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文皇后,蒙古族,姓博爾濟吉特,名叫本布泰(又稱布木布泰),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7年12月25日),享年74歲。在本布泰只有兩歲的時候,她的15歲的親姑姑哲哲就嫁給了皇太極。但哲哲始終未能生子,為了維護自己部落的利益,增強與後金的政治聯姻,本布泰的祖父莽古思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於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初二日將年僅13歲的本布泰嫁給了已經34歲的皇太極,成了皇太極的一名側福晉。而在本布泰嫁給皇太極9年之後,比她大4歲的26歲的親姐姐海蘭珠也嫁給了皇太極。可謂是姑侄三人同嫁一人。
莊妃本布泰幼年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稱帝,之後建立了五宮后妃制度,本布泰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名列皇太極後宮的第五位,同年七月初十日舉行冊封典禮,妃中歲數最小的一個,其排名在最後。在姑侄三人中,她的地位不僅低於姑姑哲哲,也低於比她晚進宮的姐姐海蘭珠。
莊妃本布泰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她生下了皇九子福臨,子以母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在爭奪皇位中,她的兒子依靠母系派絕對的實力於同年八月二十六日最終當上了皇帝。原來,由於皇太極死得很突然,當時並沒有留下任何遺囑,也沒有指定誰來繼承皇帝位。如果按照太祖努爾哈赤規定的繼承皇位的《汗諭》,新皇帝的產生應該由滿洲八王共同商量確定;如果按照皇太極繼位的辦法,誰是皇子而且最有實力,誰就是新皇帝。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均是宗室成員,而且實力都很強大,兩人是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正在兩人為爭奪皇位相持不下時,豪格突然退出,多爾袞也不再堅持自己當皇帝的想法,轉而推薦皇九子福臨,這期間發生了一些微妙卻非常重要的變化。
皇太極生前所掌管的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中,對皇室最忠誠的是兩黃旗,並且是八旗中實力最強的。當皇太極死後,皇太極的後宮成為兩黃旗的“新主人”。皇太極的後宮是指以中宮哲哲為首的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無子且少政治才能,哲哲的侄女莊妃有政治頭腦且有一個6歲的兒子。為了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永遠榮耀,姑姑、侄女兩人必然會聯手爭奪皇位。而莊妃既然要把事情做好,必然也會拉攏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只要這兩人不選邊站,實則就是對皇室的最大支援。多爾袞是聰明絕頂之人,當他見皇帝位與自己無緣時,就轉而支援福臨當皇帝。
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十九日,孝莊文皇后與中宮皇后哲哲率領其他後宮,陪伴年幼的順治帝入關北京住進了紫禁城。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爾袞死後,孝莊文皇后趁機收回皇權,並輔佐13歲的順治帝開始反攻清算多爾袞的罪行。按理說,此後的孝莊文皇后應該是頤養天年、享受人生的大好時機了,但事實上,自從順治帝親政後,她操心費力的日子才正式開始。順治帝與他的父親皇太極一樣,也是一個痴情帝君,但沒有他父親皇太極穩重得體、顧全大局,於是歷史上就上演了順治帝廢后、瘋狂愛戀董鄂妃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劇情。對於順治帝的這些舉動,孝莊文皇后始終以大局為重,小心謹慎地處理與兒子的關係。在確信廢后已無法挽回的情況下,只能割捨自己的侄女,眼看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被降為靜妃,她又很快從自己的家族中選出一位新的皇后,以此來鞏固與蒙古的聯盟關係。然而,順治帝對此並不買賬,依舊想廢掉第二位皇后,孝莊文皇后除了容忍就是寬容,在能掌管全域性的情況下,任憑順治帝情感的發洩。董鄂妃在進入皇宮僅四個月的時候,就由妃升為皇貴妃,董鄂妃死後又被追贈為皇后,孝莊文皇后看到了也只能是一忍再忍,假裝一切都不知道,一切都沒有發生,以此來穩定清朝政權。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順治帝因出天花死後,年僅8歲的皇三子玄燁因出過天花在孝莊文皇后的主持下登基,史稱康熙帝。自此,孝莊文皇后又開始輔佐年幼的康熙帝。
在玄燁小時候,孝莊文皇后就開始以祖母的身份教育他成長,併力圖按照聖明帝君的標準嚴格要求玄燁,稍有逾矩就嚴格批評。玄燁即位後對此曾回憶道:“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軼,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在學業上更是不放鬆,在玄燁兩歲的時候,即順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玄燁不幸得了天花,不得不到宮外的福佑寺避痘。孝莊文皇后就令自己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每天騎馬穿梭於慈寧宮和福佑寺之間,手把手地教授玄燁寫滿文。玄燁也不隨意飲酒,對此,繼位後的玄燁這樣回憶道:“此乃朕躬自幼習成,素日涵養之所致。”這一切皆與孝莊文皇后的諄諄教誨有直接的、重要的關係。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九日,玄燁即位時由於年幼,朝政由四位輔政大臣直接“裁決庶務,入白太后”。但後來拉幫結派、擅權亂政行為逐漸顯現出來,孝莊文皇后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後,決定開始分兩步收回皇權。首先於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為年僅12歲的玄燁舉行大婚,選四輔臣之一索尼的兒子內大臣葛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后,此舉為玄燁的親政打下了基礎、增強皇室力量的同時,也打擊了鰲拜集團的勢力。但鰲拜並沒有因此罷手,對此,孝莊文皇后只能讓玄燁於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躬親大政”作為過渡,輔臣“仍行佐理”。鰲拜為獨掌大權,幾近瘋狂,網羅罪名,竟將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及其全家強行處死,全然不把玄燁放在眼裡,其勢力已經威脅到了皇權。此時,孝莊文皇后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清除手段,於是與康熙帝暗中制定策略“擒賊先擒王”,誘捕鰲拜。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鰲拜在宮中被擒拿。祖孫兩人的緊密配合,完全來自彼此相互的瞭解,這也讓祖孫兩人的感情自此更加深厚。
剷除鰲拜勢力不久,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明朝降將吳三桂等人發動三藩叛亂。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蒙古察哈爾部布林尼也發動叛亂。孝莊文皇后與玄燁祖孫二人,再次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叛亂。孝莊文皇后拿出自己在宮中的銀兩和緞匹犒賞平三藩的官兵。因無兵平定察哈爾部的叛亂,孝莊文皇后則建議:“(大學士)圖海才略出眾,可當其責。”圖海果然不負重託,率領數萬八旗強壯家奴迅速平定了布林尼的叛亂。叛亂的平定,雖然是靠康熙帝的英明指揮,也離不開幕後的孝莊文皇后的指點。因此,當時的朝廷官員對此這樣評價:“吳三桂叛亂以來,太皇太后心甚憂勞。”
孝莊文皇后的言行及表率,處處以國家為重,點點滴滴都在配合與支援玄燁,這一切都被玄燁看在眼裡、體會在心中、收藏在心底,對此恩此情的感謝與報答,康熙帝只能以百倍的感情和敬意來尊養自己的祖母——孝莊文皇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康熙帝出巡盛京,沿途每隔幾天就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把自己在河裡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嚐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康熙帝陪祖母巡幸五臺山,一到上坡地方,康熙帝每每下馬,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
也許孝莊文皇后來到人間該做的她都做到了,該享受的也都享受到了,於是她迴歸天堂的日子就來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文皇后“舊症復發”“疹患驟作”,這次不同以往,病勢非常嚴重。自此,康熙帝晝夜守候在慈寧宮的祖母病床前,“衣不解帶,寢食俱廢”,為祖母“遍檢方書,親調藥餌”。當孝莊文皇后入睡時,他則“隔幔靜候,席地危坐,一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榻前,凡有所需,手捧以進”。為了孝莊文皇后隨時所需,康熙帝預備了所有的生活物品及飲食佳餚,據說當時米粥就預備了30多種。為此孝莊文皇后感動得老淚縱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康熙帝再也留不住孝莊文皇后必走的靈魂,一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與世長辭。作為清初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嫁給了皇太極,輔佐順治帝、康熙帝兩代幼主,並與康熙帝結下了深厚的祖孫感情。孝莊文皇后去世後,康熙帝悲痛欲絕並親自為其治喪,將其停靈在清東陵的暫安奉殿,享受極其尊貴的榮耀。
綜觀其一生,康熙帝有讚語可作為評價:“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贊宣內政,誕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顧復劬勞,受無疆休,大一統業。暨朕踐祚在沖齡,仰荷我聖祖母訓誨恩勤,以至成立”,“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敦有今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