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創了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想把“禪讓制”改為“世襲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卻遇到了外族的強烈反對。他精心設計,苦心經營,用霹靂手段恩威並施,終於在去世後將帝位世襲於子孫。他就是大禹,一個治水的功臣,在繼位之後,展示出了帝王的一面。
話說舜過世之後,禹率領大臣以隆重的禮儀祭祀,三年的喪期期間,禹代舜行使”共主”之職,在三年喪期完畢後,禹宣佈將”共主”之位禪讓於舜的兒子商均。商均這個人從小就只喜歡唱歌跳舞,對於治理朝政和國家大事一竅不通,而各諸侯也深刻了解商均的能力,加上禹代職”共主”期間的暗地走動以及勢力拉攏,不出所料,堯舜權利接替的歷史再次上演:各諸侯大臣都去朝拜大禹而無一人理會商均。於是禹在大家的擁戴之下,“勉強”繼位,在有崇部落建都平陽,正式開啟了禹的統治。
禹在繼位之後,開始汲取五帝時期權利交替的教訓。黃帝在位期間,制定了”共主”之位的繼承條件,要求繼位之人品德高尚,四方臣服。其實這個條件含糊不清,無法精確地選出繼位之人,以至於後續的權利交替都暗流湧動,帝位之爭愈演愈烈。五帝時期的權利交替中,最初的繼位過程,雖有權利爭奪,但是繼位流程還算正常,比如黃帝去世後顓頊繼位,顓頊去世后帝嚳繼位,帝嚳去世后帝摯繼位。而帝摯之後,權利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如帝摯在位僅九年,就在帝堯的威逼之下,將帝位禪讓。而帝堯在位期間,還未過世就被舜把帝位搶走,兒子被流放,爭搶“共主”之位的其他人都被殺死。而帝舜更慘,因為權力爭奪,最後還被禹流放南蠻,客死他鄉。種種跡象表明,如果沒有明確的繼位制度,往後的權利爭奪只會越來越慘烈,並且禹也不想將帝位拱手讓與他人,於是產生了世襲制的想法。
於是,禹繼位後,在當前邦國林立的基礎上,重新分封各地諸侯,並把所有的諸侯召來舉行了一次諸侯大會,以此來維護與各地諸侯國的統屬關係。得到邀請的各諸侯國紛紛來朝,禹帶領眾諸侯舉行了隆重的祭祀之禮。在祭祀中,大禹首先為國為民祈福,然後宣佈了諸侯的世襲制,最後大禹列舉了堯舜的功績,並表示將效仿先帝,將帝位傳於賢德之人。緊接著大禹又說到,臣中德賢兼備,且功德於民的只有皋陶,遂將此人覲見與天,以求天下百姓之福。
在祭祀完畢後,眾諸侯開始議論紛紛,本來諸侯的世襲制大家都不怎麼贊同,因為世襲制之後,等於失去了爭取帝位的機會。並且禹宣佈皋陶作為繼承人,大家覺得未免有點可笑,當時的皋陶已經100歲了,身體孱弱之年,朝不保夕,讓他來做繼承人是何居心。並且大家都知道禹繼位之後,他的兒子啟一直在積極地拉攏各方群臣以及部落各諸侯的勢力,現在宣佈諸侯的世襲制,首先是讓各諸侯失去了競爭”共主”的權利,然後是想讓”共主”之位也世襲於啟,為此,各諸侯紛紛表達了不滿。其中有一個防風氏的首領,反對聲音最大,其實防風氏的勢力並不是很大,並且防風氏部落雖沒有世襲制,但是由於群眾基礎和氏族關係,所以防風氏的首領一直是近親接任,所以他對於以“諸侯世襲制”來開啟”共主世襲制”十分的不滿,於是防風氏糾結了三十多個反對的諸侯國,一起覲見了大禹,並表達了對於諸侯的世襲制和傳位與皋陶的不滿。大禹安慰道:此乃祭祀之言,予以先帝的一個交代而已,至於諸侯世襲以及帝位繼承,只是一個表率之詞,並未納入法典,後續還會繼續與大家商討此事。
在禹將防風氏等人勸說回去之後,意識到“世襲制”這種想法,要想付諸實踐,並非易事,畢竟這個位置有太多的人覬覦,況且有五帝對“禪讓”的表率,如果直接將“世襲制”公佈於天下,勢必會引起其他部落的反對,嚴重的話,還可能因此發生戰爭。所以禹計劃一步一步地推進,並不打算急功近利。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立威,於是,在諸侯大會不久,禹再次邀請大家在塗山開始新的諸侯大會,這便是史上有名的“塗山之會”。在大會前,禹故意告訴了防風氏一個錯誤的時間,果不其然,在大會開始那天,防風氏最後一個趕來,於是禹趁機將其捆綁,而此次議會地點是在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家族的勢力範圍,防風氏不敢反抗,只能由大禹將其制服。然後大禹宣佈諸侯大會正式開始,在大會上,禹對大家說:“我德淺賢微,不足以讓大家臣服,召集這個大會,本是希望大家勸喻規誡於我,讓我知過並改過,但是有人無法正視此事,無故遲到,以表不滿,話說家國天下,需以規矩律法來約束,天威浩蕩,不可侵犯,今日是要告知大家要以此為戒,切不可再犯”。說完將防風氏拉上了臺,並當眾殺死了防風氏,然後禹又對大家說到:我一生治水,功勞略微,但生平一直以先帝之名告誡自己,切不可驕,且不可爭,如若我有違反,大家可以當面告知,我將謹遵教誨。
各諸侯看到死去的防風氏,紛紛對禹跪拜,原來反對的各諸侯也都表示對禹敬重佩服,並無懷疑之詞。大禹見到大家的態度很是滿意,遂宣佈重新將天下劃分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並以各諸侯所獻之金(青銅)鑄造了九鼎來象徵九州。九鼎都放置在夏朝都城平陽,以顯示禹為九州之主,從此天下一統,九鼎也成了權利的象徵,各方諸侯,都要在九鼎之前朝拜,以示臣服。
然而,塗山大會過後不久,皋陶就因年老體衰而一命嗚呼,訊息傳來,禹深感悲切,帶領朝臣舉行了隆重的祭祀,並當眾宣佈,將由皋陶的兒子伯益繼承”共主”之位。眾朝臣驚愕不已,訊息傳到各諸侯國,大家對於禹的決定紛紛表示疑惑,而後都覺得錯怪了禹,於是大家都打消了疑慮,紛紛上呈讚美之詞。
話說禹剛剛宣佈將伯益作為”共主”繼承人,全國各地就開始流傳出一個關於啟的故事:當年大禹新婚不久,便被派去治水,妻子塗山氏思夫心切,每天都爬到山頂向大禹的方向望去,久而久之,塗山氏變成了一尊石像,而當時的塗山氏已有身孕,在大禹得到訊息之後,以為妻子被困在了石頭中,一怒之下變成了一頭黑熊,將石頭擊碎,想要救出妻子,沒想到石頭打碎之後,裡面有一個金蛋滾了出來,大禹正在疑惑之時,突然天降祥瑞之光,一條金龍從天而降,直接飛入了金蛋之中,然後蛋殼破碎,從中蹦出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大禹的兒子啟。
這個故事在大禹的推動下,廣泛地在民間流傳,百姓都以為啟乃是真龍下凡,可以為大家帶來福祉,於是大家經常對著都城的方向跪拜,以示虔誠。
禹在位十年後去世,啟帶領眾朝臣進行了隆重的祭祀,三年喪期,啟代禹行”共主”之責。三年過後,伯益表示要順應禹的遺願,繼承帝位。啟表示,禹在位期間,制九鼎,象九州,此乃帝位之徵,平陽乃是帝位之所,如果繼位,需自行前來,不可褻瀆神職。啟的意思很明顯,九鼎才是權利的象徵,而九鼎就在平陽,如果你想繼承帝位,就一個人前來平陽就職,不可遷移九鼎。而伯益聽到啟的表示之後,竟傻傻地同意了啟的要求,隻身來到了平陽繼承帝位,並官宣天下。
可惜伯益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了,平陽乃是有崇氏部落的勢力範圍,加上禹在位期間與啟的苦心經營,整個都城乃至朝臣都是一心向啟。所以在伯益繼位之後,並無一個朝臣覲見,朝政大事也都是與啟一人商量決斷。伯益就職一年之後,自覺無趣,便自行退回了東夷部落,而後在眾朝臣擁戴之下,繼位“共主”。
就這樣,在大禹的設計以及啟的經營下,帝位終於重新回到了自己人手中,而伯益回到東夷族會善罷甘休嗎?各地邦國會同意啟的繼位嗎?殊不知一場腥風血雨正在暗地醞釀,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