師和64師陰魂不散。鑑於實在是擺脫困難,王必成就建議粟裕,六縱不再繼續撤退,而是迎頭而上,利用在根據地內作戰的優勢,把部隊隱藏在國民黨三個整編師之間待機而動。
正是這記妙手,才使得六縱如神兵天降般地突然出現在垛莊,徹底斷了74師的後路。
1947年5月14日凌晨,六縱提前8個小時到達指定位置並做好了攻擊準備。15日凌晨,六縱發動攻擊,全殲了74師留守垛莊的一個輜重連。
得到訊息的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大驚,馬上命令張靈甫反撲。可是,張靈甫此時犯了一個大錯誤,他並沒有派主力部隊進行反撲,而是僅派出74師的輜重團來奪回垛莊。可是這支部隊又豈是六縱的對手?瞬間被擊潰。待到張靈甫回過神來之時,六縱的陣地已經穩固,張靈甫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逃跑的唯一機會。
無奈之下,張靈甫只得放棄了大量的重炮和現代化的武器,率部隊登上了孟良崮、蘆山地區,企圖負隅頑抗,等待援兵。
得知74師被圍困在孟良崮的訊息後,國民黨軍總參謀長陳誠冷汗直流。他太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了。一旦74師被殲,不僅會對國民黨軍隊的軍心士氣帶來巨大的打擊,而且自己這個總參謀長恐怕也做到頭了。事後證明,陳誠的判斷很準確。
蔣介石得到訊息後,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終於把華野主力全部吸引出來了,只要外圍部隊加緊速度增援74師,定可圍殲華野主力與孟良崮地區;憂的是,74師能否抵擋住華野的攻勢,畢竟,74師是在沂蒙山區作戰,所有的重武器都被放棄了,而且據說山上還沒有水源。一旦74師沒有頂住華野的攻勢,那就可真的雞飛蛋打,所謂的“中心開花”就會成為笑柄。畢竟,在國共交戰史上,凡是想搞什麼“中心開花”戰術的部隊無一例外地都被全殲了。
於是,蔣介石發了最大的狠,命令在74師外圍的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增援74師。
那麼,國民黨軍隊的表現如何呢?
先來說說整編83師。
整編83師的前身是100軍,軍長李天霞畢業於黃埔三期,是畢業於黃埔四期的張靈甫的學長。
按道理來說,這兩個人是不應該有恩怨的。畢竟,在原74軍中,李天霞無論是資歷還是戰功,都是遠遠超過張靈甫的。
抗戰爆發之時,李天霞就擔任以王耀武為師長的51師副師長,張靈甫那時候才是一個團長。
74軍的成名之戰上高之戰,戰功最著者可是李天霞率領的51師,李天霞本人也榮獲第一號“陸海空軍武功狀”。那時候的張靈甫也僅是被評為“表現不錯”而已。
因此說,無論從資歷、職務乃至於戰功,李天霞都是要超過張靈甫的。可是,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整編時,一心想爭得增編74師師長的李天霞卻敗給了後生小輩張靈甫,也由此,李天霞心中對自己的這位總是“霞公”長“霞公”短的小學弟產生了羨慕和嫉妒。
李天霞沒有當上整編74師師長其實不怨張靈甫,畢竟誰都想當官不是?他之所以沒有當上74師師長,其實還是沒有得到王耀武和俞濟時這兩位74軍第一、二任軍長的認可。因為李天霞打仗雖然不弱,但是為人過於剛愎自用,不好駕馭,而張靈甫則是個老實饃饃,而且對王耀武始終懷有感恩戴德之心。要知道,當年張靈甫因為“殺妻”案,沒人敢用,還是王耀武伸出熱乎乎的大手拉了張靈甫一把。
如果說,李天霞對張靈甫當上整編74師師長師羨慕嫉妒的話,那麼,隨著張靈甫在二戰漣水時擊敗了六縱,立下“戰功”,被提升為整編第5軍軍長時,李天霞就不光是羨慕嫉妒了,而是羨慕嫉妒恨了。因為李天霞也在謀取這個職位。
同樣,這件事也真不怨張靈甫,是俞濟時想要提拔自己的老部下74師副師長蔡仁杰為74師師長,才大力推薦張靈甫為第5軍軍長的。
此時命令已經下達,只待74師攻下蒙陰之後,張靈甫就可以去上任了。在這種情況下,李天霞陰一下張靈甫就不難理解。
事後證明,李天霞既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在蔣介石的嚴令下,他雖然表面上奉令,但卻利用職務之便把靠近自己的74師第57旅摁住不放,卻僅派出了一個團去增援74師。而這個團是由偽軍改編而成的,在整編83師中戰力最弱,每逢戰事,就被李天霞頂在前面做炮灰。由此可見,李天霞是在死心塌地地不救張靈甫。
李天霞的心結其實張靈甫早就知道,這也是他在進攻前要把74師的指揮權交給第4縱隊司令黃百韜,而不是給李天霞的原因。而黃百韜一貫攻則當先,敗則斷後,是有名的老實人。張靈甫和顧祝同相交甚好,黃百韜又是顧祝同的人,他覺得黃百韜不會再關鍵時刻坑他。
那麼,這位老實人黃百韜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再來說說老實人黃百韜。
其實,這個老實人也並不老實。在很多資料上都顯示黃百韜在救援張靈甫時還是很賣力氣的。確實,相對於李天霞,黃百韜確實很賣力,但他卻對蔣介石的命令打了折扣。
蔣介石給他的命令是率全軍救援張靈甫,可是在實際戰事中,他卻僅派出了4個團。在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趣事,那就是華野全殲74師後,國民黨“國防部”召集前線各路將領回南京檢討。可黃百韜在臨出發時卻發現,自己派出4個團救援張靈甫的作戰計劃竟然沒有在作戰圖上表示出來,嚇得他趕盡親自做示範讓參謀趕緊給改過來。後來,也正是這張圖使得他逃過了一劫,被蔣介石評為表現尚可。至於李天霞,則被蔣介石當場拿下,丟官罷職。
因此說,張靈甫所謂的“中心開花”戰術就是在找死,是國民黨為了粉飾張靈甫而故意散步出來的謊言。蔣介石想要依靠李天霞、黃百韜這種將領來救援74師,簡直是痴人妄想。
5月15日,華野5個縱隊向74師發動總攻,74師被華野猛烈的炮火壓縮在孟良崮、蘆山一線的狹小區域內。
戰役進行到此時,對於雙方的壓力同樣巨大。孟良崮一帶的山體都是岩石,74師無法挖掘掩體是不假,但是攻擊的華野部隊同樣也暴露在山體之上,在74師猛烈的火力打擊下無法前進,因此戰鬥遲遲未得進展。
在關鍵時刻,六縱副司令員皮定均找到了特務團團長何鳳山,下達了要攻上孟良崮山頂,活捉張靈甫的任務。
何鳳山對兵力採取了前輕後重的配置,即以小部隊來吸引74師的火力,待到火力點暴露後,再以重兵消滅這些火力點。就這樣,六縱特務團艱難地推進到了山頂。可是卻沒有發現張靈甫的蹤影。就在何鳳山犯愁的時候,一股敵軍突然出現,被特務團全部俘虜。原來,這是74師參謀長魏振鉞帶領的一支突圍部隊。經過緊急審訊,魏振鉞交代說,張靈甫就藏在山頂的一個山洞中。可這個山洞離地面有距離,無法直接上去,何鳳山就命令戰士們搭起人梯爬了上去。頓時,子彈、手榴彈如雨點般飛進洞中。
就在何鳳山率部向山洞猛烈射擊的時候,洞內突然傳來了喊聲:“你們不要打了,我們師長都被你們打死了。”
頓時,槍聲停了,大雨卻突然鋪天蓋地地下了起來。要是這場大雨早下,74師也不至於斷水。
1947年5月16日,國民黨軍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中將被擊斃。這一天,離六縱二戰漣水失利正好是5個月。
血戰過後,王必成登上孟良崮,感嘆道:
“終於雪恥了!”
戰後又出現了驚險的一幕。
粟裕在聽取戰果報告的時候覺得不對頭,斃傷俘敵的數量對不上,於是趕緊下令繼續搜查。終於,在一條隱蔽的山谷中,約7000餘名74師士兵靜靜的藏在裡面,這可是接近一個旅的兵員啊!如果不是粟裕對敵情的把握異常熟悉,讓這7000人跑了,這場殲滅74師的戰役就會非常不圓滿。
張靈甫的屍體被發現後,六縱副司令員皮定均花了400塊大洋給他買了一副上好的棺材下葬,這充分地體現瞭解放軍的人道主義精神。可是,不知大家是否忘記,在1947年國民黨佔領臨沂之後,羅炳輝將軍的墳墓竟然被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